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_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我是XX号选手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和特点: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人民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节是文化史中中国史部分的最后一课,也是必修三这册书中唯一涉及教育的一课,教育是思想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本节内容在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这一专题及这一册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初中对新中国的教育这一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再加上高二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认识新中国确立了以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主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了解“*”中“教育革命”的史实和“*”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2)过程和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归纳分析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建国后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体会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艰难路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使学生体会到现在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不容易,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及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和教育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教育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总体思路
通过图说教育奠基→教育挫折→教育繁荣→采用师生、生生互动深化的方式得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并完成知识归纳。
其具体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
以电影《高考1977》片段导入目的:采用视频导入,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图片展示和史料分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说该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1、教育奠基
展示: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设问:观察两张反映扫盲教育的历史图片,从中你能提炼出扫盲教育的哪些信息?
出示: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图,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述扫盲教育意义的材料设问:这张数据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认识扫盲教育的深远意义学生形成对前17年教育的整体了解和认识。
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奠基篇”的知识归纳。
过度:1965年,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逼近。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教育成为重灾区之一
2、教育挫折
展示:毛主席,你是我的偶像——一个毛的超级FAN,“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食指的诗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
史料: 知识青年到哪里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历史图片的内容,通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使学生理解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违背规律蛮干。结合学校或单位“断层”,引导学生概括出危害。
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挫折篇”的知识归纳。
过度: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历史终于翻过了沉重的一页。我们彷佛听见了春天的消息。
3、教育繁荣
出示反映1977年高考的历史图片,1977级大学生的迫切心声和后来传遍全国的口号。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1977年高考中的一些生动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设问:请同学谈谈你为什么考大学?
出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
5日)、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的表格、江泽民关于“科教兴国”的讲话内容和图片、“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图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党中央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深得民心,了解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依法治教”的重要史实和认识。
设问:你认为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义务教育、高考制度...教育投入总量不足(199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1995年下降到2.44%,而1995年世界平均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4.9%,1999年回升到2.78%。2003年中国教育经费占GDP3.41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辍学率较高;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待遇低;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对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等等。
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蓬勃发展篇”的知识归纳。
整理:回忆所学知识,归纳、整理知识体系。
(三)总结
1、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
2.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
3、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最后指出共和国的教育发展任重道远;无论国家还是世界,教育都是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和足够忧患的事业。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准确理解与把握《课标》,正确解读人民版教材。本课也很好地凸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即坚持以史实为基石,通过对史料(实)的精心选择与有效呈现,较好地体现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基本的学科特色。
历史史实,以后更要广泛的搜集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性。本节课的不足在于只用运一些图片和部分史料,没有完全展现出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导学案设计者 梁胜审稿人:高二历史备课组1课时总第17课时班级第小组号姓名【课标要求】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
发展教育事业 振兴乡域经济—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2007年5月22日)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教......
灌教发[2011]5号印发《灌南县教育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乡镇中小学,局直各单位:《灌南县教育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党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各单......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5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2005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范文,作为参考!一、发展环境、战略重点和战略主题(一) 发展环境。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