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低效”教学行为,促教学增值_教学低效的几种表现
改“低效”教学行为,促教学增值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低效的几种表现”。
改“低效”教学行为,促教学增值
引言:
为人师者本职工作乃教学也,而课堂教学则乃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最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的成败关键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成效小、学生遗忘率高、厌学情绪出现等现象。虽然其中不乏小学英语每周课时少,英语学习氛围缺乏等客观原因,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增值,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迫在眉睫。
一、有效的教学行为是实现教学增值的基础,何为“有效教学”
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 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接后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戴国忠,1995)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包括把教学行为各环节和步骤设计得科学规范,还包括在相同的条件下,教学行为整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即师生通过教学共同得到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教学效益。(连榕,2000)
简言之,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指规范、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行为。凡是能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效果,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升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都属于低效教学。
二、“低效”教学行为的具体现状表现特征 1.教和学的失衡
有效教学既依赖于教师的“优教”,又依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王曦,2000)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注重“教”而互视了学生的“学”,重学生知识结构的积累教授,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现象。
2.“教会”和“学会”失衡
有效教学是师生通过教学共同得到发展的行为。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同时也能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有效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王曦,2000)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会”和“学会”的天平严重失衡,部分教师存在“为教而教”的意识,忽略了通过教学让自身的专业得到发展。
3.教学中的有效知识与“教学产出”失衡
学生能否有效产出是检验有效教学中学生 “优学” 的一个指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输入。有效知识量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的知识。(连榕,2000.)可见有效教学产出与教学中的有效知识输入密切相关。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两者出现失衡的局面。
如,若教师只片面注重学生的兴趣,忽视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的目的,教学设计过程采取大量的教具、音像和图片却无法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最终,教师教的很辛苦,可在流于形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少,学生做不到的相应教学产出,教学效果自然低效。
4.教学中“动”和“静”失衡
有效教学要求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学生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特殊的学习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大量的游戏教学,更有甚者用游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却缺少让学生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环节。不可否认游戏极大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但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许长山,2009)因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学习上,形散神不散。
三、“低效”教学行为的成因
1.“低效“教学行为与教学标准、教学目标的偏离
对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偏离理解造成了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如,若对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未能透彻理解,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就会出现流于形式,盲目跟随的局面,致使课堂出现一种“散乱的活跃”。这种“散乱的活跃”表面上学生活动量大乐,但其实际思维含量并不高。这种“散乱的活跃”影响了教师对有效知识的把握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有效产出。
2.“低效“教学行为与教师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缺失
“以学生为本”观念的提出,使人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作用而因此削弱。(王蔷,2003。)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仍然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缺乏有效驾驭教学活动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和消级作用,进而造成“低效教学”局面。
3.“低效“教学行为与单一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存在如出一辙的的现状。教师过于依赖教参,把程式化的教学操作用于课堂,单一的课堂模式使原本富于变化的教学活动变得僵化,甚至使方法的教育成为继知识之后学生学习新的负担。(许瑛,2003)可见,程式化的教学形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觉得学习的无趣味性,让课堂变得“低效”。
4.“低效“教学行为与缺乏对细节的关注
有效的教学行为经得起教学细节的琢磨。反之,细节处理不妥会严重影响教 学是否有效。课堂上“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是否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是否公平对待了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有无充满活力的激励语言”;课前“备课有无做有效预设”; “每一个环节的掌控是否流畅”;“环节的连接是否自然”„„这些课堂细节我们都是否关注?看似细小的环节,他们对整个有效教学却都有影响。不难发现,实现教学增值,关注教学细节不容忽视。
四、提高有效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增值的建议: 1.关注教学规律,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加强对教学的学习是实施有效教学行为的基础。教学行为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有效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任务取向、有明确目标导向的行为。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2.构发展式课堂,反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若只是一味延袭自己的教学艺术格而无一点创新,只是机械重复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要想让自己从一个机械的传声筒成长为一个睿智的研究型教师,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追求丰富的教学艺术形式,并在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氛围中进行反思和研究性教学。
“构建发展式的课堂”是有效教学可行模式之一。“发展式的课堂”要求教 师不断走进学生,不断更新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发展式课堂“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背景,并以此为教学素材,有效地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切合点,从他们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出发,或从他们有可能产生地疑虑出发进行教学,将学生丰富的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并不是枯燥的,远离生活。(连榕,2000)如,在教授“Asking the way”话题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设想碰上一个外国人问路自己会怎么办,再以此为背景引出新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极大的调动。当学生发现所学与生活是如此贴近时,学生的兴趣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有效教学的实现也应运而生。
3.提高教师课堂驾驭力———关注“预设”和“生成”
实现教学增值,关注课堂细节不容忽视。关注“预设”和“生成”细节更能有效提高教师课堂驾驭力。两者间的和谐才能促成有效教学的生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缺失与未和谐处理两者间关系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若教师只讲“动态生成”,只会造成无效的动态生成。反之,若只讲预设,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反映,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学生的相应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陈澄,2002)由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能预设课堂中学生动态生成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驾驭力的体现。实现增值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 不容忽视。
4.关注英语语用意识―――优化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四种,即语调运用的语用失误、词汇运用的语用失误、语气运用的语用失误和语境运用的语用失误。(许瑛,2003)避免语用失误,课堂教学中加强语用意识是关键。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是基础。因此,努力使“课堂英语化”,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英语环境。语用环境越强,语用氛围越浓厚,学生的语用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用英语进行教学。教教师运用英语时间越长,范围越广,学生获取语言信息量就越多,听的能力提高就越快。同时说的能力也有提高。
5.关注教学反思,促使自身能力提高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课后持续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本节课时有效的吗?”“怎样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可以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若根据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行为能作出相应的改善,教学增值的体现也会跃然而现。
参考文献:
连榕。2000。教师培训的核心: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J]。《教育评论》第三期。王曦。2000。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九期。
许长山。2009。浅析教师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三期。
戴国忠。1995。略论教学行为的结构与功能[J]。《普教研究》第二期。王蔷。2003。《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瑛。2003。小学英语教师的“问题”教学行为极其转变[J]。《小学各科教与学》第四期。
陈澄。2002。《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我身边的低效教学行为由于对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失效、低效甚至无效。下面仅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注......
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行为1、备课缺乏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分析考虑,忽视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导致同一节课在平行班教学过程一个样,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差异大,还怪班级学生有问题。2......
低效行为自查报告当阳市雄风小学付华本人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分析和归纳了产生低效的五大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一、原因分析1课堂导入低......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三: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道德角色,是要承担道德责任的,是一个需要用道德良知来支撑的职业,家长、社会、学生都在关注这我们,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教学工......
英语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特征及其成因摘要:教学是双边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把新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