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_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原创]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
李洁怡2009-08-18 14:04:06.41
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探索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新理念的成长,在实施和交流过程中,新的困惑逐渐浮现,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困惑之一:教师知识与教材有矛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开放性,教材的难度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法上既要注意过程和方法,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多数教师难以适应,力不从心。教师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磨和,教师中还存在着差异性。我认为教材编排者高估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困惑之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听过许多“新课改的公开课”、“新课改展示课”、“研究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本来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合作,只把其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插花去点缀,以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表面气氛的热烈。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规则,乱哄哄一团,“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讨论没有实质性,而流于形式。往往是学生还来不及形成完整的答案,就被教师止住而又安排下一项内容。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权利,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种实际的学习效果,有违合作学习的初衷。
困惑之三: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实施新课程
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许多教师依然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惟一的标准。因为教育部关于“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的精神目前在本地区无法得到真正落实,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既不能应试教育,又不得不应试教育,要为学生减负,但往往又“后果自负”,所以在新课改中,这些教师根本不敢放开手脚去实施新课程,仍然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为主流,即使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论所描绘的美好境界十分向往,也不敢置学生的考分于不顾,更不敢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好应付行事。评价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发展。
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
对策一:反思是校本研究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新的课程观念的矛盾冲突,我们认为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弃其糟柏,取其精华”,无论课程怎么改,我们都要重视教师建设的长期性。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又要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先立后破”的方针,还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丰富。我认为每一个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实,将自己置身于以教育的今天为“纽带”,要求教师真正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领会于心,外化于形,把功夫多花在平时课后反思上,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应积极地以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行动的指南,认真总结,反思过去教学的不足,才能真正地创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强调学校开展有效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新课程强调,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自学自研,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但“充电”,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
新课程需要专业引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春光明媚,生计盎然的景象。
对策二:转变观念适应课改
我们高兴地面对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与收获,同时我们也要大胆去直面对课改带来的困惑。
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互动的过程。学校要用新的理念评价教师的工作,肯定教师在新理念下的劳动成果,教师才会诚心实施新课程。希望有关教育部门能够对新课程实施后成绩的关注及评价方式的转变,让考试的形式多样化,评价学生的功能更加全面。也使学校能够主动用课改的理念指导工作,尊重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教师能在教学中更放得开手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中心环节,我们要使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鼓励倡导教师运用多种方
式来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是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而是要及时正确地相机诱导。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新课改后,做为教师,一要转换自身角色,要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二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三要优化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小疑问到思索大困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形成开放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效应,并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此外,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评价,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可以按这样的程序进行,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并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的根本核心是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只有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卸下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才无愧于教师的神圣。我们也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应完善合理地运用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对那些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让那些“无为”行为的教师没有生存的空间。只要这样,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才有了坚实的成功基础。
《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一)、基础教育现状迫使课改。(二)、国际教育发展启迪课改,(三)、知识经济时代呼唤课改。改革开放......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的作业1、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并阐述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基础知识教学不扎实,能力培养不到位的......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摘要]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主抓智育,在形式上忽视德育;学生作业多,学生负担增加;教学方式没有发生突破性的变化;心......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业题一、简答题:(40分)1、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有哪些?答: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二、校本课程开......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业题一、简答题:(40分)1、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有哪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有: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首先是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