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化旅游发展——旅游品牌建设及形象建设_武汉文化旅游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武汉文化旅游发展——旅游品牌建设及形象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武汉文化旅游”。

武汉文化旅游品牌及形象建设

品牌,是一个城市象征,一个地区竞争力。众所周知,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因此,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分层次、多样化的旅游品牌,供不同消费者体验,无疑直接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成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武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与汉江交汇处,具有天下之中,南北之中,长江之中的区域地理优势。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第一枪,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渊源的文化。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部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的便捷性,是促进武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武汉旅游业仍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据分析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武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和总收入分别占湖北省同期收入的55.21%和29.05%,但是从更大的区位范围来看,这个集中度还相当低;其次从旅游总收入占武汉市GDP的比例来看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达到10%和20%,但单就武汉文化旅游这一方面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业宣传促销投入不足,城市旅游形象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市围绕滨江滨湖的城市特色,不断推广和强化“白云黄鹤、知音江城”的城市形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有的宣传促销投入低于国际上按接待人数标准计算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同类城市宣传促销的投入,城市形象的深入推广受到了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经费的支持力度,在努力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同时,招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到汉旅游,提高产业实力和经济效益。

二、旅游品牌建设的措施

(一)唱响形象口号

武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迫切需要有一个总体上能体现城市特点的宣传口号,这是一个“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过程。在现有城市旅游宣传口号基础上,进一步邀请学术界、文艺界、新闻界及有关部门人士研讨,面向社会全面征集,给镇江旅游城市形象做一个总的定位,有别于周边城市,凸显江城武汉的特色和魅力。然后再根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同的特性,确定系列旅游宣传语,让游客对武汉有一个立体的感受。

(二)打造特色产品。

武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要发展,首先,应重点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例如可以将武汉的首义文化、科教文化、宗教文化和东湖文化整合在一起来打造武汉文化旅游特色产品。

1.首义文化。

作为首义之城的武汉,开发和维护武昌首义革命历史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利于湖北进一步发掘、整合辛亥首义历史资源,打好“首义牌”,提升武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品位,对弘扬辛亥志士的爱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但现阶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历史资源较为分散,各自为政,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同时还有大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资源尚未开发,而开发了的在维护上,在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上存在缺陷。

要打造出属于武汉自己特色的首义文化品牌。就要从总体布局、文化发掘、景观塑造、资源利用、交通组织及规划可实施性方面作出策划与组合开发.1.首义文化旅游区的总体布局要有整体、全局的思想。可以以南北向为纪念轴和东西向的为文化景观轴,并精心设计和着力打造首义园品牌小吃、首义区商业网点、首义广场和首义公园娱乐等景点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并彰显自己独到的特色。

2.要善于发掘辛亥革命首义文化的内涵及意义。譬如可以打造具有浓烈文化气息的“首义之旅”,整合辛亥首义人文景观和滨江滨湖自然景观,以辛亥首义重点遗址为主线,以红楼、首义广场景区为轴线,连接起义门、楚望台、工程营、三烈士亭、中山舰形成一条特色旅游线路,并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主打产品。在旅游中宣扬武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种旅游产品尤可重点向学生、学者、老一代的革命家推出,利用首义资源开展“寻首义踪迹,扬首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缩短了90年历史的距离感,掘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要把现有的首义旅游景观进行整合塑造。把蛇山、红楼、首义广场、紫阳湖公园、起义门连成一条景观线,通过整合蛇山、红楼、首义广场及周边地区文化、自然资源,建设首义文化园和黄鹤楼主题公园,突出“辛亥文化”这一主题,把首义文化打造成为武汉的“新名片”。并要对这些具有首义文化的旅游景观统一开发和管理,所有景观都应与周围的其其它景观资源相协调,形成一个首义文化景观群。

4.大力改造首义文化景观周边环境和交通状况。一个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周边环境的整顿,特别要大力做好蛇山的绿化工程及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还要进一步布局出合理的交通线路,改善交通拥堵的状况。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是弘扬首义文化的一大契机。我们更要打造好首义文化的品牌,争取在武汉旅游业发展上产生飞跃。

2.科教文化。武汉有着众多发科教文化的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打造这一类特色旅游产品

(1)提升文化软实力。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决破除片面的发展实力观念,牢固树立软硬并重的综合实力理念,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扶持龙头,打造园区。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长报、广电、出版三大集团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江通动画等民营文化企业日益壮大,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动漫、数字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决策执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三大文化集团改革、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2)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我市按照文化发展,将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3)培育塑造人文精神

武昌科教文化城,着力表现武昌的历史和现代文化。

第一,利用高等教育,打造更高的品味,达到雅俗共赏。

第二,第二,来自各地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让他们来加强武汉的文化包容性,同时也帮助武汉在差异对比中发掘出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三,用大学生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给城市注入活力,让他们在武汉创建文明城市中去起带头作用。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武汉也应该给自己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做一个较为精准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大学特色,努力打造成为“教育之都”,打造其教育特色。武汉的大学很发达,高考水平很高,中学教育也非常好,现在我们要着力研究其教育本身,提升武汉的文化品味,进行涵盖面很广的各种教育。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城市能称的上‘教育之都’,武汉甚至在可以在成为教育之都之后举行“教育旅游”,这也是文化实力转为经济实力的一个很强的体现。

3.宗教文化。

在黄金周期间,武汉体现出旅游大市的优势,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武汉市政协委员施平表示,武汉五大宗教建筑俱全,旅游资源丰富,应整合资源,推介宗教文化旅游线。

施平介绍,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武汉的风景名胜、首义文化、红色文化和科教文化旅游线已经初具规模,但构成武汉历史文化重要一环的宗教文化,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事实上,武汉的五大宗教建筑俱全,且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武昌有宝通寺、莲溪寺、龙华寺、长春观、卓刀泉寺、清真寺、花园山天主堂、民主路基督堂,汉阳有归元寺,汉口有古德寺、上海路天主堂、黄石路荣光堂、汉正街救世堂等。施平认为,这些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如能加以充分开发、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强武汉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施平建议,由武汉市政府及旅游、宗教、政协民宗委等部门组成专班,具体负责策划、整合、包装、宣传、推介武汉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由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在宗教场所周边开办特色宗教餐馆、纪念品市场等配套服务产业,更好地为来华留学生和国内外游客服务。

4.东湖文化。

总的来说,东湖现在的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可以说做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呈现后来居上之势;旅游投资成为热点,旅游资源开发方兴未艾;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城区旅游形象迅速提升;旅游产品正在形成,旅游特色逐步显现。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经济地位不明显;景区、景点的开发受到宏观政策的制约,旅游项目开发进展缓慢;旅游资源整合不力,旅游宣传促销还未起步。所以想要彻底打响东湖文化这个旅游品牌还得作出如下措施:

(1)精心包装现有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紧紧抓住东湖山水、植物、科教、历史、名人、楚风楚韵等文化的精髓,挖掘整理东湖文化旅游的文章;应对目前已形成的东湖十大精品景点进行包装,在每个景区景点入口处,建立门楼,请著名书法家书写景区名称:改善解说系统,增加游客对景点文化内涵的了解。东湖应该设立更多的文字解说牌,适当增加解说内容,用中英文完善景点介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做好东湖的文化旅游景点的解说,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东湖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2)大手笔、大制作,推出东湖各种文化旅游项目。东湖景区应努力打造“中国(武汉)东湖论坛”、“中国(武汉)国际梅花节”、“中国(武汉)樱花节”、“东湖牡丹花会”、“东湖屈子文化节”、“东湖七夕鹊桥会”等节庆活动,力争成为旅游品牌。可借鉴桂林、杭州、云南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东湖实际,围绕旅游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艺术方式,打造丰富多彩的节目。

(3)办好节庆会展,创建品牌产品。在办好焰火节、桃花节、蔬菜节、赛马节节庆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节庆活动,多出精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争取带动其他多方效益。在新推牡丹节、庙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食品系列节庆的新路子,如啤酒节、美食节、牛奶节、瓜果节等。打造品牌、服务企业、拉动经济,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4)彰显文化,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风景区不仅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共享社会主义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为此,东湖按照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体验的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

(5)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完善东湖文化旅游产品。

(6)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

打造制度文化,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景区的旅游形象,是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进一步推动特色文化开发,为海内外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产品。吸引力来源于个性魅力,也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基础。目前,我市特色文化建设力度还需加强。

(1)建议策划创作一台以滨江滨湖为自然文化背景的具有楚风汉韵的大型歌舞剧节目,让海内外的来汉旅游者能够感受到武汉所特有文化气息。

(2)大力建设特色街区,着力打造江汉路旅游时尚购物一条街、汉口江滩娱乐一条街、首义园休闲文化特色园区、武昌昙华林历史文化建筑一条街等具有我市文化内涵的特色休闲街区。不断繁荣城市文化,活跃旅游市场,增强我市的亲和力和个性魅力。再者省社科院、湖北经济学院调研组就曾提出“武汉市政府应及早命名四大‘汉派文化特色街’,使其成为汉派文化形象的标牌。”调研组认为,汉正街货通八方名满天下,是汉派商贸文化的标牌;江汉路步行街作为社区文化长廊,集购物游乐于一体、民俗活动和街头演艺于一身,是汉派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的标牌;吉庆街是餐饮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展示市民夜生活的江城文化特区,是武汉市民新兴生活方式的标牌;户部巷集中展示武汉特色小吃,体现出江城市井情趣和武汉方言韵味。以上四街如果能够加强对其环境的管理,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必能打造出属于武汉特有的民俗文化品牌。

目前,以黄鹤楼为重点,正在不断完善“大滨江旅游区”;以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包括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等周边景区,构建了“大东湖旅游区”;继续推进以汉口为主体的商业区建设,打造包括会议、展览、商务、购物在内的商务会展旅游中心。武汉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有黄鹤楼公园改扩建、古琴台改扩建、省博物馆综合馆布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游客中心及科普旅游区、木兰湖湖北明清古民居风俗园、蔡甸知音故里、新洲孔子问津书院建设等。相信在武汉市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汉会把自己特有的品牌和形象打造出去。

谈旅游景区形象定位及品牌建设

一、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目前旅游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其焦点集中体现为形象战略的策划。良好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摘要: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从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开始研究,结合绵山文化现实情况,提出了绵山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的建议。文章的主要......

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一、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内涵及外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宁陕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构想

宁陕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构想作者:刘家华近年,来宁陕旅游的客人逐年猛增,旅游产业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宁陕旅游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省内外......

《武汉文化旅游发展——旅游品牌建设及形象建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武汉文化旅游发展——旅游品牌建设及形象建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武汉文化旅游 旅游 文化旅游 建设 武汉文化旅游 旅游 文化旅游 建设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