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_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
《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1500年以来的五百年间的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自1987年问世以来便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仅仅王之明博士这一句话便足以让我在诸多著作中选择《大国的兴衰》一书。或许是出于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复兴”一词来得比“崛起”更让人内心澎湃而发人深省。当了解到此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是一位英格兰人时,更是好奇:一位西方人是如何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对中国如此看好?而中国又具备了怎样的“最后的大国”的优秀潜质?为什么美国、欧洲、日本乃至其他的一些国家没能成为作者心中的“最后的大国”呢?于是我在阅读此书中寻找答案。
除去两篇推荐序和前言以外,全书共有八个章节、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到三章的前工业社会、第四到六章的工业时代、第七、八章的现在和未来。接下来便让我按层次做总结,并发表些自我看法。
诚如中所说,“如果你成长在今日的中国,很容易被‘大国的兴衰’这样的题目所吸引”,我便是被这名字所吸引,我们自信甚至自负同时对我们的身份焦虑,我们渴望改变现状,但前路却很漫长。此序的作者更多的并不看好此书,认为其作为经济决定论的产物是缺乏思想深度的。而则较为看好此书,王之明先生由大国的含义讲到中国的复兴,到最后的中国走向复兴的要素。这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该序中的部分,正如李慎之所说:即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达到了,要取得世界各国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呢?且不说华人的诺奖获得者数量少之又少,只看欧美影片一入中国市场便是叫好又叫座,只说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然而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国本土也是日渐衰微,连中国人自己都没能很好继承下来的文化又如何能走向世界,得到世界的认同?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也期待着有一天中国实现如孔子所说的“近者说,远者来”(《论语 子路》),但要实现这一理想却是实在“任重而道远”!
通过两篇序言可以了解到,该书是一部极受争议的书,但或许,我就是推荐序一中的那些自满的中国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一条日益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正文的第一部分从1500年前后的中西方历史的对比开始。16世纪初,我们尚无法看出欧洲诸国是否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脱颖而出,而明代中国也正处在极其不可一世的时期。但秩序井然的中央集权制却压制了太多新鲜因素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欧洲则显得动荡许多,却让整个社会更充满活力。接着便开始了1660年-1815年即工业革命前一些国家的崛起与较量,他们在较量中相互制衡,直到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崛起。我尤其关注了中国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实在足以让人捶胸顿足!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融入世界的机会,明清的中国却一直选择背对世界,不论我们如何寻找他们这种做法的种种合理性,我们依然无法否认这就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他人并挨打的始因。
正文第二部分主要讲了在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整个十九世纪受到均势政策的影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试图建立起霸主地位,进入二十世纪后,列强便进入了疯狂地掠夺财富、加紧军备、寻找盟友的模式中。英国由极盛转衰,美国后来者居上,苏俄日本加紧追赶。各国矛盾到了一定程度无法调和,势必展开世界大战,世界大国局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变再变。随着欧日遭遇战争重创,世界渐趋走向两极格局。而在这一部分中,中国不再是主角,他一步步陷入了近代的泥淖,他不再是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而是面临着诸多列强鱼肉宰割却无力反抗的半殖民地,亡国灭种的危机仿佛就在眼前!虽然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是以战胜国身份出现的,但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是无法真正完全实现自身利益的。中国的近代史读起来足以让人痛心和愤慨。
第三部分,也是我最为关注的部分:当代和未来。在当代的两极格局中,世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苏是地位平等的两个大国,苏联扮演的角色仍然只是美国的挑战者。而在同一时期,在美苏大力展开军备竞赛时,欧日逐渐从战争中恢复,中国也有所发展。在20世纪末期,由两极向多级转变的趋势越发明显。在对预测未来这一部分,作者对世界的主要力量一一作了分析。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将来可能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商业才能和金融财富,在国际强权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世界上,有时并不能满足需要。欧洲作为一个不具备主权国家性质的实体,每个国家面临的问题都是有所差异的,这也必然致使他们的利益趋向无法达到完全一致,欧洲共同体若是能够真正团结一致的行动自然是好的,但若是出现内部的利益冲突,那么欧洲的衰落势必持续下去。而对于苏联,尚且不谈外部敌对阵营的冷战政策,苏联内部也已经面临了诸多问题,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内部已经矛盾重重、积重难返了。随着欧日恢复,第三世界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虽然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尚且无人能撼动,但其力量却是相对衰落的。
唯有中国,在被包围被孤立的状况下,中国的军事实力取得了质的飞跃——跻身核武器大国;在遭受*重创后,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众多的人口和广袤的疆域又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而中国的复兴才处于起步阶段,作者最后总结到:中国成为最后的大国“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该书就像一部编年体史书,按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现了从前工业社会到现在的世界大国们的沉浮命运,但又不是一部史书,书中并没有论及一些小国,只是就世界大国之间的纷争做论述,并且它在回顾过去的同时积极展望未来。全书以经济实力作为一个国家发展其他一切的基础,的确未能逃脱经济决定论。世界各国间局势的发展是受到众多复杂因素影响的,而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水平这一点。但我以为,经济是基础,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作者的论述显然是片面的,但同时他也抓住了最核心的东西,是有一定正确性的。我们确实不能断言中国会成为最后的大国,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正如推荐序二中所提到的,中国自力更生的发展自我,中国韬光养晦的政策,同时随大流以争取实惠,我们可以相信中国正在迈向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500年的历史风云,夹带着多少人的血与泪,记载着多少国家的兴旺与衰落。当你还在为昨天的辉煌而庆祝的时候,死亡或许已经悄悄的向你靠近。世界格局在这500年......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王瑞 10368006《大国的兴衰》读起来,开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笔者对近代欧洲各国的军事对抗的细致表述和分析,笔者仿佛不是文人或学者,而是一个军事专家。......
读《大国的兴衰》的一些体会近些天来,我大致地翻阅了一下《大国的兴衰》这本书。这是一本气势恢宏的巨著。作者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等方面叙述了五百年来世界各大......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历史的长河中,兴衰换代,绘画了啦一幅又一副壮烈而又古典的画面,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大国的兴衰让我看到了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