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液氯泄漏事故给人的启示_淮安液氯事故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淮安液氯泄漏事故给人的启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淮安液氯事故”。

3月29日傍晚,在京泸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一辆载有约35 t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公路附近3个村镇的居民因此遭遇重大伤亡,死亡28人,350多人人院治疗。从初步调查来看,这原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事故,但却酿成了“惊天大祸”。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车祸还是“人祸”?

“定时炸弹”是如何上路的?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从事故现场勘察发现,导致车辆爆胎的原因很可能是超载所致。据肇事司机说,这辆车标示吨位为15 t,但实际装载29.44 t,属严重超载。但令人不解的是,这辆车从山东济宁到江苏淮安事发地点,全程数百公里,沿途至少有3个收费站,其中在京泸高速公路苏鲁两省交界处有一个计重收费站。这些收费站本应该发现这辆超载车,将其截住。但肇事司机说,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盘问检查就进入江苏境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安全要求比一般货运车辆要严格得多。对车辆的性能、行驶时的状态、槽罐稳固性等都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对驾乘人员有严格的专业知识要求。有关规定还特别强调超载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绝对禁止上路。但是,出事的超载车不仅上路了,而且未受任何限制地开上了高速公路。事发后,一些专家指出,假如有关管理部门按照最基本的监管要求办事,就会堵住这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肇事车。专家认为,液氯等剧毒危险品本身就够危险了,再放到超负荷、高速行驶的车体上,这简直就是移动的“定时炸弹”。

当现场事故调查和抢修工作完成,完全符合准入条件后。应急总指挥宣布解除禁令恢复准入。

节假日和晚间事故由公司总值班和生产总调根据预案实施。

6预絮警理与评韶效进

本预案是由生产管理部组织车间及相关部室人员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经公司经理批准实施。公司每年将会针对实际的人员、机构、现场环境、设施和工艺情况等变更及时修改和更新。化工事业部在2004年8月对本预案进行了桌面演练和实地演练。在桌面演练中我们发现专业小组对发问的问题回答得不全面、工作职责不清晰。通过分析主要是专业小组对预案学习不足造成的。桌面演练后各专业组加强预案的学习,在实地演练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比危险品更危险的是什么

淮安液氯泄漏事故并不是近年发生的唯一事故。据统计,近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年全年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514起,死亡785人;到2003年上升为621起,死亡960人。

2004年4月,黑龙江、吉林、北京等地连续发生13起比较严重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事故,造成2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或中毒。重庆开县氯气泄漏事故发生之后,国家更加重视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并要求各地加紧制定应急预案,以遏制重大事故多发的势头。但令人痛心的是,事故还是在我们身边接连发生。

频发的事故再次说明,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仍存在重大漏洞。国务院2002年颁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出了严格的规定。从条例规定看,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涉及10个部门,如交通、民航、铁路、公安、质监等,但在安全监管方面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而职能交叉是最大的漏洞。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危险化学品的产量每年以较大幅度增长,从而给危险化学品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目前我国载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危险化学品共有7大类、3823种,剧毒化学品目录有335种,液氯就是其中一种。大量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等,最不能缺失的就是安全监管。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的一位成员直言指出,多头管理和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是造成这类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比如,这辆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这些部门好像都在管,但谁也没有真正管住。他们就好比人的五指,如果不能握成拳头,就不能重拳出击,更谈不上构筑安全的网络了。

淮安事故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肇事司机的逃逸。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专业人员,他们在发生事故后理应以最快速度向有关部门报告车上所载为何种危险品,以赢得宝贵的抢救和处置时效,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危险化学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安全防范问题。据有关人员介绍,相对于生产和使用环节,目前运输环节人员素质最令人担忧。由于运输企业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对专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甚至有一些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规避监管,低门槛招聘有关人员投入到运输工作中,这就为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隐患。

安全:急需打出“组合拳”

本次事故已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面对严峻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形势,有关专家建议,要从科技创新、完善法规制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着手,打出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从根本上减少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有关领导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研制成功利用GPS系统监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新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一些企业试用,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GPS这个平台,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行全程监控。一但遇到危险或发生事故,监控终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通知有关部门启动应急机制,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和发展。

一些专家也建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应迅速提上日程。目前这部法规已很难完全适应安全监管形势的需要,最应解决的就是多头执法、多头管理的问题。理顺管理体制,以立法的形式强化安全生产事前监管的力度,从制度上避免“淮安液氯泄漏”这类事件的发生。

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定稿)

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银川精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定于2012年6月21日进行液氯钢瓶、管道、压力容器泄漏应急救援演练,为了保证本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成功,根据我公......

自来水公司液氯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全文)

自来水公司液氯泄漏事故应急预案1.基本情况:公司所属城关、青冲水厂均常年使用杀毒灭菌剂——液氯。2、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液氯泄漏抢险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陈文中为组长,分管......

热电厂液氯泄漏预案演练计划

2014年热电厂液氯泄漏预案演练计划为防止液氯泄漏造成人身伤害等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有力、有序的控制和处置,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公司和社会的......

8月14日液碱泄漏事故报告

8月14日液碱泄漏事故报告一、事故描述:事故描述人:耿晓军、侯召军、李杰、程春平、朱强事故调查人:王孟2013年8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采购主管耿晓军将刚采购回来的液碱提至液碱储......

8月14日液碱泄漏事故报告

8月14日液碱泄漏事故报告一、事故描述:事故描述人:耿晓军、侯召军、李杰、程春平、朱强事故调查人:王孟2013年8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采购主管耿晓军将刚采购回来的液碱提至液碱储......

《淮安液氯泄漏事故给人的启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淮安液氯泄漏事故给人的启示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淮安液氯事故 淮安 给人 启示 淮安液氯事故 淮安 给人 启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