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分析_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滕丹妮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 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探索对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正规金融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小额信贷做了较全面概述,提出了积极发展小额信贷的探索,引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 商业化 可持续性 可行性

一、小额信贷发展概述

1. 定义及分类。小额信贷是指以农村低收入人口为对象,提供小额度无资产抵押和担保的贷款及相关服务,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式扶贫模式。

从运营模式上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小额信贷。公益性小额信贷以扶贫和慈善为目的,接受各类捐助资金,以特定项目形式操作和运营,追求社会效应;商业性则将小额信贷当作一种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特殊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追求其持续发展而进行商业化的运作与管理。

2. 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最早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孟加拉国出现,随后以其成功经验在全球得以推广实践。

我国在 90 年代引入小额信贷,发展历经国际援助机构的捐助和贴息贷款,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介入推动小额信贷,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中央监管部门鼓励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试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活动等阶段。

3. 发展趋势。就目前趋势看,小额信贷领域的商业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花旗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开始涉足以扶贫为目的的“小额信贷”领域;2007 年,国内第五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也标志着“新农村”金融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

1. 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组织主要可划分为两个类型:(1)资金来源单一,只贷不存。如非营利的 NGO、农村互助合作社和村镇银行,它们是农村小额信贷的有益补充,是解决农村资金约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可以吸纳公众存款。如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它们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2. 农村小额信贷运行环境。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越来越多资金向城市转移,存贷差逐渐增大,正规金融服务在农村进一步弱化,农村地区资金外流。

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市场获取信息的困难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规避风险,农村低收入人群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大。

3. 农村小额信贷的执行情况。小额信贷适应了农村经济分散性和小规模生产的特点,有效配合了农村经济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村生产消费需求。截至 08 年 1 月,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已达 12260 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2038 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到 1351 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到 7742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 6%。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探索1. 阻碍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

1. 1 金融政策的限制。在我国开展金融业务要经人民银行核准,而非营利 NGO 在法律上的合法性仍待完善;政府虽赋予小额信贷公司商业经营合法性,但因其属于非银行机构,资金来源有限,业务扩展受阻;

乡镇银行和农村互助合作社等小额信贷机构业务品种单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令人担忧。

1. 2 资金来源问题。NGO 资金来源单一,规模有限,难以在小额信贷方面有大而可持续的作为;而新成立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互助合作社等都是只贷不存,不能吸收储蓄来扩展业务,也不能从银行获得商业性贷款用于小额信贷,被允许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捐赠、再贷款、自有资金等。资金来源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碍小额信贷的发展。

1. 3 运作成本过高利率低。小额信贷的特点是额度小、成本高,必须要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而我国存贷款利率仍实行严格控制,存在利率上限,利率控制使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因而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仍只能基本实现账面上的盈利。

2. 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2. 1 探索各种合作机制,促进小额信贷商业化。积极探索商业银行与 NGO 的合作机制、村镇银行和农村互助合作社的合作机制,加强联动,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资金来源问题。

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优势在于有足够资金,但小额信贷的技术性较强,操作较复杂,缺少经验和人才;NGO 组织优势在于小额信贷专业化操作,但囿于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范围;二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问题,如华夏银行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而成功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

2. 2 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要求其经营收入能覆盖操作成本,而这必须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实现。目前,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所收取的利率比正规金融机构高出许多,有效地实现了可持续性目标。因此,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及农村资金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对小额贷款利率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小额贷款利率按照市场需求而定。

2. 3 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小额信贷机构有别于普通的商业机构,其目标之一扶贫,使得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保障小额信贷机构更好发展,国家还需制定更多有别于其它商业机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上,通过减免小额信贷组织的所得税加快其自身的资本积累;对小额信贷业务审批的规定,在符合相关法律基础上,应尽量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积极促进其业务创新。

2. 4 构建良好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一方面,通过在农村广泛开展关于金融和法律知识的教育讲座,提高农民的信用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各地区监管部门应建立一套小额信贷登记和评估系统,用于记录农户信用信息,对农户信用进行等级评估,并实现相关信息在当地小额信贷机构之间共享,从而使小额信贷机构可根据农户的信用等级或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金融产品,在有效减少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可增加低收入农户的贷款机会,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减少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大力拓展农村小额信贷,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服务,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约束,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我国要在农村稳步推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让小额信贷惠及广大农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小额信贷做大做强的关键是要实现小额信贷的正规化、金融化和商业化。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是可行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各种途径。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幅放宽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而后银监会下发了系列配套文件。

其次,农村小额信贷运行空间较大,实现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实的。我国正积极尝试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但由于国情和相关法律限制,短期内是无法实现利率市场化,然而小额信贷仍存在商业运作空间,可通过创新和迂回方式逐步实现商业化运作。据世行统计,国际上商业可持续的小额信贷组织平均的管理成本 10% - 15% 左右,中国的资金成本是 4% - 8%。如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本身资金成本低且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不仅利息收入可覆盖成本,收益也比较高。

如再加强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增加融资渠道,如争取获得央行再贷款,也可做到商业化的可持续运作。

最后,农村小额信贷实践也证明: 小额信贷不仅政策上可行,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是可行的。国际上,尤努斯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是一个为全球所熟知的典范。国内实践上,哈尔滨银行是中国众多农村小额信贷成功实践的一例。哈尔滨银行三家提供农贷的经办行在开办农贷业务前均处于亏损的边缘,而开办小额农贷后,三个经办行均实现盈利,年平均盈利均在 5000 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农村小额信贷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举措,小额信贷的发展日趋成熟,是将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农村正规金融服务问题的利器。虽然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有一些尚待解决的瑕疵,但并不构成绝对的障碍。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在政策和可行性层面是值得肯定的。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一、农村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始于1993 年,即中国社科院在河北易县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实施的小额信贷扶贫实验。从1994 年......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论文摘要:小额信贷在上世纪70年代发端于孟加拉国,它是满足贫困人口信贷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贷款对象仅限于贫困人口,额度很小,无需抵押通过提供小额......

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思考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也逐步实现了拓展,农村小额信贷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现在我国的小额信贷仍在实践中探索,在借鉴国际项目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继续摸索经验。虽然小额信贷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甚至在一些......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分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小额 信贷 可行性分析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小额 信贷 可行性分析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