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学案_再别康桥学案一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再别康桥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再别康桥学案一”。

《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一 课前起跑线(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1、文学常识填空

《再别康桥》是一首____ 诗,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是____派诗人,他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等,本诗是作者在1928年重返母校英国______大学后,写的一首诗。

2、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青荇

笙箫

漫溯

斑斓

长篙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溯

斑斓

4、默读全诗,给全诗每一节加一个四字的小标题

二、学海拾贝(课堂互动学习阶段)

(一)检查课前自学情况

(二)指导诵读

1、把全诗用斜线划一下停顿之处,并揣摩朗读的语气。

2、听课文朗读录音,纠正自己朗读节奏和语气上的差错。

3、采取分读、联读、合读等形式诵读,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并力求熟读成诵。

(三)、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2、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3、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A绘画美:

B音乐美:

C建筑美:

三、知识点训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二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再别康桥》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再别康桥》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再别康桥》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再别康桥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再别康桥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

《再别康桥》 学案

《再别康桥》 学案《再别康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下面是《再别康桥》的学案,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一 自学 发现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注意朗诵的三个境界......

《再别康桥学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再别康桥学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再别康桥学案一 再别康桥 学案 再别康桥学案一 再别康桥 学案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