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党内民主参与长效机制的思考_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构建党内民主参与长效机制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构建党内民主参与长效机制的思考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生命工程和永恒课题,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诚然,我们不能企求通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任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只有建立起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我们才能真正搞好这项“根本建设”,解决这个“永恒课题”。基于此,如何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就成为当前党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就构建党内民主参与的长效机制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进一步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环境,规范党内民主参与所谓长效工作机制,就是规范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效用的机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都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因而,通过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构建党员广泛参与党内生活的规范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机制,无疑是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尽管理论界对党内民主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但从根本上讲,所谓党内民主,就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的,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强调建立健全规范稳定的党内民主制度,核心是保证和落实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权力的制度。从实践上看,党内民主不够最主要最直接的体现是党员权利保障不够。发展党内民主,核心就是要强化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主体地位,并围绕这一核心,加强体制、制度建设。长期以来,在各级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民主治党上思路还不很清晰,对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问题,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制度保障上都还不到位,还存在诸多误区。特别是党员的知情权,它是党员履行其他权利的基础,但现实的状况是,许多党员对党内事务往往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党内事务的参与和决定权就无从谈起。至于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揭发检举权、申诉和控告权等权利的保障和实现,问题同样不少。实际中,党员由于正常反映问题而遭打击报复的情况也时有耳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里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的。一方面是,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进行责任追究的规定要进行细化。现有关于责任追究的规定,表面上看起来很严格,但实际上过于原则和笼统。如何追究,追究何种责任,可操作性不强。不难想象,如果不对党内政治生活中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现象进行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党员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将困难重重。为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党的纪检体系内,成立专门机构受理党员权利受到侵犯而进行的投诉。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党内权力机制的配臵。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内民主就是要承认党员在党内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围绕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来展开。但长期以来,党内权力结构的配臵并不十分科学,致使一些领导干部能够运用党员授予的权力取代党员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的工作职权当作特权。可以说,这是党员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根本性原因。《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规定:“所有盟员一律平等。”意即在党内生活中没有特殊党员,所有党员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中共中央最近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党员享有的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一脉相承,它为我们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当然,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要求它的成员即使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以服从组织为前提。
二、进一步完善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参与决策机制
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从政党发展的轨迹看,现代政党的决策机制,已经越来越由集中的、封闭的、独断的决策模式逐步转变为一种分散的、开放的、协商的模式。再者,从理论层面分析,虽然每个党员对党内事务都有提出看法、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实际上,不可能每个党员都去参与制定政策,最终直接决策的只能是党的领导机关。如何使决策体现、代表绝大多数党员的正确意志,使决策更科学、更民主?邓小平同志1956年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很明显,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切实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在决策前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要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制度,提高党内事务的公开透明度,扩大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为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对于基层组织来讲,要特别注意完善基层党员大会的作用。党员大会是本单位党组织的权力机关,它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查本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本单位范围内党的重大问题,选举产生本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支部党员大会有权讨论发展党员、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对党员的组织处理等。但对于基层组织来讲,关键是要使党员大会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场所,而不是无原则、无条件地趋同、从众。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和党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的讨论,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对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批评。对党内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尊重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允许每个党员真实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和反对的意见。即使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之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的同时,仍有坚持自己意见的权利,并允许继续在党的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决议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向各级党组织直至中央作口头或书面的报告。因此,党组织应当欢迎党员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并且鼓励党员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党员大会,对党组织的决议甚至是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充分酝酿和讨论,无疑是基层党组织为推进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应该充当的重要角色和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强化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讲,监督是指对权力的制约,即“以权力制约权力”。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的孟德斯鸠就在系统地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权力制约学说。他指出:“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在现代社会,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党内监督在本质上仍然体现为对权力的约束,即通过执政党自身的力量对党员和领导干部以及党组织所掌握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当然,党内民主监督除对权力进行约束外,还应包括在党内通过党员、党员干部、党组织和专门纪检部门,严格按照党章党纪的有关规定,从思想、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和遵守党规党纪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强化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充分体现和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因此,建立并完善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十分重要。现实状况是,监督不力和监督中的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已成为党内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领导干部随着职位的上升和权力的扩大反而不习惯、不愿意受到监督和约束,工作中为所欲为,最后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同时,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薄弱。有一部分领导班子缺少正常的相互
监督和帮助,成员之间很少有坦诚的思想交流,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制止的不制止。今后,必须要切实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和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党员切实享有党章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的渠道。为此,必须在党内建立并完善一套系统的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党的组织监督;党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党的各级专职监督机构对所在地区和部门各个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党员群众对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同时,民主参与监督要全程化,不断延伸监督渠道。民主参与监督,不只在选人用人,还要向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程序延伸,重点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的监督,既要做到“干部能上不能上,要看群众让不让”,又要做到“干部到底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这样才能巩固和延伸民主参与监督选人用人的成果。
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加强党员大会作用的发挥涉及到党的整个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这些都难以在短时期内解决。但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制度是我们目前可以立马着手解决,而且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前全国各地正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党员的自我解剖和自我评估,切实发现和解决党员、干部和党员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把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各项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达到保持先进性的目的。严于自我解剖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绝对不能害怕自我批评,也绝对不能害怕别人批评。要使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下决心完善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让广大党员严肃认真地就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议。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严肃认真地听取这些评议,并做好记录上报,定期地给予党员反馈整改意见。只有党内民主评议活动经常化,党内民主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主要参考文献: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年第2版
杨宁:《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效应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林尚立:《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6期 王邵光:《有效的政府与民主政治化》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王人博:《宪政文化与现代民主》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
构建党内民主参与的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什么是长效工作机制,也就是规范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效用的机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都是......
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制定党内民主制度。一、坚持实行集体领导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机关党内重大事务;凡属......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刚才,王部长在讲话中又着重强调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有关......
从党员权利思考党内民主敬爱的党组织:这两次的党课一次是由陈xx老师主讲《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一次是蒋xx老师主讲《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党章第一章第三条、第四条分别......
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党内民主监督机制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搞好党内民主监督,特作如下规定:1、党内民主监督的任务和内容党内民主监督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