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_小数计算典型错误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数计算典型错误”。

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周乔龙

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 学生 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凡是教过简便 计算的 老师,或多或少地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上课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并且还能根据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是等到做作业时,有些学生就对刚刚学过的东西开始有些模糊了;如果隔开一天,等到明天的作业,那就更不用说了,个别同学甚至把那些运算定律全忘了。而所有这些,在课堂上,我们却并没有察觉到。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对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展开了一次简便计算专项调查。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对简便计算普遍感觉较难。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来自学生对运算定律知觉上的错误;其二,来自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定势作用;其三,来自学生错误的简便意识;其四,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干扰。错误一:知觉性错误 错题例选:

44×25 =(11×4)×25 =(11×25)×(4×25)

= 275×100 = 27500 成因分析:

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知觉上的错误,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对策: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而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如下),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不同的简便程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44×25 44×25 =(11×4)×25 =(40+4)×25 = 11×(4×25)=40×25+4×25 = 11×100 =1000+100

= 1100 =1100 错误二:定势性错误 案例再现:

学生做作业时,发现如“ 128×13+74× 25” 类题,许多学生开始抓耳挠腮,左思右想不得其果。经过一番苦苦思索后,有学生满脸茫然地举手问:“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 成因分析:

上面这种现象在简便计算时出现的较多,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了简便计算后,所有的运算就都可以进行简便计算,而当碰到不能简便的运算题时,就不知所措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常见的,这是由于学习的定势作用引起的。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后,所有的练习题都是这一类,又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所有的练习题也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但缺点是容易形成定势,即学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不动脑筋地依葫芦画瓢。解决对策:

教师要树立大计算教学观。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容易使我们把眼光紧盯着简便,以为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尤其在倡导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这种观点更凸现出它的局限性。简便计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应建立在真实的计算教学背景上,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来谈简便计算。否则,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等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学生往往运算式题感到漠然,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演算下来,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因此,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而有些则不能,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

错误三:意识性错误 错题例选:

(1)38×(25+75)(2)193×25 =38 ×25+38×75 =(100+93)×25 =950+2850 =100 ×25+93×25 =3800 =2500+2325 =4825 成因分析:

我访谈了几位这样做的学生,他们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学生说:“我根本没仔细看过题目,因为是简便计算嘛,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他们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无论从其外在形式,还是内在规律,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会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那就是追求计算的简便性。学生的这种简便计算的意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处理地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意识倾向,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 38×(25+75),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谈谈用两种方法计算的体会,说说“为什么运用了运算定律反而复杂了?”错误四:干扰性错误 错题例选: 378-136+164 = 378-(136+164)= 378-300 = 78 成因分析:

简便计算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凑整思想”。“凑整”能使计算简便,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由于受数字的干扰,学生容易出现违背运算法则,盲目追求“凑整”。如上题中,学生因看到 136+164=300,就误以为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不仅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上题中的错误主要来自算式本身数字的干扰,针对这类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地学习态度,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

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 学......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总结王宏丽李国富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让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清楚的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摘 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数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小数计算典型错误 小数 成因 简便 小数计算典型错误 小数 成因 简便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