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背景[1]_限购令背景
限购令背景[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限购令背景”。
限购令出台背景
2010年初,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向好发展,房价暴涨趋势明显。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由此开启了2010年楼市调控的大幕。4月新“国十条”其中规定,“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新“国十条”出台不久,4月30日北京出台了楼市限购令,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对于限购其它城市应者寥寥。随后几个月,各地对新“国十条”的执行不尽如人意。8月楼市成交量回暖,9月房价又有“抬头”。9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央行、银监会、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国税总局等部委联合出台了系列政策,对楼市实施第二轮调控。9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出台了《对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知提出四项要求》,其中指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限购”又一次出现在调控的诸多措施当中,第二轮调控也显示了中央政府对楼市调控的决心,并且将问责对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不力的省级政府,在此背景下各地限购令纷纷出台。
问责制催生了限购令(2010-10-15 0:13:29)
分类:未分类 标签:房产 房价 |
限购成当下热词,也将成为2010楼市调控经典。有资料显示全国已有8城市出台了住宅限购令,想信限购令会被更多地方所模仿,因为房价若再上涨的话,将受问责。所以尤其说限购令是为调控楼市而出,还不如说是为了不被问责之无奈!有几个现象说明限购令属问责制催生的。一是凡出台限购令的地区,“暂时”两字总少不了。是不是可这样理解,为了避过问责之风头,风头一过就恢复?其次为经济着想,限购促成观望免不了,后果就是财政收入、土地卖不出去等,势必会造成经济数据难看。到时只要再鼓励鼓励买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二是同样一个政策,为何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如果说限购是为了有效遏制“投机或投资”性买房的话,难道没实行限购令的广大地方都不存在“投机或投资”性买房现象?所以从以上两点看,所谓的限购令只是为应付问责而出的。
而随时间的推移,所谓的“史上最严”政策调控,也就体现在一个“限”字上,因为唯有这样才不会被问责。更让人们可想象的是,若房价再涨的话,想信严厉的规定还会有,或规定价格、或一律不许再买房。大家都不买房了,房价自然就没了涨跌,也就符合稳定两字了。上述这点想象并不是没可能,因为小道说,节前上海方面曾有过“新开盘只许降不能涨”?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所有调控中,都会围绕怎样不被问责而展开。调不了房价将调人的做法,其威慑力是没人敢怠慢的。至于政策会伤到谁,又伤害了什么,己经顾不上这些了。再说了有那一种政府会对所有百姓有利的,所以作为百姓再怎么有怨言,也只能是仰望天空了。
限购令出台的背景(2010-10-16)
分类:未分类 标签:搜房博客 |
限购令的出台频繁具有一定的背景:一是诸多行政化的调控手段疲软乏力,譬如打击囤地、整治捂盘惜售等,多以温柔“约谈”、“警告”开始,以房价的不买账收场;二是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政策迟滞不出,譬如传说中的税等,基本上靠媒体“知情人士”捕风捉影,公众渐失信心;三是房价回暖已成不争的事实,没谱的房价和蕴蓄的民怨直指民生困境。当此背景下,限购令就成了斩乱麻的那把“快刀”,遏止投机性特征明显的多套房购买需求,缓释推动房价飙涨的刚性需求,以此改变卖方市场的话语份额。
4月30日北京作为全国首个扔出“限购令”的城市。接着9月30日深圳作为第二个城市的出台,然后是二线城市的厦门也出,而10月7日上海发“海12条”,其中有限购的政策。资料显示,北京、深圳、厦门、上海、杭州、宁波、福州七城市已先后出台调控细则,主要内容均包括实施限购令、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
所有七城市楼市调控细则的力度和中央政府“9.29”的精神和力度基本一致,没有想象中严厉,不过每个城市的出台的政策有小的区别,例如上海比深圳的严格,杭州比宁波的严厉。不过目前“限购令”的政策调控作用,也许只是高烧楼市的“止疼药”,还算不上是那颗能真正降温的“退烧药”。“限购令”未打中过高价的七寸,因为这是人为地抑制需求。楼市需求在城市化进程进行中的中国,恰如弹簧,压得狠,弹得高,这已为所谓“一轮调控”所证明。一旦市场窥见“限购”背后的真心思,就譬如反反复复的房贷政策,最终也只落得个自食其言的下场。1:限购令出台的历史背景:
(1):2007年,由于房地产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均异常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开始爆发,政府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到2008年年中时,终于把房地产这匹脱缰的野马拉住,可是接下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政府在短短的几个月后放弃对房地产的调控,并对房地产加倍扶持,最终虽然经济避免了崩溃,但是房地产价格却几乎在2007年高位的基础上几乎翻了一倍,众多社会资金涌进房地产,是房地产的交易量和价格迅速攀升,房地产成了投机资金的天堂,房地产被说成是印钞机,房地产价格被认为会永远上涨,(2):从2009年底开始,政府就开始调控房地产,但是在各地方政府阳奉阴违的执行下,在土地财政的诱惑下,直到2010年底,几乎所有的政府调控政策都被化于无形,政策效应越来越差,政府信用急剧降低。(3):众多实体企业,包括央企难禁诱惑,纷纷斥巨资进入房地产,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
(4):通货膨胀逐步恶化,房地产价格的高涨难辞其咎
(5):一二线城市的财富效应驱使资金,人员纷纷涌进城市,城市已不堪重负,北京的大堵车表明城市已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员涌入
(6):房价物价高涨,导致刚刚就业的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处境艰难,住房保障极其缺失
(7):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使得投机投资资金大量购买多套住房,投机套利,把房价不断推升到更高位
(8):银行疯狂放贷给房地产行业,金融安全堪忧
(9):地方政府疯狂卖地,疯狂投资疯狂拆迁,深深陷入房地产
凡此种种,都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暂时冻结一部分市场交易,迅速冷却房地产市场的狂热,出台包括限购令在内诸多调控政策,其中限购令是最有力度的政策之一,经过近一个月的地方政府的推脱怀疑和内心挣扎,最终各级省会城市基本都出台了限购令,限购令的效果开始显现:
1:限购令的核心是对不符合条件的人限制购买,所以他的第一个效果就是迅速降低了成交量
2:限购令对外来人员实行限购,大大阻止了外来资金和人员进入市场的速度和力度
3:限购令对投机投资需求形成致命打击,摧毁了他们获利的链条
4:限购令导致的交易量的下降,使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会减少投资速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继续大规模膨胀,减缓了城市规模扩张的速度
5:限购令部分改变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使得部分超前购买客户从容起来,也使得民众对房价飙涨的预期有所减弱
6:限购令使得已购房客户惜售,增加了房地产的价格稳定性
7:限购令使得开发商更加注重刚需客户,合理定价。
杭州楼市限购令限购政策适用地域范围,指杭州市区,包括上城、下城、江干、西湖、拱墅、滨江、之江、下沙、萧山、余杭。“本市户籍”中的本市范围,指拥有杭州市区户籍(含农村及在......
外地家庭限购第2套房,无法提供1年以上(含1年)纳税证明的暂停购房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60%;年内昆明还将新建11.4万套保障性住房“确保2011年昆明市新建商品住房年度价格涨幅低于全......
通货膨胀 是2009年乃至2010年的一个经济热词。专家们为通货膨胀是否到来、通货膨胀何时到来而争论。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我们应该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减少通货膨胀的冲击,现在究......
限购令“限购令”是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的:从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购房人在购买房屋时,还需要如实填写一份《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如......
限购令一、关于限购令说法1、针对所购一手房:若外地户口购买,应具备缴交近一年社保或个 人所得税的条件;若无连一次性付款都不得购买;2、针对所购二手房:自2010年10月1日起至今,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