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限时练12.18日答案_高三语文限时练及答案
高三语限时练12.18日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语文限时练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理科)限时练命题人:张晓松时间:2012年12月18日班级:姓名:小组:考号: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答案
1.答案 B解析B项,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不符合语境。
2.答案 C解析 A.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去掉“由于”或“使”。B.“原因„„造成的”句式杂糅。D.“开发节油重型卡车”成为“产品”,搭配不当。3.答案D解析 A.搭配不当,“速度”与“扩大”搭配不当;B.偷换主语,可将“在”移到句首;C.不合逻辑或否定失当,应将“啃老”前的“不”去掉。[来源:学*科*网]
4.答案 B。解析 A.缺少主语中心语,在“加以明确’’后加“的做法”;C.“主要原因”与“因为”重复累赘;D.一面对两面,“成败”改为“成功”。
5.答案 B解析 A.结构混乱,可在“研制”后面加“的”;C.搭配不当,可在后一个分句前加“他”;D.重复赘余,可删去“大约”或“左右”。6.答案 B。解析 A.不合逻辑,应为“被称为‘国粹’”。C.句式杂糅,将“依托”改为“以”或删掉“为蓝本”。D.“波及到”重复赘余,删去“到”。
8.C偿 :补偿9.A(④表现的是王鼎的谦让,⑤表现的是王鼎爱民,⑥表现的是王鼎的善待家人,生活节俭。)
10、A(曲解原文,应是仁宗用不要效仿“三虎”的做法告诫傅惟几。)
11、(1)(王鼎)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对微小隐蔽的罪行也不宽恕。(“竞”竞相;“擿发”揭发;“至”甚至;“贷”宽恕。)
(2)王鼎就发文书要州县监督偿还,舟人有办法自给了,就不再干坏事了,而所运的米也不再短缺了。(“移”递送文书;“督偿”监督偿还;“为奸”干坏事;“未尝”不再;“不足”短缺。
【参考译文】王鼎字鼎臣,凭借进士及第,多次升迁担任太常博士。当时天子担忧吏治大多毁坏,监察部门不履行
职责,而范仲淹等人刚刚执政,就挑选各路使者让他们查究检举不法官吏,任命王鼎提点江东刑狱。王鼎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微细隐藏的罪行也不宽恕。因此他们属下的官吏怨恨他们,把他们看作“三虎”。仁宗听到了这些情况,很不高兴,后来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不要效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与杨纮、王绰都被人指责,当时王鼎提点两浙刑狱,因此被贬为深州知府。第二年,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赈救灾民,非常尽力。迁为建州知府,那里的风俗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订条例教育乡民,禁止他们这样做。当时偷贩茶叶和盐的人很多,(王鼎)全都打棍子发配他们,监司屡次替他们说话,王鼎不为此改变。王鼎迁任提点河北刑狱,处理贪官污吏更加急迫,他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被召为开封府判官,改任盐铁判官,多次升迁担任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河设置驿站牵引漕舟,每年可节省役夫六万,王鼎议论以为这样做不行。杨永德横暴狡诈,宰相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一员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根据实际情况连发八问,杨永德均不能回答。王鼎于是上疏说:“陛下幸亏考察任用了我,不应该过分听从小人的话,胡乱有所改变,因而耽误国家大计。”于是永德的奏请没有被采纳。过了二年,王鼎被任命为使者。先前,使者大多索取购买南方的特产,趁着到京城述职,就拿着这些特产赠送权贵。王鼎一样特产也没买,独自全心全意去精心处理政事,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自己亲自处理。凡是调发负责成批运输货物的官员,王鼎估计漕路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制订成规章制度,因此劳逸均等,官员不能肆意妄为。官船禁止私人搭载物品,舟兵不能养活自己,就偷官船上的米来干坏事。有舟兵贩米养活自己,买米的人抓住他们违法的把柄,不肯偿还拖欠的米。王鼎就发文书要州县监督偿还,舟人有办法自给了,就不再干坏事了,而所运的米也不曾短缺了。王鼎生性廉洁不欺骗人,曾经任用过他的儿子,族人想让他给儿子虚报年龄来谋求早点做官,王鼎不允许。王鼎的父亲死了,就把他的遗产分给儿子们,王鼎把遗产全部分给他的弟弟。他曾经担任临邛县知县,转运使选择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它散给族人,一天就送光了。所到之处不扰民,只买一些饮食日用物品,并且加价来补偿他们。他事奉继母很孝顺,教导哺育孤侄很周到,自身的奉养十分节俭。当官明智敏捷,坚强正直不可屈服。他所推荐的士人中有许多人很知名,其中有些人一辈子也不认识他。
态度决定成败,细心成就梦想!1做我该做,无怨无悔!
提纲文言文答案1.【答案】A趋,奔赴。
2.【答案】D【解析】①是别人对张方平应对赵元昊的策略的评论,与“直谏”无关。③是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
要入侵,张方平认为一定是谣传。⑤是表现张方平上奏的十四条计策好。
3.【答案】C【解析】 “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有误,是“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
去,并停止其他劳役,此时适逢上元节(即元宵节),他让城门三天不关”。
4.【答案】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激励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才是必胜的方法。(“厉”:激励,1分;“坚”:
加固,1分;“除”:修整,1分;句意2分。)
(2)敌寇没有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准备了。(“故”:原因,1分;“罪”:治罪,1分;“为先事之备”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
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激励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一定取胜的方法。”当时国家极其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出于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朝廷禀告而失去了取胜的最佳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因此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应考虑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部、北部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太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蜀戍守。朝廷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正值上元节张灯,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于是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为此上奏免除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足以依靠,只是依靠重兵来保卫国家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出塞作战。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一天天地消耗。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章,一下子全部废除,用意在哪里?”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佑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一.选择题(共48分)12.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30%,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约为33000亿美元,当时的100美元可兑换630元人民币,假如到2012年底,人民......
语文语言运用限时练时间30分分值30分命题人:屈丽红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马英九指出,大陆经济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这么大的经济......
二、文言文阅读(10分)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
命题人:李 洁审题人:xxx试做人:xxx命题时间:2018.9.7编号:2018—2019yw011滑县六中2018级高一限时练 语文科限时练011【新授课】 (范围:必修一语文第13课《兰亭集序》)一、基础测试1......
高三最后一月冲刺政治限时训练三拟题人:李双科审题人:李贵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2.右图中,若Q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