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医改_新医改个人解读
解读新医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医改个人解读”。
解读新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也是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公立医院改革标明了方向,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解读新医改
1.公益性为公立医院改革标定航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
同时明确,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因此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据《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我国有公立医院1.6万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2%,拥有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87%多。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面临着经费不足、自谋生路的压力。最近几十年来,因为“以药补医”机制,形成了扭曲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目前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题的正道。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基于保障公民基本健康权益而必须承担的职责,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2.完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有效保障
《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也是恢复医务人员尊严,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根本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3.鼓励地方探索医师多点执业
《意见》指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方案》提出,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
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注册医师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事实上,近年来这一规定有所突破,许多专家都有到外地执业的经历。
在2009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北京市率先提出了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框架,要求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鼓励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望,可以在业余时间到社区去坐堂行医或者开设个体诊所。
实施方案也提出了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医师多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开展医师的多点执业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大前提下,立足本地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4.特需服务比例不得超过10%
《意见》指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
《方案》提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过多设置一些VIP高级病房、特需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引起社会争议。
业内人士指出,对公立医院设置过多的特需服务进行限制,是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一项举措,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紧缺的公共医疗资源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5.部分公立医院将转制为民营
《意见》提出,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方案》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医疗市场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需要有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也要有符合高端人群的特殊需求,因此,现实中需要有医院为这部分高端人群提供服务。
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按照要求,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实施方案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6.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先行
《意见》指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方案》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改革尚无具体做法和现成经验,因此需要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以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
近期,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方案,各地将按照方案要求,选择试点地区和单位,在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配合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二、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框架初定
4月17日,北京市卫生局召开2009年医政工作会,部署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规划,拟按照区域医疗共同体思路,重新整合全市医疗资源。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框架”初定。二级以下医院将变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护理院、康复院,承担居民的防病保健、常见病诊疗、大病预约转诊及手术病愈后的康复、护理等职责,缓解就诊者全部拥挤在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矛盾。
1.居住区组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在北京城每30万-50万人口的居住区,由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几家专科医院、护理院和康复院为主要元素,组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将不仅只有公立医院参与。在北京市卫生局选定的护理院、康复院试点中,不仅包括政府举办的北京市第二医院,还有原二七机车车辆厂医院改建的颐乐养老院和民营资本开设的英智康复院。
2.护理院、康复院可小成本改建
护理院和康复院与医院不同,不占用大型医疗设备,不需要专家,利用目前二级以下基层医院的现有医疗资源,即可小成本改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以及对大医院评价和收入机制改革的经济杠杆,有望引导在大医院拥挤、滞留“压床”的患者,及时转至周边小型医疗机构,获得细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从而缓解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进一步盘活有限的大医院专家资源,为更多大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3.大医院负责与社区卫生网对接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规划,今年年内,北京市的大型综合医院均将设立全科医学科,负责与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对接,保障社区全科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与大医院一致,同时,还要确保经社区转诊的疑难重症患者,能够便捷获得专家诊疗服务。本文由:北京儿童医院挂号看病服务网
收集整理编辑http://http://
浅谈对新医改的认识摘要今天的世界各国政府,为人民提供各种必须的服务、建立福利国家是基本方向。而中国的医疗状况十分堪忧的,但相反,中国政府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医疗援助开展得......
新医改方案全文解读1.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在《意见稿》中,提出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医疗......
中国医改计划的出台会为我们实现保民生这个目标提供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做工作,必须逐步地进行更多制度的改革,能够在近期内完成......
医改要咬定公益不放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改始终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医疗卫生是公益事业还是产业?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在哪里?能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对新医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大学生在新医改方面的了解程度,我们对其作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对新医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