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_智能手机的发展与趋势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智能手机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

手机从第一代的模拟电话“大哥大”、到第二代有短信语音功能的数字电话、再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手机,手机功能从单纯的语音通讯,进化到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享;手机已不再是手机,而是具有视讯、上网等功能的行动媒体,因此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手机比报纸互动实时、比电视方便携带、比计算机价廉普及,这些优势让它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一、小小手机大大商机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大陆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普及率达47%;而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176亿,约为总用户的18%。就在2007年,大陆手机上网的用户数总量只有5000多万,仅仅一年的时间,成长率就超过100%。

台湾根据“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所公布的数据,2008年第四季,手机用户数为2541万,普及率110.3%,开通行动上网功能的用户数达到1530万户(2007年是1185.6万户),占整体行动通信用户的比例提升至60.2%;也就是说,已经有六成的门号开始使用行动加值服务。

图1直观地呈现了两岸手机使用的概况。大陆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机用户,台湾地区则拥有领先全球的手机普及率,这些都为各式各样的手机加值服务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与无限的商机,例如: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手机出版品亦是其一。

二、方寸之间百花齐放

1992年,英国电信运营商为了解决手机通话费过高的问题,推出廉价的文本简讯/短信服务(Short Meaging Service,SMS),1995年台湾、1998年大陆陆续开通手机短信服务,手机使用进入2G时代,今天看来,这就是手机出版的第一步。一则SMS大约与1秒钟的语音通讯所占用的空间相当,所以通讯费用十分便宜,但一则SMS的内容最多只有160个位,还要加上其他相关讯息,所以“七十个字”是一则中文短讯的限制。这七十个字又能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呢?

大陆最有名的手机小说,当推千夫长2004年出版的《城外》。这部连载小说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连载手机小说”,以每70字为一篇共60篇,含标点符号总共才4200字;竟以18万元(rmb)的高价,将大陆地区的短讯(SMS)、手机上网(WAP)和语音(IVR)等版本的版权,卖断给了无线增值运营商华友世纪通讯公司。打铁趁热,2005年作者推出第二部手机短信小说《城内》,同样的被北京阿尔玛通讯公司率先以18万(rmb)价格买断上述版权。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短信形式、手机上网、手机接听等方式欣赏这部作品。

台湾第一部短讯作品,是以《春水堂阿贵》FLASH而声名大噪的作家黄玄所写的《距离》。这部作品于2004年11月在两岸同步推出,一般认为它涵盖了手机文学必备的三大特点:以手机为载体、内容与手机有关、能够产生实时互动,因此也被誉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不过台湾地区其他的手机作品似乎没有这么好的机运与行情。例如:歌词创作者方文山,周杰伦唱红的《东风破》、《黄金甲》、《不能说的秘密》、《兰亭序》等都是他的作品,可以想见请他写歌词的酬劳一定不低;还有畅销书作家吴若权,他是各大书店排行榜上的常胜军,版酬收入自然也相当可观;但是基于好奇好玩或自我挑战等理由,他们都以自认“不合理、不值得”的酬劳接受了电信业者的邀约开始手机小说的创作――方文山写了《你传来的文字有表情》,吴若权写了《雨中情谜》。

与此同时,短讯服务已从最初只可传递文字短讯的SMS、演进到增强型短讯服务EMS(Enhanced Meage Service)及多媒体短讯服务MMS(Multimedia Meage Service),手机的使用也从2G、2.5G迈向3G。MMS大陆称为“彩信”,不但可以传文字,也可以传照片、图片、音乐、动画等。以手机报为例,2004年7月中国推出首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到目前手机报已超过300种;2008年的奥运手机报就成功地运用MMS信息全面、图文并茂的功能,充分发挥影响力,让更多的读者参了奥运盛事。大多数彩信手机报也采用读者熟悉的、传统纸媒的版面分类方式,国内、国际、财经、体育和娱乐等等;图文搭配、以“帧”为单位的版面设计……这些都和纸质媒体的版面形式十分相似,减少了读者适应的过程。

台湾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手机版的电子报面市,只是未如预期般的红火。当时最大的两家纸媒――中国时报与联合报,皆与台湾各大电信业者合作推出WAP服务。消费者只要以WAP手机链接至“中时电子报WAP版”或“联合新闻网WAP版”,不论身在何处,都可接收到最实时、最详尽的新闻报导。

就手机出版品的内容来说,台湾地区五花八门,例如:语言学习、星座命理、投资理财、旅游休闲、漫话小说……大陆则似乎更偏爱小说散文等,例如:红袖添香、榕树下、晋江原创网、黄金书屋、逐浪文学、铁血等知名的原创文学网站不胜枚举。

三、行动上网手机阅读

随着3G时代来临、通讯网络日益成熟,手机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阅读器;再加上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用手机看电视、上网、读书、阅报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新闻、漫画、小说……有了手机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逛“书店”、逛“报摊”,这对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通勤的学生、上班族真是深具吸引力。天时、地利、人和,手机正利用既有市占率双向影响着阅读与创作,“手机出版”应运而生,但我们却还不知该如何清楚的描述它!

在大陆,手机出版近两年来的增长速度接近300%,远高于传统出版和其他形式的数字出版。新闻出版总署也将手机出版列为实现产业升级所必需大力推进的新业态;为了管理的需要,已开始着手制定手机出版的标准。相关负责人陈磊,这样描绘“手机出版”的概念:“是指服务提供商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化出版物,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或内嵌在手机媒体上,供用户利用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或下载的传播行为。按照内容可分为手机读物、手机音视频和手机娱乐;按运营传播形式可分为短信型、彩信型和掌信型;按照内容的获取形式可分为无线因特网手机出版、有线因特网手机出版和手机载体出版三类。”(2009/4/21,中国新闻出版报)

台湾虽然还未对“手机出版”有过明确的定义,但是不论是政府单位、出版业者、或是学术研究,都逐渐在数字出版领域里特别关注“手机出版”这一新的出版型态。譬如: 2008年得到“行政院新闻局”第二届数字出版金鼎奖最佳电子期刊奖的,就是空中英语教室出版的“手机学英语 M-Mag”,这是台湾第一份适用于手机阅读的有声英语杂志。经营手机出版的业者越来越多,例如(内容业者)中国时报的手机阅读网、明日工作室的starq.com、(电信业者)远传电信的远传小说馆、中华电信的emome、(手机服务加值商)晓腾国际的mebook、口袋移动的joybox等等。在学术研究方面,南华大学郭仲桦2008年也曾以“使用手机为载具阅读数字内容意愿研究”为题进行调研,建议业者可针对手机阅读数字内容的特性以及不同生活形态进行营销策略。

从大陆的定义与台湾的实践来看,手机已成为因特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则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数字出版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传统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主要领域,任何在传统和网络上的出版行为都有可能在手机上实现。

四、to be or not to be

“手机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形态,有人追捧、有人观望、有人排斥,甚至有人惊呼“手机小说在谋杀作家”;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它都已经进入了实际传播,并且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种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格局。也许,这世代交替之际也正是出版产业的转机!

1.新的价值链目前手机出版的价值链是由内容供货商(ContenProvider,CP)→加值服务供货商(Service Provider,SP)→电信运营商→客户端这四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该如何合理分配利润?例如:为了确保利润,电信运营商向上游发展提供加值服务(例如:中国移动通信+e拇指文学艺术平台emz.com.cn);传统出版机构与电信运营商的直接合作(例如:万榕书业+中国移动通信);化竞争为合作,这些都是手机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出版业者是内容的提供者,“生产内容”是核心能力,但要如何运用这些“内容”来开发商机、提升盈利?

2.新的内容呈现 目前手机阅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传统的内容直接搬到手机上,另一种则是针对手机阅读的特性开发适合的内容,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手法,甚至是新的语言。读者希望看到的是哪一种呢?手机阅读的特征是简洁、快速、流畅,而传统内容可能会有太多冗长的铺陈、详细的情节,很明显的并不适合直接呈现。例如:作家吴若权的小说“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曾被电信业者看中要做成短讯小说,但他仍坚持重写一篇新的,只因为当初那篇小说并不是为了手机而写。

3.新的创作工具手机不仅是终端阅读器,更取代纸笔成为创作的工具,通过手机,可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捕捉灵感、记录心情;这些内容也可以随时上传发送、与人分享,因此成为作家的门槛也降低了。例如:两岸都有“行动作家”每天定时以短讯发送故事,供手机用户阅读;也可以用手机上网(例如:掌中机客wap.159.com)进行手机写作。但是在台湾,计算机普及、上网方便,而且注音的输入法,不如大陆的拼音、笔划输入法快速、简易,这是否也降低了用户在手机上创作的吸引力?

4.新的版权概念 手机出版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收取订阅费,譬如包月的月租费;二是收取出版品的使用费,譬如按浏览时间/数量收费;三是吸引众多用户、以此争取广告收益。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拷贝侵权变得容易,手机之间的转寄更是频繁,再加上民众已经习惯从网络上获得任何想要的内容;付费用户的比例并不高,业者的收益主要还是来自广告。只是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产业链的各环节又怎会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呢?手机出版这一领域要有突破性的发展,是否应从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开始,普及使用者付费的观念呢?

王翠华

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在两岸从事出版相关工作20余年,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北京,我来啦》、《普通话VS国语》等。

两岸自首制度之比较

两岸自首制度之比较 【原文出处】法学 【原刊地名】沪【原刊期号】199505 【原刊页号】18-20 【分 类 号】D41 【分 类 名】法学 【复印期号】199507 【作 者】廖增昀【作者......

第二届比较民商法与判例研究 两岸学术研讨会

2014年第二届比较民商法与判例研究 两岸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居柔守弱 电梯直达1# 发表于 5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敬请关注比较民法会议议程2014年04月22日 13:37:26 比较......

论发展两岸社会关系

论发展两岸社会关系--------兼论中国大陆民众在两岸交流中的政治言行作者:肖永国所谓“社会关系”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更准确地说,“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共同活......

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

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共12篇)由网友“seve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欢迎大家收藏分享。篇1: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 一、引进推广台湾优良品种......

论“国共论坛”与“两岸论坛”的政治发展

论“国共论坛”与“两岸论坛”的政治发展作者:肖永国“国共论坛”是“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俗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依据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

《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智能手机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 两岸 手机 智能手机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 两岸 手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