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宪法修改的利与弊_浅析我国的宪法修改
浅析宪法修改的利与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析我国的宪法修改”。
浅析宪法修改的利与弊
洋溪中学刘志成【摘要】:法律必须放于社会实践中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更应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之需要。我国的历次宪法修改活动亦有深刻教训。但同时,我国宪法也有成功的经验,本文简要分析我国宪法修改的利与弊问题。
【关键词】:宪法修改利弊改进
宪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历经了从不能修改到允许有限制的修改的过程。法国思想家西耶士就曾主张宪法不能修改,然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宪法几乎都有过不同程度、不同频率的修改。
一、宪法频繁修改的原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她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她的崇高地位表明了宪法是一种法律,是法律也就意味着具有法律的局限性,因而在适当的时候对宪法进行修改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和直接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的国家职能考虑,以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顺利运行的考虑,宪法在序言和总纲中对经济制度和政策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然而,当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时在法律层面也会产生一个个与之对抗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已经不适 1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可能与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相冲突,这应该是修改宪法的根本原因吧。我国的1982年宪法修改了四次总计31条,在这些修改中,涉及经济制度和政策的修改就有11条,占了三分之一的分量。
再者,宪法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法。作为根本法,宪法往往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也决定了宪法不可能回避政治。我国宪法的历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建议和领导下进行的,党将其政策写入宪法中,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根本性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可能是全面的,但是政策往往反应的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物质和精神的发展状况,追求的是一种阶段性的最高目标,其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强,但规范性和稳定性却较差,往往不能预见中长期社会将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是否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是否依然愿意遵守该宪法等,这样一旦其预设的目标达成时,或者无法完成时,为了能让社会发展持续下去,执政党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这样宪法修改就必不可少了。
二、宪法频繁修改的危害性
宪法作为一种法律,应该具有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约束作用,她能够指引人们的言行,使人们能预测并约束相互之间的行为,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活动秩序。然而频繁地进行宪法修改也会产生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所依之法首要的就是作为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中最基本问题的根本大法的宪法。频繁地修改
宪法就意味着国家在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基本问题决策上也频繁的在改变,这必然会使得人们觉得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处于方向不定的境地,使得刚形成的乃至是已经稳定的宪法秩序中断。同时也无助于人们形成对法治精神的信仰。错误地认为,我们生活在人治社会下;错误地认为宪法是政治家追逐政治效应的工具。从而忽视其存在,抹杀宪法的权威性,从此以后,人们或许不再尊重宪法。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在经历改革,宪法也会根据政治、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作一些必然的调整,一些法律也会根据宪法调整而作相应改变,这样就有大量的法律处于调整的状态中,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运作失去原有的平衡,国家、公民在此时则往往找不出充足的理据来寻求法律的援助。
三、宪法修改的改进
(一)宪法修改应更审慎,并使宪法简洁化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有些条款是不可以修改的。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些条款代表了一个国家不可变更的价值观念,修改这些条款就相当于要重新制定了一部宪法,因而只要现行宪法依然在实行,这些条款就不可修正。同时,宪法的修正应当使宪法趋于简洁、明白,易解释。而我国宪法则规定得较为具体和详细。如果一部法律的规定较为详细,而且得不到修改,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成为进步和改革的绊脚石。
(二)优先适用宪法解释等方式
宪法作为一种法律,必然同普通法律一样能由享有法定解释权。美国宪法就经常进行宪法解释活动以扩大或缩小宪法条款的适用范围,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减少对宪法的修改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社会影响。我国宪法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解释宪法的权利,加强宪法的解释工作能够减少宪法的修改次数,有利于避免上述的危害性。
(三)完善修改的程序
我国法律关于宪法的修改仅宪法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谓规定的较为抽象、薄弱,对如此重要的法律进行修改,其程序应当有较为合理和具体的规定,确定如何提案、公告、审查、决议、公布等,当然也可以如有些国家一样不做规定,而直接在实践中实行,使其成为一种宪法惯例。
【参考文献】
1、《宪法究竟是什么》
2、《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3、《走出宪法频繁修改的境地》
4、《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3月5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说,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
邹城二中高三政治时政热点整理(五)宪法修订1.(2018福建泉州一模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如下:一、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
宪法修改心得体会岁末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三次召开会议,集中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决定对现行宪法作出部分修改。......
我国历次宪法颁布及修改时间:1954年9月20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1975年1月17日 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二部宪法,共30条;1978年3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