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_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发热病人的护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摘要】:对发热病人,根据发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对病人的诊断和康复。

【关键词】发热 感染 护理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因疾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1]。病人由于细菌、病毒的感染,以及体内水分和 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常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精神倦怠、胃纳差等症状。因此,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护理,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

1发热的分期

发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续战,第二阶段为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 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第三阶段为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 平,体温趋于正常。2发热期护理

护理原则为根据发热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舒适。

2.1体温上升期

因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可出现畏寒、颤抖、皮肤苍白等。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脚部放热水袋,同时给服热饮料,以造成较温暖的内部及周围环境,从而缩短畏寒、颤抖的时间,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

2.2高热持续期

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脸色出现潮红,呼吸加快,脉搏加快,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降温有物理和 药物两种方法,发热不超过38.5 ℃,一般用物理降温,如降低室温,温水擦浴或温水浴,酒精擦浴等,同时需要少穿衣服才能达到降温效果。体温38.5 ℃以上,要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在未服药或药物还未起效时,主要靠物理降温,若穿太多衣服,物理降温不能起效。进行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时,对体弱、发热 时间长、对冷刺激敏感的病人,可采取根据病人体温调节水温,根据病人体温,配制较病人体温低2℃左右的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诱发病人发冷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2.3退热期

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应更换汗温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3一般护理

病人在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病人体力的消耗;保持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风直接吹在病人身上,保持室内安静,光线不易太强。在饮食方面给予高热 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持病人有足够的液体量,鼓励病人多喝水,遵医嘱静脉补液。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协助病人在饭后、睡前漱 口,病情重者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病人在大量出汗应用温水擦拭,及时更换衣裤、床单、被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受凉。

4心理护理

发热可引起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紧张、不安,或由于持续高热引起不明确诊断可引起的焦虑,或因住院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观察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据发热程度可分为:(以口温为准)低热:<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等热:38~38.9℃,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41℃,见急性感染;过高热:>41℃,如中暑。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

发热门诊的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

发热护理常规

发热【护理评估】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热型病程及伴随的症状,观察皮肤有无出疹、出血点、麻疹、黄染等。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3、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

发热病人就诊登记制度

发热病人就诊登记制度1、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由诊治医师用专门的发热门诊日志登记簿进行登记。2、登记的基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

《发热病人的护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发热病人的护理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病人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病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