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整组备课_语文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整组备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本组的主要教学目标:
一、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二、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
三、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借助汉语拼音或问一问,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然后在学文的过程中识字,从而避免学生孤立识字。
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识字转移到了阅读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在多读和熟读中学会体会语言文字的意思,要做到每读一次有每一次的目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口语交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日趋提高,因此口语交际的要求也要提高,要鼓励学生讲述有顺序,故事要生动,倾听要认真,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4、习作:本单元习作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想象,内容尽可能求异。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研究法与质疑探究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指名读本单元的导读,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谈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要求强调的生字。教师讲解难字,分析结构,学生练习书写。
2.同位间互查二类字的注音情况,全班开火车交流组词。同位间交流巩固。
3.学生交流预习中整理出的本单元的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三、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1.重点交流课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
2.朗读课文29、30、31课,先自己读,在指名分段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的读要求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三、四、五课时(《古诗两首》+《西门豹》
+《女娲补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主要内容;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4.复述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课的几个故事。5.学习30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布置课前预习;(2)朗读与探究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30课受到破处迷信的教育;31课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传说的神奇与魅力;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学习
29、《古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结合资料袋中内容)林杰:唐代
二、朗读古诗,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找学生讲讲《牛郎织牛》的故事。
3.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诗意: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色的星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4.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三、尝试背诵古诗《乞巧》。
四、学习《嫦娥》。(李商隐:晚唐)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五、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诗意: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孤寂。
“渐”: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4.有感情朗读诗。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六、背诗比赛。
七、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八、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
九、练习。
1、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
度()()
尧()()
俞()()
2、辩字组词
乞()渡()
绕()偷()气()度()
晓()喻()
3、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长河()沉。嫦娥应悔()。()夜夜心。学习30、《西门豹》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2、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3、把每件事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概括。(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4、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位。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随机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评价西门豹:将计就计、明察秋毫、明察暗访、胸有成竹、智慧过人、才智过人等等。
三、总结全文。
你想对西门豹说什么?
我想对西门豹说。学习
31、《女娲补天》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步体会课文。
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四、体会情感
你认为女娲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六、七课时(32*《夸父追日》+口语交际)
知识与技能:
1.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互相了解。过程与方法:
(1)布置课前预习;(2)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善于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传说的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32*《夸父追日》
一、揭题导入
谁了解《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从夸父的做法中,你体会出夸父是个怎样的人?
三、谈谈学习完本组课文后的感受。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
谈一谈你们知道的神话、传说有哪些?
二、开故事会
1、刚才讲的故事中,你们最想听哪个故事?
2、提出讲故事要求: 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 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别人讲故事的时候,要认真听。
3、学生点故事,学生讲故事。
三、评出故事大王。
第八、九、十、十一课时(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
故事)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学习修改习作。2.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3.积累成语、歇后语。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教学准备:准备歇后语。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1.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如果你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想变成什么?这节课,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变成任何人、任何物,编一个故事。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明学生说说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2)教师补充:
想象要大胆,可以异想天开。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来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
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等。
(3)习作方法指导:
以《女娲补天》为例,讲清习作的方法。叙述故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实感。
叙述故事要具体,特别是个别情节要写清楚。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3.学生自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习作讲评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重在用词,顺句,错字和标点。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如:“归”与“旧”;“狠”与“狼”。
6.小结: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 2.交流: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4.读一读,记一记。“读读背背”
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2.学生结合前部分的故事,理解后部分的比喻。3.读一读歇后语,你还发现本次出现的歇后语前部分的特点吗?
教师:前部分全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4.找一找,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 5.课外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
1.教师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成语,理解喻义。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5.作业: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第十二课时(小结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熟练记忆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词;初步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经过几天的共同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新的词句,学会了新的表达方法,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等语文水平。今天,我们一起来检查检查自己从这一组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
二、复习生字词
1.我会认。(出示本组中会认的字词认读)
2.听写词语。
3.找出自己容易写错的字。
4.说出自己积累的词语,并选择一两个造句。
三、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1.朗读语文园地中的我会填,再口头做几个练习或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词组。(学生在文中标画出的词组,学生考学生的方式)
2.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3.抄写自己喜欢的成语。
四、复习课文
1.我来说说课文中的人物。
2.哪篇课文让我感受深刻?为什么?
3.哪些写法我要学习?
数学学科整组单元备课思路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小学一、教材版本: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二.教材的编写理念及特点(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
第二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3、理清文章......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陈凤彩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
第七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全册中的一个特殊单元,以“戏剧电影”为话题。童话剧《皇帝的新装》是根据同名童话作品改编的一个三幕剧,写了一个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美丽家园”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