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联动提升县域经济_加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化联动提升县域经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 工业园区化 城乡一体化
陆良“三化”联动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陆良县按照农业现代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三化联动”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再反哺农业,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拓展工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走进“滇东粮仓”陆良县,映入眼帘的是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一块块桑园良田,一片片蔬菜油菜,一排排经济林木,浓郁的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该县坚持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着力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技术新、产业链长、深加工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十一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先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生产先行区。县里从政策上给予农业企业大力支持,明确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立项、征地、用电、贷款、税费征收等方面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配套和表彰奖惩。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以上的小额信贷扶贫贴息专项资金,保证支农贷款增速高于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在扶持农业企业发展上“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三年共发放贴息小额信贷1.6亿元,拉动了近1.2亿元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目前,陆良培育了农业产业化组织305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2个,上亿元的2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累计带动农户17.7万农户户均增收380元。依托大地生态、蕻芋食品等大型龙头企业,已培育形成蔬菜、蚕茧、烤烟等11类、110万亩优势农产品基地和11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县里形成了马铃薯、水稻、莲藕等8个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产地监测、市场产品检测已形成制度,农产品加工基本做到了无害化、标准化操作,以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出口合格率达93%,累计培育“高原水乡”、“南盘江”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累计认定8.6万亩,获得产品认证7.6万亩。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53%,农产品商品率达60%。
该县紧紧抓住被列入云南省40个工业强县和县工业园区被列入云南省30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利契机,把“工业强县、园区带动”作为主攻方向,采取“组建一套班子,做好一个规划,引进一批项目,完善一套政策,搞好一系列服务”的工作方法,按照“基础立园、引资兴园、产业强园”的建设思路,发挥园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作用,围绕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引入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通过大招商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对入园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推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和全程跟踪服务制,全面落实行政问责等制度,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窗口,上门为企业服务实行“零距离”,大力推行行政高效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打造了零障碍、低成本、诚信、透明、高效的服务体系。目前,该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率先通过省级评审,通过了总用地9.48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区评审。采取政府出资、银行贷款、企业出资的方式收储项目建设用地1000多亩,保证了入园项目的用地需求。投入7亿多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10KV变电站1座和日供水2.5万立方米自来水厂1座,保障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用电用水。吸引了42户工业企业聚集园区,入园项目投资总规模突破60亿元,培育壮大了造纸印刷、建筑建材、化工、能源、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六大工业主导产业。2008年,该县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占县域工业总产值的37%;全县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5.8亿元,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6家。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十分看好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纷纷从非农行业投资绿色产业,成为陆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良县投资现代农业的民营企业已上千家,投资总额近百亿。
穿行于我省最大的坝子陆良县,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南昆铁路和324、326国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县乡一级油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国各种牌照的车辆奔流不息。陆良距昆明122公里、曲靖60公里,是云南的东大门、昆明的“后花园”,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县委、县政府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载体,按照“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次中心,促进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思路,以县城所在地中枢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华侨农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业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近三年来,该县先后投资3.5亿元实施城乡“通畅工程”,全县625个自然村村村寨寨都修通了公路,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总里程达到1772公里。投资2.5亿元用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已达20.24万,城镇化率达32.6%。2005至2008年,该县城镇化率从26.7%跃升至32.6%,增幅达22.2%。形成了以中枢镇西桥物流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马街等4个乡镇的600多平方公里的物流带,成功培育了木材、建材、生猪、蔬菜、家电等多个专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该县的物流企业年流量达907万吨,货物周转量达7.33亿吨,物流业产值达6.56亿元,物流企业商品贸易市值达90多亿元。而国内外的许多客商十分看好陆良发达的物流业,纷纷前来考察、商洽贸易和投资,已有陆良和平化工、云南过桥味精等51家外来投资企业进驻,大大加快了全县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进程。
通过“三化联动”的稳步实施,近年来陆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7:35:28调整优化为36:37:27,总体上呈现出一产比重逐步下降、二产稳步上升、三产平稳发展的态势,总体上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发展阶段。2005至2008年,该县生产总值从39.8亿元跃升至72.1亿元,增幅达81%;县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6亿元跃升至3亿元,增幅达8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05元跃升至4043元,增幅达44.1%。2005至2008年三年内,该县县域经济四项主要指标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工业总产值从35.1亿元跃升至70.9亿元,增幅达101.9%;农业总产值从24.8亿元跃升至50亿元,增幅达10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5.8亿元跃升至32.1亿元,增幅达103.2%;招商引资总额从2.4亿元跃升至41.3亿元,增长16倍。
筠连县 “三化联动”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筠连县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
突出产业兴城 促进产城互动近年来,南充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城、园城互动、共融发展步伐,带动了经济社会跨......
提升“三化”水平,推进县域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高点。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同其它地方一样,放慢了发展脚步,整体上已经步入了一个......
标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一)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受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2003—2013年)的影响,2006年以来我镇人口出生率......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出现了一定突破和跨越,全镇GDP保持了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