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策略丛谈之一_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美术教学策略丛谈之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滕州美术教研

2013年2月17日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各自的马匹被分为上中下三等进行。由于齐威王三个等级的马均优于田忌的马,所以田忌每次皆输。后来田忌在朋友孙膑的指导下首先将自己的三等马与齐威王的一等马赛,输了;然后将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二等马赛,赢了;再将自己的二等马与齐威王的三等马比,赢了。三比两胜,总体上赢了齐威王。这是什么?这就是策略。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在胡宗南大军压境的时候,不在乎一座城池的得失,主动放弃延安,与之周旋,牵制了胡宗南军队,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最终领导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什么?这也是策略。策略体现为一种眼光、一种态度、一种思维,在人类的活动中无处不在,包括美术教学。什么是策略?什么是教学策略?如何制定美术教学的策略?不同门类的美术教学策略有哪些?笔者所撰的系列文章将探讨这些问题。

何谓教学策略

尹少淳

一、从理解策略开始

在日常教学和学术交流的语境中,我们往往脱口说出“美术教学策略”、“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美术教学的评价策略”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策略”之类的话,然而,对策略的基本含义,我们却未必真正思考过,或许只是在意会的层面不经意地运用这一概念。其实,这一概念十分重要,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行为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达到我们预期之目的,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建构一种极有价值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理解策略到理解教学策略,再到对宏观和微观美术教学策略的思考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笔者将以系列文章的方式呈现这一过程,就从对“策略”的理解起步吧。

从逻辑学看,任何概念都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规定性,内涵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范围,而且内涵与概念之间呈反比关系。举例说,“中国人”、“中国军人”和“勇敢的中国军人”这几个概念的关系是外延在逐渐缩小,内涵却在逐渐加深,“中国人”包含“中国军人”,“中国军人”又包含“勇敢的中国军人”,反过来说“勇敢的中国军人”拥有“中国军人”的属性,“中国军人”又拥有“中国人”的属性。因此,理解“中国军人”和“勇敢的中国军人”的前提是理解“中国人”。同样,“策略”、“教学策略”和“美术教学策略”这几个概念之间也呈上述关系,外延逐渐缩小,内涵却不断加深,“策略”包含“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又包含“美术教学策略”,“美术教学策略”和“教学策略”是在“策略”外延内的一种递进和具体化。因此,要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对“策略”的理解是绕过不去的,换言之准确理解“教学策略 ”的前提是理解“策略”。

谈到“策略”时,有个接近的概念——“战略”会自动浮现出来,而“战略”这一概念对我们理解“策略”的确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词典》对战略的解释是:“1.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2.有关战争全局的:战略部署;战略防御。3.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i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对战略(strategy)的解释是:“在战争中,动用国家的全部军事、经济、政治和其他资源以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或艺术。这是现代的定义,反映了需要采取军事和经济总动员来进行战争。但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这一名词开始流行时,战略是指在战争中计划和指导战役以及调动和部署军事力量的艺术。”ii

“百度知道”综合不同的辞典的定义,对战略做了非常具体的解释: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是“将兵术”或“将道”。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近代,战略在世界各国先后发展成为军事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现代战略涉及的范围日趋扩大,西方国家陆续提出了“大战略”、·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国家战略”、“全球战略”等一类概念。“战略”一词现已被各个领域所借用,诸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外交战略、人口战略、资源战略、体育战略,等等。iii

通过对战略这一概念的梳理,我们或许会产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即战略的一个最为重要特征就是全局性,各种与目的相关的因素都应该在考虑之中。对此,我们可以看看“百度知道”的进一步解释:

“全局性,凡属需高层次谋划和决策,有要照顾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性质的重大的、相对独立的领域,都是战略的全局。全局性表现在空间上,整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战区、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都可以是战略的全局。全局性还表现在时间上,贯穿于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战略的领导者和指挥者要把注意力摆在关照全局上面,胸怀全局,通观全局,把握全局,处理好全局中的各种关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同时注意了解局部,关心局部,特别是注意解决好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问题。”iv

而谈到“战略”时,我们高超的对比联想能力会帮助我们将思维移向另一个概念——“战术”。那么战略与战术又是什么关系呢?“战略在传统上在下列诸方面区别于战术:①战略涉及战争的全局,并运用战役去赢得战争,而战术则主要涉及运用军队和装备去赢得战役;②战术只研究在战场上运用军队,而战略则研究把这些军队放在最有利的位置上,作为战役的前奏。”v也就是说,战略是整体的、宏观的,战术则是具体的战争技术的运用。

在大体了解了战略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之后,我们继续探讨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战略与策略是什么关系呢?有的词典将两者做了区分:“战略指政党、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全局性的方针任务,策略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战略和策略的关系反映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既是有区别的,又是—致的。对无产阶级来说,战略的目的,是要取得一定历史时期内整个斗争的胜利,策略的目的则要取得一定的局部斗争的胜利。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它服从于战略,并为达到战略目标服务。而战略任务又必须通过策略来—步一步地完成。战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达到这一历史时期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以前基本上是不变的;而策略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战略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它随着革命形势、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而相应地变换。按各种不同大小的范围来说,战略和策略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范围内的战略任务,在另一范围内可能是策略任务,反之亦然。但在同一个范围内,战略和策略之间的区别又是确定的。”这一解释来源于改革开放之初出版的一本《辞海》,虽然还散发出一些阶级斗争的气息,但在看待这两个概念时,特别强调了两者在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稳定性和灵活性之

·滕州美术教研·2013

vi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间的辩证关系,体现出相对性。这种分类方式只是一种两分法,而实际上在策略之下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采取三分法会更加全面,也更符合现实。因此在层次和范围上,我们可以分为战略、策略和具体方法三部分,而我们理解的策略应该介于战略和具体方法之间。

战略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可能显得过于宏观,我们可以说国家的教育战略,但说国家的美术教育战略却有些别扭。相对而言,战略和策略偏重于全局性和前瞻性,偏重于为宏观的谋划,而战术与方法则偏重于具体性和现时性,偏重于微观的行动。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战略包含一系列的战术,策略包括一系列的方法,战术和方法分别成为战略和策略中的一部分。

从一个学科考虑,我们将战略问题留给更上位的部门去思考,只将思维指向策略,探讨美术学科的相关策略问题。

二、教学策略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的解释是:“1.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2.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vii这种解释体现了一种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策略界定为介乎于战略与方法之间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集合。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谋略和规划直接转移到教学上,就成了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实际上指的是针对教学问题所谋划或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集合。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我们从教学策略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什么因素、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运用哪些方法„„等等。

我们常常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状态中,运用教学策略的概念,似乎没有什么人较真。如果细究起来,教育界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和界定也是各说各话,歧义纷披。有人认为是达到目的的方法,有人认为是教学观念或原则,有人认为是广义的教学方法,有人认为是教学步骤,有人认为是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有人认为是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有人认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谋略,有人认为是一系列的执行过程,有人认为是系统决策活动,有人认为是教学模式,有人认为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还有一些人对教学策略作了更深入的探讨。择其二者介绍如下:

其一,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其基本特征为: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其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内容型教学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和综合型策略。viii

·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其二,“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某种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

ix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在不同的环境中所指不同,“教学策略既包括对教学任务开始执行之前的系统谋划,也包括教学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x这一对教学策略的定义,笔者是比较赞同的。而且其进一步的分类,角度也比较合适,思维的周延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根据层次和范围可以分为:①宏观教学策略——为完成一项长期的、宏大的教学任务,对这一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制订的系统谋划及采取具体措施。②中观教学策略——为完成一个特定时段(学年、学期、单元)的教学任务,对这一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做出的系统谋划及采取的具体措施。③微观教学策略——为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做出的系统谋划及采取的具体措施。根据任务涉及的数量则可以分为:①单一教学策略——指针对单一教学任务、教学要素或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通常表现为具体的教学措施。②整体教学策略——以某种特定的教学要素的为核心,整合其他要素而形成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通常涵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由整体谋划和具体措施构成。此外,教学策略还可以从形态等角度加以划分,此处不赘。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从上文介绍的关于“教学策略”的解释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概念被混淆,因此为了理解的准确性,还需要对一些概念做进一步的辨析。尤其是清楚地辨析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概念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因为理解和操作的困难主要发生在它们之间。

在日常情景中,很多人谈到教学策略时,实际上谈的是教学方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其次是教学策略进入到微观层面的时候,与教学方法的关系的确难以清楚地加以区分。但如论如何,教学策略都不能跟教学方法等同起来。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教学方法如果不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被智慧地组织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就不可能达到教学策略的层面,因此,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目的驱动下多种教学方法智慧而综合的运用,而教学方法则是在实践过程中被总结出来的种种具体的程序和方法。

我们已经认识到教学策略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集合得以体现的,这些教学方法由

·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甚至学生和教师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集合。无论教学程序和方法组合的固定化,还是教学策略的固定化都会导致教学模式的产生。所以,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从具体的层面而言是相对固定化的程序和方法,从抽象的层面而言是教学策略的相对固定化,而相对的固定化是教学模式最大的特征。由此,我们看到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是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出于某种目的按一定的程序和比重组合起来是教学策略,将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按特定的程序和比重组合成的教学策略被固定化就形成了教学模式。全局性、稳定性和具体性构成了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各自的特点。

四、教学策略的特点

在厘清了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讨论教学策略的特点。

首先,教学策略具有全局性的特点。教学策略要求我们首先应该树立一种教学的全局观,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相关的因素,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甚至教师的能力和特点,并据此对教学程序和方法加以谋划。其次,还需要将各种教学程序和方法的作用放在全局中加以认识和运用,关注其辩证性、综合性,避免单一地选择和运用方法,尤其应该注意一些互补性方法的运用。再次,还应该考虑具体教学目标的上位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不应仅考虑特定技能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应考虑特定技能的教学对学生人格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如果为了让学生制作一件工艺品,而牺牲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态度,这样的教学策略就是不周全的。因此,制定教学策略时就应该在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一件工艺品和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与态度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取其利而避其害。

其次,教学策略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前瞻性实际上是全局性的派生,因为没有前瞻性就不会有全局性,全局观无论如何不会与鼠目寸光拴在一起。教学策略的前瞻性表现出对教学效果的预见性,就像一个棋手,在下一步棋之后需要预见对方可能作出的反应,并计划好第二步、第三步„„想一步走一步的棋手,只能是拙劣的棋手,自然也是难以赢棋的棋手。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必须考虑每一种教学方法使用之后学生可能作出的反应,并以此作为思考的因素,设计和选用一系列合适的教学方法。这种前瞻性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做到的,需要经验和阅历,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通过观察、记录、思考、总结等方法积累经验和丰

·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富阅历,从而提高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候的预见能力。

再次,教学策略具有组合性的特点。教学策略由若干方面组成,换句话说,要达成一个教学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思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集合于教学策略。比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喜欢美术,那么其策略就可以是:①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如何提高人格魅力的一系列方法。②学生得到充分的自由,有轻松感——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充分自由的一系列方法。③让学生学有所获,得到成就感——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如何让他们学有所获的方法。④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到教室外和校外上美术课——进一步的思考包括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哪里去上课„„等等。这些策略可以综合运用,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加以选用。在实施每项策略时,会存在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获得轻松感,帮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策略,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可以是:①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和制作;②不过分强调制作的效果;③宽容而和蔼地对待学生;④语言幽默;⑤允许学生要在教室里自由走动;⑥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定学习任务„„等等。

最后,教学策略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学对象是活跃和多变的人,加上其他影响教学的复杂因素的存在,从而得教学成为一种复杂多变的活动。对待教学,不可能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包打天下。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可以利用教学策略所具有组合性,以灵活和智慧的态度,选择和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低下如果来源于自信心不足,那么教师就应该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教学策略,以及采取降低学习要求和逐步提高的策略;如果来源于教学内容的单调,那么教师就应该从策略上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同时采用具有情趣性的教学方法。

·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滕州美术教研·2013

•滕州美术教研•学科资源•

i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83.

ii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6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246-247.

iii 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wtp=tt iv 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wtp=tt v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6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246-247.

vi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352.

vii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27.

viii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2251.htm 百度百科

ix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编辑室.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书系编写说明.2009.x 同上.·滕州美术教研·2013

美术教学策略丛谈之三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的宏观策略在前面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学策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分层级,可以呈大小,可以显高低,有论者因此将教学策略划分为宏观、......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一、造......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

美术教学策略作业

美术教学策略作业战国时期,孙膑赛马是典型的策略致胜。策略在人类的活动中无处不在,当然也包括美术教学策略。科学严谨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决定意义,可以说,教学策......

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关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要求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美术教学策略丛谈之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美术教学策略丛谈之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 丛谈 美术 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 丛谈 美术 教学策略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