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想_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
指教者:王家玲
2014.10.0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感受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1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的去游乐园玩(出事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游乐园的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的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的上图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的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教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
相加。(板书如下。)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同时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里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进一步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概括乘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1)借助显示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发算式表示吗?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
教师:谁能说说自己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设计意图: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不便之处,并通过让学生两次谈感受,将情感体验暴露出来,产生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情感需求.)(五)明确乘法的意义.教师:7个2廉价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教师: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板书课题:乘法。)(2)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教师: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以2等于14,也可以一写成2×7=14,读作:2乘以7等于14。(板书算式并介绍乘号。)
(3)算式对比,再次感受用乘法算式表示的简洁性,并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教师:将上面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比较,说说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教师:加法算式中没有7。乘法算式中的7是怎样来的?
教师:说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4)补充相关史料,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教科书第51页的乘法的由来。
教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和“+”看起来很象,但又不完全相同呢?
(5)课堂练习。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师:你能把上面的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义:通过小精灵的话、算式比较及相关史料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价值。)
(六)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1、摆一摆
(1)一次摆2根,摆4次(2)摆3个4,再摆4个32、课本做一做第2、3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初步感知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由于学生喜好不同,摆出的堆数个数都不相同,由此引出“相同加数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着......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是“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前面的教案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点......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初步认识》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