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_中学生逆反心理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生逆反心理”。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内蒙古宁城县职教中心蔡云飞

摘要: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学生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及时、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而采取有效地疏导策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疾风骤雨”时期,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逆反心理 心理疏导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一般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容易导致逆反现象;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逆反现象。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指责孩子各种不良习惯,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日益下降,不良习惯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和缘由。就主观臆断、严厉地批评学生,给学生“贴标签”。小题大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现象都是中学生故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举止。

2.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为是一种“自主逆反”现象。如中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暴自弃,不屑一顾,这些都是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逃避责任,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3.情境逆反心理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但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予以抵制。如有些老师占用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自习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在这些情况下,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故意不听讲,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书包等以示不满。

4.信度逆反心理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理。如教师和家长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但是最终常常没有兑现,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各种言行表示怀疑和否认,嗤之以鼻,甚至故意作对。

5.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禁止”上。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止逆反。中学生由于不想信种种禁止有充分理由,便会对它的正确性发生怀疑,从而产生犯禁的意向。如父母和老师强烈禁止中学生谈恋爱,而禁止理由不充分,反而使中学生早恋现象增多;学校禁止中学生穿奇装异服,但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武装”自己,明目张胆与校规作对。

6.平衡逆反心理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衡而造成逆反的一种心理。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中学生一致,但他们却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并不一致,从而维护心理平衡,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例如,老师在选班级干部时,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这些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他们就会持相反态度,以抵制教师,教师所引导的人选成为逆反心理的牺牲品。

7.评定逆反心理

评定逆反心理是指教师或家长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逆反心理。过分地表扬会使学生认为言过其实,别有用心;过分地批评会使学生认为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有许多老师总是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产生逆反心理。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第一.家庭教育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个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当而合理;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内容要一致,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避免用暴力等严厉措施惩罚孩子,避免过度地溺爱和保护孩子,而要用适度的爱和宽容融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给予及时的鼓励;当家长与孩子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用和平、民主、引导、平等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过分干涉孩子的人际交往,用理解和沟通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3.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创造这样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真诚地与他们沟通。避免反复机械地批评指责孩子,沟通越直接越好;夫妻之间,各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家庭分工明确,给予孩子合理的经济支持和营养搭配;家庭功能越完善,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弱。第二.学校教育

1.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要增加对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给中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调动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舍风。健康、和谐、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减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2.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发展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相对不成熟使中学生的逆反现象不断增多。学校应该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如情感教育、人格训练、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的逆反心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讲座等活动使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宣泄苦恼、发泄愤怒、克服自卑、学会交往、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现代的主流文化和时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用关爱和理解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善于与中学生沟通,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和烦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反心理。第三.社会教育

社会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社会各组织团体以及个人应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机关单位应大力兴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文化宫、青年宫、科技馆、图书馆等;新闻媒体应努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思想,如播放爱国主义、尊老爱幼、艰苦奋斗、诚信互助题材的电视和电影等;报道各种感人励志事迹,启发中学生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各种娱乐场所应禁止中学生进入,为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自我教育

要发挥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中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已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控能力,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使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内省和自我教育,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缺点,努力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只有中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和泛化。

中学生逆反心理测试题

心理测试题 是否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九年二班史建强内容提要: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如何处理中学生逆反心理

如何处理中学生逆反心理中学生的父母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自从上中学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听父母的话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打狗,他偏撵鸡。这就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如何控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中学生逆反心理如何控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化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化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郝志辉逆反心理是指在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抵触情绪,并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 浅谈 中学生 中学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 浅谈 中学生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