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会计处理_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会计处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主要税种,本文首先阐述了增值税的特点和增值税征收和会计处理的原则,分析了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最后对增值税优惠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解析。
一、增值税的特点
首先增值税实行抵扣制度,要求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款时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额,保证增值税的计算只对商品和劳务在本企业增加的价值征税。其次增值税实行多环节课税,要求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直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课税,因此具有税收上的连续性。最后是税负公平,统一商品的税负不会因流转环节、其流转金额的变化而产生差异。
二、增值税征收和会计处理的原则
基于上述的主要特点,为了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实行出口退税;对进口商品按照本国的增值税率全额增税,使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负担相同的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要避免抵扣链条的断裂,因此在核算过程中,必须保证抵扣的连续性,因此对采购农产品等免税商品允许按照收购凭证直接进行进项扣除、对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的征收增值税;增值税能够抵扣的前提必须是在未来能够产生销项税额,因此产生了不准予抵扣的情况。
三、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
(一)若企业只有内销,没有出口,则: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若企业既有出口又有内销业务,且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采用免、抵、退的方式,则: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上期留抵税额。由于出口商品的销项税额免税,所以当期的销项税额只体现内销货物的销项。当期进项税额是包括出口和内销商品在内的总的进项税额,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是难以准确界定和划分的。内销产品的进项税额可以抵减销项税额,同时出口产品的进项税额也可抵减内销产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只不过出口产品的进项税额是采用退税率来退还企业的,由于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导致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不能全部被退还,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即“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免税进口料件,由于免税进口料件不存在进项税,也就不存在把不能退还的进项税差额转出的问题,因此,在有免税购进材料的情况下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必须在一般贸易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再计算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即无征不退。同时,也体现在免抵退税额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三)免抵退税额并非指企业实际可以退税的额度,其经济内涵的实质是规定出口退税的最高限额。这是因为如果企业一次性进料而分次使用,进项税额必然较大,其中部分是库存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属于退税范畴,而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规定一个退税的最高限额加以限制。即最后要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退税限额(免抵退税税额)“的大小,退绝对值较小的那一个。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退较小的”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退较小的”当期免抵退税额“,意味着全额退税,剩余的金额是真正的下期留抵税额。
(四)”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具体包括: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四、增值税优惠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解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的规定,税收返还属于国家通过货币性资产对企业进行的政府补助行为,因此按照该原则进行核算,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对于直接减征、免征等税收优惠形式,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但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因此不作为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处理。
(一)直接免税的会计处理
免征是指免去产品在生产、流通中某一环节的税负,对以前各环节已征的税款不予以考虑。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耗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不得抵扣,因此销售免税货物时,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计提销项税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原材料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采购时直接计入采购成本,不单独记录借项”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另外一种是对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作转出处理,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直接减征的会计处理
直接减征是按应征税款的一定比例征收。我国多采用降低税率或简易办法征收。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如果采用低税率时则按照实际征收的税额确认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正常抵扣;如果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则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准予抵扣。
(三)税收返还的会计处理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三种税收返还方式是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由税务机关和财政机关根据有关政策对税款进行返还。因此在这三种情况下,销售货物和上交税金时按照正常业务处理,收到税金返还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含的进项税额时抵扣项目,体现为企业垫付资金的性质,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因此也不属于政府补助,不确认补助收入(营业外收入)。
(四)出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免”的会计处理。因为该方法适用于出口之前没交过税,或未抵扣过税款的货物,不存在前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因此在出口销售时只确认相关的会计收入,不涉及增值税会计处理。
(2)“免、退”的会计处理。外贸企业在购进出口的货物,按照财政部(93)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应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货物出口销售后,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按照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额与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应收的出口退税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收到出口退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
(3)“免、抵、退”税的相关会计处理。退税处理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当期应退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差额,倒挤),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作为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中,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自20......
一、出口企业退税登记需提供资料1.〈〈出口企业退税登记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不可复写,项目填写齐全,加盖公章);2.〈〈出口企业退(免)税认定表〉〉一式三份(不可复写,项目填......
企业出口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研究一、出口退税的含义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出口产品零税率政策的表现形式,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从严格意义上说,出口退税并不是......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务处理大全 [上一篇] [下一篇] [ 2007-11-27 17:05:18 | 作者:春天的燕子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大 中 小缴纳增值税企业必须遇到增值税的帐务处理,......
练习一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有关资料如下:(1)2010年11月30日该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1500元。(2)该企业2010年12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