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练习四_练习四习题课件
综合练习练习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练习四习题课件”。
单元练习四
(第七章至第八章)
一、选择题
1、清朝平定三藩的皇帝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顺治帝
2、红巾军的发动者除韩山童外,还有:
A、李自成B、张士诚
C、刘福通
D、方国珍
3、清代的史学评论著作《文史通义》的作者是:
A、王鸣盛
B、李铭汉
C、章学诚
D、赵翼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是通过以下方面达到的即:
A、政治制度
B、军事制度
C、科举制度
D、财政与法律
5、、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的分类为: A、政治
B、理财
C、整军
D、思想
6、元朝的中央制度主要有: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使台
D、宣政院
7、元朝的土地制度主要有:
A、官田与私田
B、土地集中
C、驱口
D、佃户
8、元朝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是:
A、下令保护农田
B、建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关
C、颁行《农桑辑要》
D、成立村社
9、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
A、周敦颐
B、程颢
C、程颐
D、朱熹
10、明朝恢复与发展农业的措施是:
A、奖励垦荒与实行屯田
B、鼓励种植桑棉 C、兴修水利
D、改造农业工具
11、明朝政府为了掌握人口与土地的情况,以保证赋役的征收,建立了: A、减低赋税
B、黄册
C、鱼鳞册
D、里甲制度
12、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整顿吏治
B、整饬边防
C、兴修水利、清丈田地
D、一条鞭法
1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
A、在世界航海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 C、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
D、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14、明军中的抗倭名将是:
A、戚继光
B、李自成C、张献忠
D、俞大猷
15、清朝的军队主要有:
A、皇家军
B、地方军
C、八旗兵
D、绿营兵
16、清朝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
B、思想保守
C、海防需要
D、自身强大
17、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
A、戴震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8、明代的小说最负盛名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二、名词解释
1、澶渊之盟:
2、庆历新政:
3、靖康之变:
4、绍兴和议:
5、元曲:
6、郭守敬:
7、靖难之役:
8、军机处:
9、《永乐大典》:
10、《四库全书》:
三、简答题
1、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及其西传的意义。
2、宋元时期理学、史学、文学和教育的主要成就。
3、明朝的学校和科举制度。
4、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
5、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四、论述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3、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
4、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5、清朝前期是如何巩固疆域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C4、ABD5、BC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11、BCD12、ACD13、ABC
14、AD15、CD16、ABCD17、BCD18、ACD
二、名词解释
1、澶渊之盟:1005年初,宋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签订盟约,议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每年北宋向辽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边境维持旧状。史称“澶渊之盟”。签约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
2、庆历新政:为解除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庆历三年(1043年)9月开始,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加政事,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庆历新政”。
3、靖康之变:1126年秋,金军再度南下,包围东京。宋钦宗亲自到金营求和,也被扣留。金军攻入东京后,大肆收括金银绢帛。第二年春,金军北返时,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 3 000人,北宋灭亡了。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
4、绍兴和议: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宋高宗向金称臣;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个和议史称“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5、元曲:主要是指元代戏剧,在当时叫作杂剧,也包括散曲。杂剧包括唱、白、表演等内容,而以唱曲子为主,所以后人称之为元曲。最著名的剧本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
6、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元代大科学家,在天文、数学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创造了简仪、仰仪和圭表等一系列观测仪器,根据观测和研究,制订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7、靖难之役: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人南京,自立为帝,他就是明成祖。
8、军机处:清朝中枢机构。雍正时设立,以满汉亲信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令、任免官吏。通过军机处,皇帝可以对地方大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递送奏折。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里。
9、《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为“考索之便”,命大学土解缙主持编成《永乐大典》。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辑入图书多至七八千种,此书所辑的文献多是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从而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
10、《四库全书》:清朝乾隆年间,政府令纪昀等编辑《四库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书3 400多种,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三、简答题
1、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及其西传的意义。
(1)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锡活字。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指南针。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
2、宋元时期理学、史学、文学和教育的主要成就。
理学: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及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统称为理学。
史学:(1)《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的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全书近300卷。
文学:(1)诗歌。
(2)散文。
(3)宋词。
(4)民间文学。
(5)戏曲艺术。
教育:(1)北宋神宗时,陆续设置诸路学官,后又设置诸路提举学事司。南宋时,或设专员,或明文规定地方长官兼任提举学事。宋代对教育行政的重视,使各地学校比较发达。(2)五代宋元时期,在教育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书院的兴起。书院多为私人开办,不受科举考试限制,因而对活跃思想、促进学术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宋元时期私塾教育也很发达。私塾儿童启蒙课本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这些课本在民间有深远影响。
3、明朝的学校和科举制度。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级,低一级的是乡试,高一级的是会试和殿试。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称为大比。乡试在顺天府、应天府及各省省城举行,考期都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为“秋闱”。凡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者称解元。乡试的次年,全国举人皆赴京参加会试。会试在礼部举行,也称“礼闱”,又因在春季二月举行,又称“春闱”。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者称会元。会试考中者,再由皇帝御殿考试,称为殿试或廷试,殿试日期在三月初一日,至成化八年(1472年)以后,均为十五日。
殿试结果,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举人成了进士,便可以授官。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作文只能根据指定的注疏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必须把文章写成八股文,文体不能违背八股的格式。所谓股,即对偶之意,文章的主要部分要分为八股,要用八个排比对偶组成,这便叫做“八股文”。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妨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4、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
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前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沿途到过30个国家。
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同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航相比,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上要早半个多世纪。(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它与穷兵黩武和殖民掠夺有着根本的区别。
5、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进系列改革。
(1)整顿吏治,提出“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
(2)整饬边防。改善同蒙古的关系,进行茶马互市;任用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守辽东,加强了北方边防。
(3)兴修水利。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淮,减少水患。
(4)清丈田地。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的隐田。
(5)一条鞭法。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四、论述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总结唐末五代君弱臣强、政权屡更的教训,在权、兵、钱、法等方面强加了中央集权。(1)政治制度:在中央,由宰相掌管政事,正职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副职叫“参加政事”。另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这样相权缩小了,标志皇权进一步提高。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县官原由地方任命,改由朝廷委派;州官之下,另设通判,名为副职,实为互相牵制。
(2)军事制度: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地方只留些战斗力低弱的厢军。禁军由中央直接控制,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又创禁军“更戍法”,使兵将互不熟悉,将不专兵,便于朝廷控制。
(3)财政与法律:北宋把地方的财政权划归朝廷设置的转运使管辖。在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凡死刑必须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权收归中央。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1069年,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变法的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开始变法。1070年底,王安石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变法进一步展开。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可分为“理财”、“整军”两大类。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3)农田水利法,由政府组织,由受益者按户等高低出资兴修水利。(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6)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整军方面有:(1)将兵法,改变过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状况,在全国各军事要地设置带兵将领,共置92将,每将统兵3000人左右。(2)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3)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4)军器监,在开封设置专门机构“军器监”,负责武器的制造和管理。
作用:新法在执行过程中虽出现某些弊端,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使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大为改善,积贫的危机有所缓和;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始效果也较好。宋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除。
3、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
(1)行政方面,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
(2)军事方面,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3)监察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
(4)在科举考试方面,明政府规定只准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
(5)《大明律》和《大诰》。修订法律,严刑峻法。
4、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失败的原因:(1)由于清军入关,满、汉地主阶级逐渐结合起来,整个国内形势起了不利于农民军的变化。(2)农民军、特别是张献忠的农民军流寇主义作风严重,不重视根据地和政权建设。(3)农民军李自成部的主要将领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进北京后,无组织,无纪律,生活腐败。(4)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农民军内部不能团结,争权夺利,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历史意义:(1)农民起义对于明代旧有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秩序进行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开辟了道路。(2)农民起义不仅多少改变了土地剥削关系,而且对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3)李自成农民军第一次明确提出“均田”的口号,深刻触及到封建社会的土地问题,促进了农民自发地争取土地斗争,对清代的农民起义有重要的影响。
5、清朝前期是如何巩固疆域的?
(1)1673年后,吴三桂等发动“三藩”之乱,康熙帝采用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对其他叛乱力量剿抚并施的方针,经过8年战争,平定了“三藩”之乱。意义:从此,清中央政府实现了对云贵、两广、福建等地区的有效管辖,财政情况也开始逐渐好转。在此基础上,清政府开始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2)清朝统一大陆后,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统一事业的实现。1683年,清朝派施琅率领水师在澎湖歼灭郑军精锐,不久郑氏政权投降清朝,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立了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台湾,发展了台湾的农业生产;高山族人民和移居汉人相互融合。
(3)
16、17世纪沙侵入我国黑龙江地区,康熙帝于1685、1686年指挥清军在雅克萨打败沙俄军队。在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意义: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受到遏制,双方的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4)1690—1697年,康熙帝率军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叛军。1733年,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意义:挫败了噶尔丹分裂势力,清朝控制了漠北地区。
(5)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意义:重新统一新疆,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四(第五章----第十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 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 创新活力 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2.建设企业......
国际贸易综合练习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和交换的活动。2.一般来说,在进出口统计中,各国都是按格计算出口额,按价格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
商法综合练习四一、判断正误题1.凡是从事商行为的人都是商人。( )2.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得在其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的字样。( )3.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
综合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企业会计学》练习四 (综合)(期初增殖税各栏均为零,企业为工业企业,增值税税率17%,假设各税种均按年缴纳,以下为2010年业务)1、企业接受现金投资100万元,款项收到存入银行。2、10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