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语文答案_扬州中学高三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语文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扬州中学高三语文”。
高三年级开学检测参考答案(2018.2)
1.C(“静谧高雅”中,“静谧”指环境安静,“高雅”指格调高雅,在本题中只能修饰潇湘馆,排除AB;“幽怨含情”指含幽怨之情,可联想到“眉目含情”,故只能修饰“眉眼”,可排除BD,可得出答案C;然后将“纤弱清丽”代入“倩影”处,“哀婉缠绵”代入“哭泣”处,合理。)2.C(A项不合逻辑,应将“切忌不要”中的“不要”删除;B项句式杂糅,“的内因”和“所导致的”保留其一;D项成分残缺,应在“民间艺术”后加上“机构”。)3.D(A项对联与“服装”无关,B项对联内容太宽泛,C项从“丹青”、“粉黛”可以看出指的是绘画。只有D项“云霞色”与“锦绣裳”与服装店相符合,故选D项。)4.C(解析: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排在②的前面,据此可排除D项。)
5.B(漫画中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漫画涉及环保话题,人类破坏环境,以为是征服了自然,取得了胜利,其实人类将自食恶果。标题“这不是胜利”更点明中心:这不是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6.B(B项“并”,一概,一同,都。)7.C(参加会试的应考者为举人,而非秀才。)8.(1)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宜、之、乃各1分,句子意思1分。)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以、齿、傲睨各1分,句子意思1分。)
9.敢于进谏、忧国恤民、至诚至孝、尊师敬长。(正直公正、博学广识、品性高雅亦可。)10.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分)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2分)
11.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答出
任意三点、意对即可)12.(1)无案牍之劳形(2)肇锡余以嘉名(3)辩乎荣辱之境(4)挟飞仙以遨游(5)砯崖转石万壑雷(6)呕哑嘲哳难为听(7)多钱善贾(8)知止不殆
13.(1)从内容上来说:①交代了女匪的成分(队伍多由穷苦出身的姑娘组成)、特点(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②交代了女匪首的身份,引起阅读兴趣。(2分)
(2)从结构上来说,①开门见山,点题,②为下文写女匪们对陈州首富七夫人之子实施“绑票”这一情节做铺垫。(2分)
14.(1)女匪悉心照顾关爱七夫人的孩子,孩子对女匪的依恋胜似母子之情。(2分)(2)生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养母多,孩子自然对生母没有对养母亲。(2分)15.(1)大家闺秀:秀丽、端庄,知书识礼,文采照人。(2分)
(2)爱憎分明: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虽是绑匪,却对孩子充满了慈爱。(2分)(3)精明干练:分工协作,指挥若定。在女匪中颇有威信,俨然有大将风度。(2分)16.(1)符合人物性格。①母爱深沉,她情愿做任何事来换回儿子;②七夫人有超出一般女性的学识和见解。(2分)
(2)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①看到孩子与女匪有情感依赖之后,七夫人想学习亲子之道,真正夺回儿子;②她与女匪之间建立了基于母爱的信任。(2分)
(3)有利于突出作品主旨。①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七夫人、女匪)②凸显了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超越是非得失的人性之美。(2分)
17.(1)有争议,说明该成果挑战了既有的规则,在争议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可以实现创新。(2)无争议,可能利用了权势,意味着没有进步的空间,或者本身缺乏创新。(每点3分)
18.(1)首先提出“无争议陷阱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这一观点,并加以阐释;(2)接着从社会环境和创新者本身两个方面分析“无争议陷阱”存在的原因;(3)最后阐述如何正确地对待“创新者”,同时要防范那些制造陷阱的人。(每点2分)
19.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1)国民的心理习惯中固有的“无争议陷阱”,人们习惯用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思维标准评议余秀华的作品。(2)余秀华其人其作品本身的不完美,她的创作也并不遵循世俗的规范,这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社会也缺乏理解与包容。(3)现今中国社会上有为数很多的小人,他们常以“争议”为名来扼杀余秀华这样的创新者,制造争议人物,自己却避开争议。(每点2分)
20.参考立意: 打手电筒的人:
1.态度上:智者不要总是居高临下,高傲地帮助别人其实是种伤害 2.方法上:光明应该引导人们走向远方
3.关系上:不适当的帮助常常适得其反;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引导 被照射的人:
1.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 2.要勇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
3.要善于利用别人给自己的有利条件,从而获得成功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一概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潘耒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臣及潘耒最为出名。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21.(5分)汉 魏 风 骨/ 晋 宋 莫 传 /然 而 文 献 有 可 征 者 /仆 尝 暇 时 观 齐 梁 间 诗 /彩 丽 竞 繁 /而 兴 寄 都 绝,(每处1分,多画不给分)
22.(2分)曹操、曹植、曹丕。(答出其二即可,各1分)
23.(3分)指代《咏孤桐篇》(1分),因其具有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各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的风骨传统,晋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了,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还是可以找到证明的。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浏览齐梁间的诗歌,觉得那时的诗歌创作都过分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总是长叹不已。追思古人(诗歌的“风骨”和“兴寄”),常常担心浮艳绮靡文风沿袭不断,而风雅的传统不能振作,因此总是耿耿于怀。昨日在解三处拜读了您的《咏孤桐篇》,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语言鲜明精练,音韵铿锵动听。于是心胸为之一洗,耳目为之一新,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涤荡了心中的沉闷之感。没想到又在您的大作中看到了“正始之音”,这真可以使建安诗人们发出会心的笑意。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5分)B D(B项:是许攸,不是审配;D项:“狂人病愈”,也就失去了反抗性。)25.(10分)(1)(4分)尤二姐吞金自杀,贾琏向王熙凤讨银子给尤二姐治办丧事未果;(2分)开箱寻梯己钱又不得,不禁伤心痛哭,平儿于心不忍,就偷拿了二百两银子给贾琏应急。(2分)
(2)(6分)父亲贪婪吝啬,嗜钱如命,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亲情;母亲善良隐忍,可惜过早离世;恋人查理远走印度后背弃了欧也妮;嫁给公证人的侄儿德·蓬丰,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一辈子在孤独中终老。(答出三点即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6.①形体健康丰满;②面容慈祥(或:面容亲切、面容和蔼);③姿态安稳;④面相、体貌与职责相适应。(一点1分,共4分)27.①儒家思想渗透进佛堂,与佛教同化合流。②社会具体形势的变化促使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发生转变。(一点2分,两点5分)
28.①唐代雕塑追求与现实生活相适应,拉近宗教与世俗生活的距离;②唐代雕塑追求服务于政治,拉近宗教与儒家伦常的距离。(每点3分,共6分)
扬州大学夏令营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摩擦力 名门旺族 对称(chèn) 殒(yǔn)身不恤 ..B.挖墙脚 转弯抹角 隽......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8月开学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摩擦力名门旺族对称(chèn)殒(yǔn)身不恤 B.挖墙......
江苏省淮北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工 作 计 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在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
(语文)江苏省海安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阶段检测(四)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
江苏省丹阳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