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_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 神话

是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是古代人民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并使之形象化的艺术结晶。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

神话的分类:自然神话、创始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

 《诗经》

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原本名《经》,或“诗三百”,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崇儒尊经,乃称之为《诗经》。《诗经》产生于漫长的时代和辽阔的地域,反映了宽宏博大的社会生活面。

《诗经》的思想内容:周民族的史诗、颂歌、怨刺诗、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等,内容丰富,博大深厚。

《诗经》的分类:风、雅、颂(按照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概括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技巧,揭示出古代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点。

《诗经》的句式:4言为主,每句2拍——有优美和谐的韵律和联章复沓的章法。《诗经》的流传:

汉代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鲁、齐、韩为今文经学,盛行于汉武帝后百余年。《毛诗》为古文经学,东汉以后,《毛诗》代“三家诗”而兴,盛行天下。今所传《诗经》,就是《毛诗》

▲ 《风》

又称《国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风”指音乐曲调,《国风》即诸侯所辖地域乐曲,犹如后世地方乐调。

 《君子于役》写一位山村农妇深切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揭露了征役不息给民众带来的无限痛苦,表达了渴望过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它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山村黄昏之景,勾画出一幅山村黄昏思妇怀人图。

 《溱洧》采用对话形式,别致生动地描述了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相邀游春的欢乐盛况。全诗气氛热烈,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情。 《伐檀》怨刺诗;以委婉曲折的反语,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全诗三章,复沓重唱,唱出人们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硕鼠》堪称《伐檀》的姊妹篇;诗中直呼统治者、剥削者为硕鼠,表达了其不堪忍受剥削、压迫,誓将另觅生路、远寻“乐土”的愿望。尽管“乐土”只是虚幻的空想,但它唱出了被压迫者内心的痛苦、憎恶、反抗和追求。

▲ 《雅》

即:“正”,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言”、“雅言”,即:标准音。是宫廷、贵族所享乐歌。其名是尊王观念的反应。《雅》的分类:《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区别:音乐不同;产生时代不同  《采薇》;“遣戍役之诗”;叙写远征士兵归乡途中对战事的回忆以及百感交集的心里;一方面抒发怨愤,另一方面也有爱国之情流露。

▲ 《颂》

庙堂乐章。表现了对上帝、祖宗神的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至上的反映。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颂》的特点:

内容上:祭祀祖先、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

形式上:诗、乐、舞合一  《尚书》

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保有商、周、西汉初期的重要史料。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史、哲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我国古代散文成形的标志。其文结构趋于完整,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文字古朴质实,部分文字有一定文采和形象性。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 《国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全书21卷,分别记述西周至春秋时期八国史实;以记言为主;形成年代大约在战国初年或稍后。它保存的史料较丰富,反映的思想也较复杂,但书中“重民”、“尚礼”、“崇德”的思想比较突出,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倾向。

其记言精炼、生动、真切,且能于记言中刻画人物形象,富于文学色彩。

 《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古文》;此书约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根据各国史料整理润色编纂而成,与《国语》之成书同时或稍后。

它是一部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相当详细完整地记录了春秋列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事件及有关人物的言论、活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它表达了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儒家思想倾向。重民意,轻君位,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的进步思潮。书中既表达了进步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也有儒家的保守观点和宿命论等消极、落后成分。

《左传》叙事简明生动,富于故事性,有文采,特别擅长于描写战争,刻画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特色,在文学和史学上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料的汇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原有《国策》、《国事》等名号,刘向认为此书乃“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它共33篇。

《战国策》虽为纵横家言,但它记载了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斗争形势、社会面貌和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内容驳杂,倾向鲜明。所记人物大多为活跃在各国政治舞台的谋臣策士、说客游士的言行计谋。

其文气势恢宏,铺张扬厉,生动明畅,具有辩丽横肆的风格特征。

 《论语》

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记录。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由孔子的弟子编纂而成。

它共20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礼仪、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及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儒家崇奉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其章节简短,语法精炼、形象,含蓄隽永,富有哲理。

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仁”,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老子》

荟萃了老子的有关语言。大约成书于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编辑、整理、加工而成。现存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37章,又称《道经》,下篇44章,又称《得经》,合成道德经。

《老子》之文韵散结合,凝练明畅,寓理于形,启人深思。

 老子:

老子即李耳,字耽,又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超越时间、空间、感觉的精神实体。他在政治上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 《庄子》

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所著文章的纂辑。现存33篇。其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文采繁复,仪态万千。

 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主张:自然而不为。他认为“道”是万物本源,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发展,但又否认事物的稳定性和差别性。他消极逃避现实政治,追求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 《孟子》

共7篇。全书基本为对话体。行文自然流畅,雄辩犀利;引譬设喻,富于形象;放言无惮,气势逼人。

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儒家学派代表人。政治主张:“仁政”、“王道”,主要包括:省刑罚、薄税敛、致命之产等具体措施。

 韩非子:

 《五蠹》

“五蠹”即:五种蛀虫。韩非认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是实行耕战政策以富国强兵的破坏力量,是国家的五种蛀虫。

 《离骚》

来历的说法:①“离忧”即“遭忧”“别愁”——用训诂方法作出解释。

②“离骚”如“骚离”,后人认为是“牢骚”——从方言角度解释。

③“离骚”即“劳商”,为古曲之名。

《离骚》是屈原在怀王时代遭谗被疏时作的,全长373句,2490字,开创了个体主人公抒情的先河,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长篇抒情诗。

诗歌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等方面都有开拓和创新,其思想艺术成就辉煌。

 屈原:

名:平,字:原。出身楚国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初得怀王信任,后因怀王听信谗言而疏远,被流放。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等。

 《国殇》——选自《九歌》

国殇:指为国战死的将士。本篇礼赞为国捐躯者之神,描写了悲壮激越的战斗场面,歌颂了楚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

 《诗经》VS《楚辞》

《诗经》中作品多是发泄或给恋人听,无目的性;传递中原文化;是现实主义诗歌源头。《楚辞》是屈原在内忧外患下有意识地写的,目的性强;传递江南风情。弥补长江中下游信息;为我们开创了一种新诗歌风范;是浪漫主义诗歌源头。《诗经》+《楚辞》=中国诗歌源头。 司马相如:

字:长卿。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官。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武帝所重被任为郎,后又任中郎将,奉武帝之命,先后两次出使巴蜀,晚年任孝文园令。

相如有赋29篇,大都失传。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哀秦二世赋》等;散文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

 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思想兼采各家,著有《论六家要指》。司马迁幼承父训,习古文经传。10岁随父亲来到长安,曾受业于董仲舒、孔安国;青壮年数次出游,对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社会政治多有了解‘约27岁仕为郎中;38岁作太史令,继父志撰写《史记》。数年后因李凌事件入狱。次年出狱,任中书令,续撰《史记》。

 班固:

字:孟坚。幼承父教,博学好文,以著作为郎,数上赋颂。章帝诏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班固受命撰集其事,作《白虎通义》。后随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被毕令自杀,班固被免官。后因教诸子、家奴不严,入狱死。当时《汉书》尚未写完,又让其妹班昭及马续完成。班固又有《西都赋》、《咏史》诗,在诗赋发展史上皆有重要地位。

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体史。记录西汉历史。分纪、表、志、列传共100卷。其叙事详密严谨,语言整饬赡丽,自有特点。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文选》。萧统时选入《文选》,泛题为“古诗”。现认为《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产生于东汉顺帝—献帝间,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知识分子。

 汉代乐府民歌:

汉代民歌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原意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相结合的音乐机构。秦设乐府,官署少府,所制之乐供郊庙朝会用。乐府之制,始于秦代。乐府民歌的采集,是从汉代开始的。汉初设乐府令,掌宗庙祭祀之乐,汉武帝时,乐府除由文人制作的雅乐外,兼采各地民歌。六朝时,乐府由音乐机构名称演变为诗歌名称。

汉代乐府诗歌可分为民间诗歌和文人诗歌。

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编辑了从陶唐氏到五代的乐府诗歌,并把它们分为12类,所分概括而不繁琐,较符合乐府诗歌发展实际。

《乐府诗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①保存了极丰富的乐府诗歌。到目前为止,它仍是收录乐府诗歌最完备的诗歌总集。②把乐府古辞列在每类之前,把文人的拟作依时序列在其后。这样可观反映了文人学习民歌。丰富自己创作的实际情况,也利于后来学者研究古代诗歌发展历史。

汉代乐府诗歌主要保存在《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之中。汉代史传散文和《玉台新咏》中也保留有部分汉代民歌。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南华火车头/编一、填空题陈子昂《感遇》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1、最早的成篇散文保存在《尚书》2、《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3、诗经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汉本宋元复习范围一、填空1.其词被评为洗尽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的词人是苏轼;被王国维称为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的词人是周邦彦;其自度曲缀有音谱,为研究宋词乐谱......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先秦文学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原始神话2、《春秋》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3、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之通称。4、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体现,对......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四个人。2、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3、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