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哲学_哲学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哲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的理解”。
哲学、科学与社会发展
题 目: 课 程:姓 名: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教 师:
课程论文
我所理解的哲学 哲学、科学与社会发展
郭楠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
2014203041 刘国平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我所理解的哲学
哲学是什么,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因为哲学已存在几千年,早就有过定义;说复杂,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永远是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一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二是友爱;三是博爱。在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希腊时代有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惊讶”。爱智慧开始于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什么都要问,其中有些是真正哲学性质的。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但是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看见人们似乎明白实际是麻木地生活着,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他的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美国哲学家罗素、奎因从逻辑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问题,在罗素看来,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奥地利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宣称:“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澄清”。哲学家要用逻辑技术来分析语言,哲学成了逻辑应用了。“逻辑”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考、思维与表达思维。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认为:“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这把哲学同全部文学艺术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科学语言说不清、道不明的广大朦胧情绪领域统统网罗进了哲学活动的范围。从哲学角度看,这些情绪可归结到绵绵不绝的乡愁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冲动。这里所说的家园,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家乡,而是指精神家园,哲学意义上的家园,内心的家园。如白居易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诗人的情感,可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学意义。现代人整天侍在钢筋混泥土制成的“火柴合”里,走在人们比肩接踵的马路上,呼吸着被污染的混浊空气,听到各种杂乱的声音,于是有一天,在你的内心深处会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一缕乡愁猛地袭来,你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跑到荒效野外僻静处,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投入大自然的怀中,去寻找生命的根,渴望着归真反璞。在生活中,往往有一种不安感和无名的烦恼会忽然弥漫在心头,连自己也说不清的一团茫然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寻找归宿感在心中蠕动。精神的归宿是无形的,所以更不易觅得。在寻找归宿和家园的过程中,人们还常常表现出一种犹豫、恍惚和反复的思绪。这种情绪,在全球生态危机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只要我们坚守精神的家园,思想的自由,知识的光华,我们的家园将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周国平认为,哲学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伟大思想体系的创造,它属于哲学史上的天才;二是作为学术,它属于学者;三是作为思潮或者意识形态,它属于大众;四是作为人生思考,它属于每一个不愿虚度人生的人。前两种属于少数人,而后两种属于多数人。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思考它们又有何用?但是想这些无用问题的用处,就是让人有一个好心态。
首先,一个想宇宙和人生大问题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较开阔,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超脱。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中有些人仰望星空。”可以想见,当人们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问题上,当然也不存在最终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事关重大。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
说到底,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要让你的心有一个好的状态,让人有一个境界。境界可以说是浓缩和结合一个人过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而成的一种思维导向,是融三者为一个整体。我们平常说,任何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境界。一个人的过去,包括他个人的经历、思想、感情、欲望、爱好以及他的出身、环境等等,都积淀在、集合在、聚集在他的“现在”之中,构成他现在的境界。他对未来的种种筹划、向往、志向等,也就是对未来想些什么,也都构成他现在的境界的内容,从而也构成他现在的整个这样一个人。境界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平常说精界,境界表现于外就是风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人在形成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就有相以对的稳定性,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对人生境界的问题,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他做什么事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并且自己意识到,在做这件事。正是这种理解和自我意识使人感到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人的各种行动带来了人生的各种意义,这些意义的总体构成了“人生境界”。尽管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我们仍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归结为四等。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指:一个人可以按照他的本能或社会习俗而生活。这样的人好像儿童,他们做各种事情,对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自觉、或并不真正意识到它的意义。“功利境界”是指他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自己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对他自己来说都是有用的。“道德境界”是指他懂得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着这样理解,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天地境界”是指他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他做事情意识到是为宇宙的好处。这种理解和自觉使他处于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在精神上超越人世间的“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种境界可以说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心灵所创造。自然境界是最低级的存在,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稍高一点,更高的是道德境界,最高的是天地境界。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称为哲学的境界。因为唯有哲学给人以宇宙情怀,人方始达到天地境界。他认为人生境界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一个随着自觉的理性程度提高面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对我们今天精神境界的培养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它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群之中,要做到“顶天立地”的个性完美和“出人头地”的群体性完善,在纵向上处理好人与天、人与地的关系,在横向上则在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人的一生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之学。通过审视天地人三重境界,领悟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获得无限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是哲学教育给予受教育者的终极人生关怀。哲学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在实践上,就是教人学习“做人”、“处事”。人的“顶天立地”、“出人头地”,需要哲学的智慧去引导。所以,哲学本不应自外于人的实际生活,不应与人生相分离。否则,哲学就失去自己的生命力。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只依靠身体,只会一步一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也没有。相反的,如果了解了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人毕竟是有灵魂的,没有谁真正不在乎活得没有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美好的东西置若罔闻,对问题难以理解,人际关系紧张,抱怨生活无聊,人生意义迷惘。因此,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哲学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哲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成为人们的弃妇,实际上却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我所理解的伦理学————#####结课论文姓名:邬梦真班级:###### 学号:#######【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文化在突飞猛进,新的技术革命在不断发生,人类的物质文明正在并将......
在中国作家里面,从系统的学校教育中,接触最多的莫过鲁迅,从初中时的《一件小事》、《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到高中时的《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祝福》、《......
我所理解的小康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力日渐增强的今天,我想说我们小康社会又进一步啦!那么我所理解的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贫富差距不再那么的大,中华儿女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生活一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去。于是,看不见的是,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我时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一次怎样亢长且复杂的过程呢?有人说:人生来是为了享受这美好的世界的;也......
我眼中的市场营销在学这门课以前,我对市场营销的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的。而且从字面上看,我还和传销混为一谈,甚至有同学还说那些被骗到传销机构的都是学了市场营销的。以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