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理论_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体验教学理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体验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以下特点:间接性、计划性、指导性、群体性。这种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的东西,从而迅速奠定一个人走入社会的经验基础。但这种学习也有其严重的不足,即它的间接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东西都不是直接的,都是别人经历过的事情、别人发现的知识。那么,当学生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他们只是知道这些知识,却不太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自己更没有亲自实践过,这样的知识就像是一幅画,虽然它和现实一模一样,但没有多少用处,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体验过。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追求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他知道得到这些知识的过程,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它们,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注意这些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更高层次,应当是学校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目标。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一些相关的实践研究,但这些研究中有很多都只是关于某一学科的,不够全面,而且在这些研究中理论和实践有些脱节,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把体验教学的理论付诸实践。
二、体验与体验教学
1、有关体验
关于什么是体验的问题,综合当前的一些文献资料,大致有以下几种提法:
(1)受心理学情感理论的影响,视体验为情感,如裴娣娜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忘、要求的感受”;(2)借鉴瓦留克体验心理学的概念,把体验当作一种特殊的活动,如朱小蔓所说的主动体验过程;(3)受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将体验规定为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生成,如张华即持这种观点;(4)从教育活动的综合性出发,认为体验是多方面交织的复杂过程,如沈建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
在综合和分析上面的几种提法后,李英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提出了体验的含义: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它包含三层意思:经历、情感、认识,把体验常用的这几种涵义融在了一起;涵盖两个方面:活动和结果,对二者做到了辩证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对哲学、心理学、美学有关成果的综合性吸收,使体验范畴更具包容性。并认为体验有亲历性、个人性、缄默性三个基本特征。
2、体验教学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因此,可以将体验式教学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3、体验式教学的特点(1)亲历性。这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体验式教学的另外两个特征皆由它派生。亲历不同于亲身经历,它包括:①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比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参与,包括主体扮演和不扮演客体的角色两种情况;②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也包括两种情况: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对自身的回顾,反思。
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
(2)个人性。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然而个人性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3)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在场,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可称为所谓的“缄默性知识”。如审美体验就是这种情形,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的是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
(4)寓教于乐。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5)体验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师生之间“授一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独白”,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是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而学生则是缺乏知识的不成熟的人,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主要任务是收下教师传过来的知识。这种师生关系只是一种知识传递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其意义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条件和手段。体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一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一受”关系。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体验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的根本点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而不是教师怎样讲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是看教师讲没讲完,管没管住,而是看学生学没学会,以及怎样学的。教师究竟怎样帮助为好,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三、体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教学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和指导思想,反映了教学模式的内在特征。理论依据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是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涵在其他各个因素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杜威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
杜威强调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儿童在亲身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过程,要求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应适合社会的需要,并且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使儿童充分了解社会,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顾及儿童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儿童的特点与经验。在教与学的方法方面,杜威反对传统学校把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断言凡是立足于直接传播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都是不足取的,认为只有采用活动教学才是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唯一途径。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杜威批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师的单纯灌输作用,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与教学过程中儿童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当他强调这个问题时,甚至声称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一切教学原则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儿童旋转,教师只是儿童活动的协助者。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在情意系统中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多种独特的功能,包括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等,这些功能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学习行为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协调、平衡的作用,而认知系统的功能则承担着对知识的吸收、储存、同化、转化、评价的任务。由此可见,两种系统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情意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以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亲自感知和领悟知识,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就将教学中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情感回路中的信息结合并起来,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做到情知合一,共同发展。2.现代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同时,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有四个标准:第一,通过学习,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即想学;第二,通过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即会学;第三,通过学习,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即学得好;第四,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即会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且,现在学习的许多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将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过时,这就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有现代学习观,达到学会学习的标准。而体验式教学模式非常重视这些要求,他重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使学生想学,它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发挥其主体性以使学生会学目学得好,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以使学生会用。可见,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学会学习和掌握现代学习观为依据的。
3、.现代教学论
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探讨和教学观念的逐渐改变,形成了现代教学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沦’逐渐被现代教学论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所取代”。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评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体验的自由性培养创造主体,体验的自主性培养自律主体,体验的情感性培养合作主体,体验的形象性培养审美主体,体验的行为性培养实践主体”,这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感知、领悟知识,井用实践来证实,又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情感、智能的统一。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体验教学的实施途径 1.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2.通过语言,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
当学生时时在心中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等等。这种无意识会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激活,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使之变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3.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
体验并不就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教 讲授内容的理解。(作者单位:贵州师大教学科学学院)
体验营销理论浅析摘要: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公司的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士·吉尔摩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伯恩德·H.施密特在1999年出版了......
体验理论的意义心情随笔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
自主体验教学法的理论一、内涵1、自主的含义与界定:自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的真正根本是什么?是每位学生,教学的根本是什么?是如何“学”。学生的根本是什么?是如何“学习”。......
基础知识部分.水彩颜料是用胶水调制成的分互相渗融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轻快、湿润等特有的效果。欧洲十五世纪水彩画,作画时用水溶解颜料于纸上,利用画纸的白地和水末始有水......
体验教学——阅读教学之路的一盏明灯【内容摘要】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教学中更多的引导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