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_论媒体的社会责任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媒体的社会责任”。
略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传播二班 蒋欣竺
摘要: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在保障人民享有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还没来得及为权利的到来欢呼,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常常在真假难辨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在娱乐化、低俗化的新闻中痛苦挣扎。本文报告了当代社会一些媒体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使得自身的正义初衷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的现状,并对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大众传媒 社会责任 舆论 公信力
引言:在当代中国社会,人人都知道“让媒体曝光”这句话总是带有一种威慑力。但是,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一些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使得自身的正义初衷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一则“香蕉致癌”的传言,在部分媒体以讹传讹的推波助澜下,致使海南的蕉农损失惨重,消费者也陷于恐慌之中;一则“纸馅包子”的虚假新闻,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波澜。一条假新闻,对媒体人而言,也许只需敲几下键盘,却会在一瞬间造成无法估量、无法弥补的恶果。应该吸取教训,新闻媒体如果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舆论导向置之脑后,罔顾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应,那就难免出现类似这样的造假事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目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媒体在宣传上的不良导向,使得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1
二、大众传媒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决定其负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 3
三、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期待 5 正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媒体在宣传上的不良导向,使得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一些媒体在竞争中出现不良倾向,特别是一些都市类报纸负面报道过多过滥,格调低级庸俗,各种凶杀暴力、色情等案例成为报纸新闻的重要内容,导致报纸格调不高,在读者中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有些传媒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类新闻的错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漠视社会责任。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有些媒体把高举所谓的“监督大旗”作为自己在传媒市场上打响、叫座、卖好价钱的制胜法宝,一些媒体为了取得所谓的轰动效应,往往违背科学、违背职业道德,为炒作而“监督”,为耸人听闻而“曝光”,一味搜集、刊登、播发各类事故和极端案例,绞尽脑汁地设法制造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新闻。2007 年 3月,有报纸将香蕉树病升级为“香蕉树患癌”,进而又升级为“香蕉树患上诱发癌症的病”,越是耸人听闻越过瘾,结果不仅严重失实,而且导致海南等地大批种蕉农户的生意毁于一旦。个别媒体在此事件中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可见一斑。2、丧失起码的同情心,以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灾难新闻。
曾经有一张很“著名”的照片,它记录的是 2002 年大连空难中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情景。这张照片很有现场感,被许多网站和平面媒体采用。但是在这张照片上,有个细节却被疏忽了: 记者抓拍到的画面是潜水员找到黑匣子的那一刻: 潜水员捧着黑匣子快乐地笑着,而在场的工作人员在欢呼、鼓掌,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记者拍下的是实情,多少天来人们都在期盼着找到这个黑匣子来解开空难的谜底。可是我们的编辑记者们忽略了一个前提: 这是一起空难,面对机毁人亡的惨剧,这样的照片实在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还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所谓“卖点”,极尽渲染不幸事件,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真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类似的新闻报道近几年连续出现,在社会上不能不引起广泛的关注与批评。
3、热衷于追星捧星和媚俗宣传,忽略对工农大众等基本劳动群众的宣传。
媒介受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委托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它所代表的应该也只能是“受托人”的意志和利益,具体到新闻工作中,就应该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媒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一些媒体到处充斥着帝王将相片、戏说片,各类大小明星的所谓个人“成才史”介绍专版,有的报刊甚至无聊到了派记者到马路上统计某某路口走过的美女占了百分之多少,并不惜用大幅版面作介绍。而对于那些为改革开放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生产力发展默默奉献出自己力量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却很少见到有像宣传娱乐明星一样的热情。
4、对贪官往往想方设法暴露其生活腐化堕落的一面,内容不够严肃。
例如,湖北省丹江口市市委书记张二江事发后,一些报纸没有站在严肃报道的立场上,而是对张二江与多少个女人发生男女关系颇费笔墨。更有甚者,觉得多少个女人不过瘾,想起梁山好汉的 108 将,硬是把张二江的老婆也算了进去。于是,《市委书记与 108 个女人》、《一个男人与108 个女人》„„这样的标题屡见报端。
5、某些犯罪案件的报道详尽展示抢劫、凶杀的作案手段和血淋淋场面。
2003 年 11 年月,一些报纸报道河南省平舆县破获农民黄勇两年残杀 20 多人的案件。个别报纸对其作案手段的残忍和惨不忍睹的现场作了详尽描述。某报 2003 年10 月 29 日刊登题为《无良教师迷奸女生,全程录影成为铁证》的报道,竟然报道了迷奸所用药物的成分,客观上起了教唆犯罪手段的作用。报道抢劫案件时,有些媒体会把罪犯作案时所使用的工具、具体步骤详而细之地告知广大公众,生怕你错过其中的任何细节。这样一来对案件确实是进行了“纯客观”的报道,但这种“纯客观”带给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究竟是什么呢? 6、宣扬各种低俗文化与习俗。
有家报社曾在 2003 年 4 月 19 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成都市一对名贵宠物犬举行中西合璧的隆重婚礼。报道详尽描述了它们的“结婚礼服”、特别的红色婚车、在婚礼进行曲中举行婚礼,并说婚礼“热闹非凡”。广州、成都、北京一些报纸 2002 年 12 月报道,广东某电视台都市频道将推出“室内真人秀”节目《完美假期》12 名“陌生男女共处一室”70 天,每天 24 小时被 60 台监视器全程拍摄,以“吸引观众眼球”。
7、宣扬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
2004 年 1 月,一些报纸据俄罗斯《真理报》1 月 15 日报道,俄罗斯日前发现 16 岁少女娜塔莎·丹基娜的眼睛可以像 X 光或超声波一样透视人体内脏器官,甚至能看清 X光和超声波都无法探测的“死角”。
一些报纸 2003 年 7 月报道,法国有一面 250 年历史的魔镜,任何人向它观看就会大脑出血死亡,魔镜迄今已杀死 38 人。
某报 2002 年 11 月 8 日报道,埃及这年 3 月发掘出一个 3000 年前的女木乃伊,到 11 月发现她已怀孕 8 个月,是木乃伊看守者使她怀孕的。这些伪科学、反科学的“新闻”,后来都被证实是编造的虚假新闻。
二、大众传媒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决定其负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
1、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决定其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由于大众传媒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其传播的内容与社会观念、价值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大众传播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相应地负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1948 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首次全面概括了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指媒介通过传播信息,了解和分析那些会对社会及其子系统带来影响的机遇和威胁,对社会起到“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或联系)功能。指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部分联系起来,协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使其在对社会作出有效反映时能够相互关联。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指大众传媒通过文化传递,促成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此后,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又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了重要的补充和阐释,指出了传播的第四个功能,即娱乐或表演功能。但无论是“三功能说”、“四功能说”、还是后来不断发展的其他传播功能观,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表述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履行过程。如果大众传媒能充分并规范地发挥这些功能,那就是对社会及公众尽了自己最大的职责。2、社会责任是大众传媒应有的自律意识。
自由是与义务相伴随的。大众传播的公共性要求媒介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及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而享有我们政府特权地位的报刊,就对社会承担当代社会的公众通讯工具的某种主要职能。首先,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并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其次,媒介必须遵守现行的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再次,媒介必须履行社会公共文化使命,从事高品位的传播。
其实,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含义和要求还远不止于此,但这些却足以充分说明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其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应主动、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大众传媒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要自觉地进行“自律”; 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应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3、大众传媒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更具有特殊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在从一个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转向一个以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 从一个总体性的社会转向一个多元化社会。社会转型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时期,是社会机体相对脆弱和社会问题的多发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社会开始多元分化。新的整合和控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原有的社会控制体系已经削弱,而新的社会自律机制和社会控制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控制状态。
(2)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思潮涌现,良莠不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同时逐渐抛弃那些旧的、有碍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处于急速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失落感、不习惯与急切改善自身处境的愿望会同时产生,而探索和建立新秩序又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于是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乃至引发社会危机。
(3)社会具有风险特征。社会转型期的高风险来自于两个基本的方面,一个是社会整合机制和控制机制的弱化以及部分弱势社会群体与社会的断裂;另一个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面临着诸如生态、核、化学以及基因技术等多方面的威胁,因此人们对现在,特别是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烈了,西方社会学家把当今充满着人为风险的世界称为风险社会。
鉴于此,在社会转型期,要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就必须探索能够弥补这个阶段社会自身缺陷的新举措,以此来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一种传播工具,能够传播新思想,普及新知识,以此来营造转型期健康的文化氛围,规范人们的行为,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期待
在市场环境下,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产业,存在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者的冲突,在市场原则下,传媒很容易滑向急功近利的错误轨道。大众传媒将个体传播变成公众传播的同时,也就赋予传媒内容以社会意义,它决定大众传媒必须具有一种社会担当的精神。特别是在产业化运作的过程当中,大众传媒的运作不能仅仅定位于一种投资与利润分配的经济行为,而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大众”二字之下,媒体的传播在深层次上属于具有特定社会价值的文化行为。此时的媒介应注重回归和立足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因为只有社会和广大受众才是大众传媒植根的沃土。这种行为性质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有着鲜明的定位要求。
1、大众传媒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文关怀者。
媒体提供的是不同于工厂生产的生活物质产品,而是服务于生活的资讯与观点,是一种精神与生活的价值观。大众传媒不仅应担负传播信息和娱乐的作用,它同样担负着解决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救助的重任,以体现全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关怀。近些年来,通过报纸、电视进行社会救助的事例不胜枚举,大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的媒介亲自参与组织对困难者的救助活动,并定期跟踪报道,给许多濒临绝境的人带来了新生。这不能不说是大众传媒的一大善举。
大众传媒的此种社会角色要求媒体人必须有一种教育情怀。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工具意义上的教育,而是价值意义上的教育。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任务不只是传递知识与真理,不只是教导与训诫,而是要求它有一种化育天下子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它关注百姓民生,它基于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而又不断地引导他们、提升他们。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要有一种兼善天下的儒者气质,让自己思想与学识始终处于与业界精英、普通受众平等对话的状态,并从中获取策划灵感和决策营销思路。
2、大众传媒要成为一个社会前瞻者。
大众传媒对社会问题的有效传播是建立在掌握真实社会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为此,大众传媒对社会信息的获取不应该是信手拈来的表面的、零碎的、孤立的信息,而应该是能够反映社会问题本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可量化、可实证等特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传媒不仅要成为社会黑幕的揭露者,同时应该成为社会光明的建设者和前瞻者。这就要求传播者能够透过假象看到真相,透过消极看到积极,透过黑暗看到光明。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要在在整个社会预警机制中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大众传媒发挥社会预警职能,并不仅仅是向公众传播政府有关机构授权发布的预警信息,而是通过自身的信息触角,发现处于“未然态”的各种危机因素,有效甄别,科学判断,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公众预警危机。
3、大众传媒要成为一个文化生成者与建构者。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传承是最具有普及性的,传媒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在潜移默化地传达着所在社会的主流文化,延续着学校和家庭对人的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讲,传媒担负着构建文化形态、塑造文化价值观的社会重任。文化的生成与建构功能,要求大众传媒通过编者、作者、读者的三维互动,催生与创造新的文化产品,并凭借自己的媒介优势把一个时代最精华的思想、最文明的成果记录下来,流传下去,成为后世的精神食粮。
因此,要立足于这一社会职责,首先,传媒机构及其从业者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报道和虚假报道的侵蚀,为有责任的传播做好把关人。其次,媒体的群众性并不等于从众性,面对文化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和媒体选择的日趋多样性,传媒还应加强审美意识,摒弃低俗文化的干扰,对社会公众进行有益的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坚守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媒体品格,使传播符合美的规律,情趣高尚、富于启迪性和震撼力,从而对受众产生值得信赖的深远影响。
结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必然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媒体的舆论引导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媒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需要智慧的、合情理的舆论引导,更要合法和合乎真民意的舆论引导。当然媒体自身更要做好自律。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媒体未来和国家未来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在当代中国社会, 人人都知道“让媒体曝光”这句话总是带有一种威慑力。但是, 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 一些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社会责任论一、社会责任论的产生20世纪,由于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理论的问题渐渐凸显,其所提倡的‚观点的自由市场‛,而现实却是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和‚一城一报‛的局面。......
论大众传媒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楼主 论大众传媒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引 子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成熟,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受到了极强的冲......
第八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工加剧,社会各个部分彼此依赖,组成社会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整合。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系统。1、传媒......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人类社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的复杂和社会分工的加剧,社会曰益 分化成功能各异的不同部分,但各个部分之间并不是互相分离的,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