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磨课_溶液的形成公开课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溶液的形成磨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溶液的形成公开课”。

“溶液的形成”磨课过程

“溶液的形成”(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是笔者参加2006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课评比的一节课。回想整个磨课过程,感触颇深,现择其要点,与大家交流。

一、教学设计要讲究自主性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整个设计必须以自己为中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因为对于某一节课而言,你的思考比其他人都全面,你有自己课堂设计的主线,你有异于别人的教学风格,如果一味模仿别人,势必会丧失自我。在打磨这节课时,不少好心的同行提醒我,在某地听一位老师的课,感到该老师语言活泼、动作夸张,很能吸引学生,还提出了其他教学环节出彩的建议。对于同行的建议,我既没有充耳不闻,也没有照抄照搬,而是采用了保留性的听取,对有借鉴意义的建议,取之并改进之,对与自己教学设计、教学风格不吻合的建议,则去之。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背离自己设计的四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精练、优美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设计要讲究流畅性

说话讲究流畅、唱歌讲究流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关键之一是理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顺序,本节课的逻辑顺序是:由九寨沟的风景图片及乐曲(神奇的九寨)导入新课→学生配制蔗糖或食盐溶液→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溶液形成的宏观过程、微观过程→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运用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路推出溶液的概念→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用探究溶解影响因素中的前两个学生实验,探究酒精能否溶于水→用探究溶解影响因素中的第三个学生实验探究乳浊液及乳化现象。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关键之二是删除教学过程中的琐碎提问。在学生配制好蔗糖(食盐)溶液之后,我原先设计的提问是: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有说发现蔗糖(食盐)溶解的,有说蔗糖(食盐)消失的,有说蔗糖(食盐)分散的,从下一个问题(蔗糖或食盐为什么会消失呢?)的提问角度看,学生回答蔗糖(食盐)消失最好,但学生的回答很难“到位”,其间浪费时间不少,最后老师还是要把答案往这个方面靠,预设痕迹太明显。后来,我删去了这一提问,改为: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所配制的溶液的名称?然后再设问:蔗糖溶液、食盐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加以分析。设计的问题变得简明了,师生活动中的疙瘩也就减少了,教学进程流畅了许多。

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关键之三是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在由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向探究酒精能否溶于水这一环节过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用语:同学们还记得刚才所做的三个实验吗?(让一位学生回答)好,现在我们就在已经做过的这三个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来探究其他的问题。如此,既避免了下一个探究活动出现的突然性,又为后续探究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埋下了伏笔。

三、实验安排要讲究简约性

现在很多公开教学中取消了教师的演示实验,满眼都是学生实验,甚至出现了学生实验过多过滥的状况。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教材上安排了碘、高锰酸钾分别加入到水、汽油中四个探究实验。教研组讨论时,也有不少老师认为这四个实验必须由学生去做。我觉得无色汽油市场上难以买到,即使买到了,二十多组的学生实验也会使教室里充满了汽油味。因此,对教材上安排的实验进行了重组和增添(原先设计的实验顺序是先教师演示,后学生实验,后采纳教研组同仁建议,将实验顺序作了调整):学生做碘、高锰酸钾、植物油加入到水中三个实验(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我本人演示碘、高锰酸钾、植物油加入到汽油中的三个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进一步验证上述规律,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汇总分析,得出: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实验的简约性不仅体现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也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整节课学生共做了四个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得到了二次利用(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利用率的比较

实验内容 第一次利用 第二次利用

分析溶液的形成 将硫酸铜溶液加入

配制蔗糖(食 过程、特征,为溶 其中,证明两种物质 盐)溶液 液概念的建立提 也能分散到另一种

供感性材料。物质里,形成溶液。碘加到水中 加入酒精,证明酒精

让学生发现:不同 溶于水。

高锰酸钾加到 溶质在同一种溶 加入酒精,证明酒精 水中 剂中的溶解情况 溶于水。

植物油加到 不同。

探究乳浊液及乳化 水中 现象。

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马经德教授,在省优课评比闭幕式上作总结性点评时,曾对该堂课的实验设计,作了高度的评价,马教授认为,四个学生探究实验,简约明了,环环相扣,富有实效。

四、亮点预设要讲究适度性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把科学探究的开展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鉴于此,不少老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探究性设计,试图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出彩,都有亮点。事实上,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决定了这种想法是难以实现的。

备第一稿教案时,我曾把“几种物质也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的探究预设为亮点,具体方案是:(1)学生猜想(能)。(2)设计方案(将氯化钠和蔗糖同时加入到水中搅拌;将硫酸铜晶体加入到食盐或蔗糖溶液中;将高锰酸钾加入到食盐或蔗糖溶液中;将硫酸铜溶液倒入蔗糖或食盐溶液中;将配制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混合等等)。(3)学生实验。(4)学生从便利和现象明显的角度评价上述实验方案(从便利以及节约药品的角度看,将配制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混合这一方案最好;从实验简捷以及现象明显的角度看,将硫酸铜溶液倒入蔗糖或食盐溶液中这一方案最好)。无论从学生思维发散的角度看,还是从探究要素完整体现的角度看,这种预设都是有亮点的。但试教情况表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探究活动的进行。因此,修改教案时,我简化了这一探究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已经配制的溶液以及实验桌上提供的溶液(硫酸铜溶液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也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溶液。虽然这种设计亮度不及原先的方案,但亦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同时也保证了其他教学环节亮点的存在。

看来,修改教案也类似于修改文章,要学会忍痛割爱。试图每一个环节都有亮点,其结果很可能是每一个环节都亮不起来,甚至会影响整节课教学的流畅与完美。

五、双边活动要讲究主体性

双边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说白了,就是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代其动脑,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代其动嘴。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有思考价值,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不是急于“和盘托出”,而是要耐心地“引航导渡”。

溶质、溶剂的概念建立以后,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双边活动,要求同学们填写表格(划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溶液构成的组分

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水(液体)碘酒 碘(固体)酒精(液体)稀硫酸 硫酸(液体)水(液体)稀盐酸 氯化氢(气体)水(液体)

原先设计的表格中前两种溶液是食盐水和澄清的石灰水,设计的问题也比较含糊(从溶质栏目所填写的内容看,你发现了什么?从溶剂这一栏目填写的内容看,你发现了什么?将两个栏目填写的内容结合起来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试教后发现,学生回答情况不好,耗时也较多。有的老师觉得在这里费时没有必要,不如由老师直接讲述,一带而过。我认为让学生主动发现规律的机会不应该放弃,于是对表格内容进行了修改,将食盐溶液换成了硫酸铜溶液(食盐溶液的溶质、溶剂学生已经知晓,换成硫酸铜溶液更有思考价值),将澄清的石灰水换成了碘酒(引出水以外的溶剂——酒精)。同时对问题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从溶质栏目所填写的内容看,你发现了什么?从溶剂栏目所填写的内容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媒体展示溶剂栏目中各种溶剂的状态)两种物质相溶时,物质的状态常常可以作为溶质、溶剂判断的依据,如何根据物质的状态来确定溶质和溶剂呢?通过上述改进,学生的回答流畅了许多,他们主动发现了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固液相溶、气液相溶时,固体、液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溶时(不包括水),量少的为溶质,量多为溶剂等规律。

磨课是打造好课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很艰苦,但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通过磨课,磨掉落后的教学观念,磨掉陈旧的教学方式,磨出精彩的教学人生。

溶液的形成 评课稿

溶液的形成 评课稿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溶液的形成》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知识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前面学生并不十分理解的溶液加以理解,而且对以后的有关酸碱盐的一......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学生们都喝过糖水、饮料,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而且在实......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溶......

《溶液的形成磨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溶液的形成磨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溶液的形成公开课 溶液 溶液的形成公开课 溶液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