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_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

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调查报告

绥阳县洋川小学

周国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立足于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既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的挑战,又是竭力打造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并使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赋予教师角色新特点。

课程改革在打造教师走专业成长道路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首先,课程改革将促使教师角色转变,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这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激活教师走专业发展的愿望。其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仍不难发现,目前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低效现象。

(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

(2)教师还高高站在讲台上,讲授的效果并未真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3)有的教师教学中过分走花架子,没有发挥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4)教师对学生指导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

(5)在课堂提问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中,看是轰轰烈烈,其实蜻蜓点水,学生参与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由此可见,低效是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的最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并就当前教学形势,我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理所当然也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探讨示范者。于是,我做了一次较深入的调查工作,为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的从教有很大的帮助。

一、现状分析

在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针对我校乃至我县中小学硬软件都不完善的现实条件,实施新课程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问题

现在的教师要面对各级部门纷繁复杂的事务,参加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会议,做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如环境部门的“绿色学校评比”;综治、法制部门的“法制学校”评比等等,让教师疲于应付如此多的资料,文山会海,教师的工作苦不堪言,教师哪来精力潜下心做好本职工作。

2、观念问题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更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效果。就当今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或不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更感茫然。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3、师资问题

课标中指出:从小学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目前,许多小学没有师资能够开设此类课程,即使是勉强开设也存在严重的"赶鸭子上架"的现象。在学科结构方面,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也很少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教参,不少人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备课、如何教学,必然会影响新课程实施。

4、课程问题

我国各地之间差异较大。新的课程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要想适应各地的学生需求,难度极大。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贫乏,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课程开发能力差,水平低的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不懂什么是校本课程,不懂怎样设置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

5、教材问题

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是困扰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一个问题。

一、四年级教学内容偏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原因是一年级体育、健康等教学课时在新课程推广时增加1——2课时,同时还增加一些地方课时,这导致语数课时数减少,而原有的语数教学内容并没有删减。这样,一学期下来,教师们的教学任务就难完成。还有一些科目的教材,部分教学内容不太适应本地实际教学。有的太难,有的比较简单,不学吧,家长那儿说不过去,毕竟这是小学,学生回家一说,说老师课本都没交完,上级的批评就下来了。同时,小学课程繁多,学科交叉现象严重,小学生难以应对如此名目繁多的课程、作业,让小学生自踏进教室就被读书弄得精疲力竭,哪来兴趣学习。课堂问题

为响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到高效课堂、进一步为学生减负”。我们是为了提高质量,但高效是一纸空文,为学生减负则是反方向,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大量占有学生时间,查缺补漏,大量布置学生作业,进行题海战术。使学生名义上减负,实则负担很重。

6、大班额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城区中小学校数量不多的背景下,城区中小学生数量急剧增多,造成城区小学班额越来越大,有的班学生甚至突破八十人,大班额现象使学校成本不断攀升,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效率低,校园安全隐患多,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导致学校硬件设施配布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正常需求。

7、培训问题

要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就需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硬朗、教育事业心强的教师团队;学校要精心打造和培训教师,重点抓好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大学校教研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学科专业化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加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8、学校管理问题

实施课程改革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我们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读书笔记、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么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的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另一方面应竭力提高教师地位,让教师安心教育,乐于奉献。

9、评价问题

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我县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实施新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是我们还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抓教学质量。这样造成了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却一如以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对教师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站式评价为主要参考指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评先,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等挂钩。这样,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

10、优质生源外流问题

由于我县离遵义市近,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质量最近几年连续下滑,导致我县自小学高年级起,就有不少家庭条件好,成绩好的学生转学到市级以上学校就读。转学的优质学生生源这几年不是小部分,是很大一部分,这部分学生的外流,直接导致我县学校教学质量下滑;越是下滑,优质生源越是留不住,这样的恶性循环困扰着我县。再加之这部分学生,每年至少要从我县带走5000万人民币到其他县市区,给我县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

二、新课程改革后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从安安静静到沸沸扬扬。应试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井然有序,学生安安静静;

2、学生听课从坚信不疑到半信半疑,传统课堂教学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新课改提倡批判性学习,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名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常常带着怀疑的态度,知识吸收的情感趋向不稳定,造成学生学得"虚"。

3、学生习作从出口成章到错字百出。口语交际与习作课上,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待形成作文,老师一改,却被错别字数量之大所吓倒。

4、教师教学从平心静气到心烦意乱。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整堂课充满了讨论争辩、质疑问难的声音,课堂沸沸扬扬,花样百出;晃动着自由组合、来来往往的身影,乍一看课堂像一个菜市场。

5、学生学习从偏听偏信到固执已见。过去机械式的教学,统一教材、教参,统一考试,统一标准,学生依赖老师,你讲我听,没有什么异议。如今张扬个性,鼓励发表独特见解,课堂上常见到个别学生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偏见,老师无可奈何。

三、解决策略

1、整合资源,教育创新

信息时代,各学科间的渗透越来强烈,相互交叉,学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的创新是以教育研究为主导,在创新实践中发挥创新的精神激活教育研究活动,能够捕捉和抓注最重要的课题,并通过一定的超前性的调查,实证与分析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2、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出现了教育水平极不平衡的现实,在课改中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

化学科的界限,小学应整合课程,只开设语数英,音体美综合七门课程。做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突出学生的发展。

3、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是课改的保证

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评优活动除了听一节课之外,还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评估、过程性评价。

①教师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习惯的养成等等。②教师对促进学生成长所做的工作,如给学生的评语、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过程性评价。

③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付出的劳动,所取得的成绩才最具说服力。

4、让学生学习走多样化道路

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并不是的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5、实现减轻学生作业与提高学习质量的双赢

首先,教师应确立正确的作业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有效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同时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赢,学生之间的优生和后进生双赢,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双赢。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适应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造就,人才个性的发展,展现21世纪教师教育能力。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与奋斗必将化作明天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正确看待金钱教育

正确看待金钱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什么是教育?在百度百科中曾这样写道: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

教育发展,改革为先

教育发展,改革为先三十又四,教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四十春秋,改革已然不惑,奋而向前。今年既有了中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又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周年,国之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离不开......

教育发展改革总结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总结报告一、学校概况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文化艺术......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问题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问题龚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206)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特色社......

正确看待网络游戏教育教案

“偷菜”偷走了什么授课对象:全体官兵 授课时间:25分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达到教育广大官兵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网络游戏,立足本职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 教学重点:1、对对号,为啥......

《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 教育 教师 改革发展 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 教育 教师 改革发展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