国内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综述_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国内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国内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为什么要具有课程领导力
关于校长要具有课程领导力的原因,学者们认为:一是课程领导能力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这是因为教学(课程实施)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媒介,课程的决策、统整、选择、实施、评价是中小学工作的主旋律,中小学校长的专业领导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课程领导上。二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头羊”,校长应该具有相关的课程知识和课程领导能力,这是决定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1三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校长以及师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实际上,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要求校长要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重要途径。2 34也即校长要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更加关注学校课程的开发、指导与实施,更加关注学校教师专业的成长,更加关注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而这些正是校长课程领导力所关注的核心。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研究
关于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如有的学者从课程领导者具有的特质出发,把校长课程领导力定义为,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在课程实践中吸引和影响教师及其利益相关者实现改善学生学习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程质量的领导品质。
5有的学者从校长课程领导的任务和目标出发,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就是依据国家的课程方案在学校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课程的本领。同时指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新时期校长的核心领导力,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及学校发展规律与特点所决定的,是区别于其他行业领导者的根本所在。6杨连明也从这一角度出发,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学校全体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1 王传金,谢利民:《价值、场域与愿景——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12期。杨连明:《回归课堂: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3 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2期。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夏禄祥:《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景梅石:《试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建设》,《辽宁教育》2008年第11期。
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7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8
从领导力的特征或性质出发,指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追随者相互作用的合力,是校长与追随者为实现共同的课程目标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用公式表示:校长课程领导力(合力)=校长的能力+追随者的能力-阻力。9
实际上,这些观点并不是对立的,他们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第一种强调了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第二种强调了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应该完成的任务。第三种强调了领导力是双向影响的。从这些不同的定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校长课程领导力它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1、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校长课程领导意识和作风、课程领导知能、课程领导行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的统一体。
2、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职位权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统一。
3、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课程领导相关追随者的合力。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研究
对校长课程领导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应该包括七个方面,即课程理念的建构力;课程设置的执行力;课程内容的管理力;课程实施的组织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课程评价的实施力;校本教研的引领力。10其中,课程实施的组织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因为新课程理论是否树立,课程标准是否落实,校本教研是否有效等等都集中地反映在课程教学上。
有的人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在对课程的准确理解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课程实施的规划力和课程文化的建构力。11其中,对课程的准确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上,表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
还有学者指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在课程动作机制的创设力、课程事务的决策力、课程实施的监控力、课程评鉴的实施力、课程文化的建构力。12其中课程动作机制包括课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课程决策机制、课程开发机制、课程激励机制、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补救机制等。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关于校长7杨连明:《回归课堂: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师晓星:《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孙向阳:《校长课程领导力:从“个力”走向“合力”》,《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11期。10 景梅石:《试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建设》,《辽宁教育》2008年第11期。师晓星:《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王传金,谢利民:《价值、场域与愿景——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12期。
课程领导力的主要构成的看法大体上是一致的,即他们都认为校长的主要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决策力、课程组织力、课程引导力。课程领导的决策内容主要有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的改革走向。课程领导的组织职能主要是指课程领导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分配课程领域人员及组织的责任和权限,制订课程实施的规章制度,协调课程实施中的各种关系,把各种力量尽可能地组织到实现课程目标的活动上来。课程领导的引导是指领导者对课程建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要求领导者要随时掌握信息,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恰当措施给予引导与矫正,确保课程实施的正常运行。1
3四、关于校长课程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学者们把影响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因素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教育制度层面的因素
1.集权管理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不仅使校长缺乏课程领导意识,还使得校长缺乏一定的课程领导能力。
2.科层化管理体制的影响:受科层化管理体制的影响,校长受到来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配与控制,缺乏课程领导的自主权。同时,校长又支配着学校教职员工,使学校内部形成强力的控制,教师难以真正参与到课程领导中来。
3、学校评价机制的影响:受“应试评价”的影响,各个学校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校长缺乏课程领导的同行者。
(二)思想文化层面的因素
1、“大教学论”思想的影响:受“大教学论”思想的影响,校长们多是熟悉教学领导的概念而不清楚课程领导是什么,更不用说有效实施课程领导了。
2、传统学校文化的影响:学校保守文化使学校和教师习惯于维护现状,拒绝合作,排斥变革。学校权威文化的表现是注重不同角色的权力等学校权威文化的表现是下级不敢对上级的决策质疑,也导致校长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无法知悉教师的真实情感。
(三)校长自身层面的因素
1、校长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们的心理极其复杂,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存在着对现实的焦虑与不安,这些都成为制约校长课程领导有效达成的因素。
2、专业素养的影响:从目前校长的总体队伍来看,其专业素养并不尽如人意。一些校长的课程观存在着偏颇,课程意识狭隘,旧有的课程管理思想根深蒂13 沈小碚、罗入会:《课程领导问题探析》,《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固。有些校长知识面狭窄,无法超越传统课程的局限去思考和行动,缺乏整合的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课程论知识体系。还有一些校长课程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难以确定的未知领域,往往是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四)支撑环境层面的因素
校长课程领导不是孤军奋战的行为,其有效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支撑条件。
1、教职员工参与的影响:教职员工的参与意愿不足,以或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抗拒课程改革者不在少数,影响校长课程力的发挥。
2、行政部门政策的影响:虽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早已开始实施,但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命令、规范对学校控制依旧过多过死,学校课程管理的自主权难以落实,校长们依然难以有效开展课程领导工作,现实中课程实务开展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3、学生家长配合的影响:学生家长之所以成为阻碍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因素,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家长不了解新课程的精神。
五、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途径或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途径或策略,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理念、增强其课程领导意识、改变课程领导作风 课程领导观念和领导意识的更新、增强主要体现在:校长要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课程领导意识。14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关键在于唤醒校长职业自觉,增强校长职业意识,从“课程一统不须管、分数至上不去管、专业缺乏不会管”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由过去单纯的行政领导转变为课程领导,不断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校长要转变领导方式,建立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1
5此外,校长要与课程理论专家合作,要与其他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互助合作,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拓展自己的课程领导视野。16
(二)丰富、提高校长课程领导知识与技能
校长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丰富课程领导知识,具体包括实施课程行动研究、开展校长自传研究、建立民主的教育论坛、发展新形式的学习。校长要落实赋权增能,提高课程领导能力,具体包括实行课程领导分权、把教师培养成领导、提高课程执行能力。17
课程领导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既可以通过专项培训,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
(三)校长要参与课程领导实践
校长要积累实践智慧,改善课程领导作为,具体包括校长要建构课程愿景与1
415 夏禄祥:《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景梅石:《试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建设》,《辽宁教育》2008年第11期。王传金,谢利民:《价值、场域与愿景——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12期。夏禄祥:《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目标、革新课程规划与设计、监控课程实施的过程、变革课程评价的方法。18同时,校长要回归课堂,校长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领导课程,真正深入课堂进行观察思考对其提高课程领导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听课和分析课的同时,我们还建议校长无论多忙也要上一定数量的课,去真正体验和实施课程,这不仅是提高课程领导能力的需要,也是许多优秀校长的成功经验。19
(四)建立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20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长实绩考评制度,推动校长的专业发展。纳入评价。
在校长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将课程领导能力纳入其中并占据重要位置,为考核提供依据,也为校长提出提高课程领导能力的目标。在校长选拔、任用、提升、考核过程中,应将课程领导能力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21综上可以看到,第一、二、三种途径主要是从校长自身的领导意识、领导知识与技能、领导实践来增强校长课程领导力,这些途径是已经在采用的。第四种策略是通过评价与考核来促进校长增强其课程领导力,目前学术界对与此相关的考核与评价标准的讨论较少。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从外部推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18夏禄祥:《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王传金,谢利民:《价值、场域与愿景——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12期。景梅石:《试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建设》,《辽宁教育》2008年第11期。王传金,谢利民:《价值、场域与愿景——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12期。
1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与探究 ——执行新课程的几点做法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
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打造学校特色娄底三小 李晓敏常人都说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家”,校长乃“家长”。一位教育局长说,校长要做好“当家人”就要读好“五本书”:读好“心理学”—......
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
农村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 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在当前的课程领导中,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课程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