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论文_新医改药改论文
新医改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医改药改论文”。
新医改下医学生定位和机遇
王家旭
(2012级4班,学号201220232)
[摘要]:新医改中的“建立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基层”等政策为当今医学生的事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同时,新医改的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等政策对医学生择业就业的定位,实现医学生人生价值也带来了很大的反响。定位源于对当前就业现状、国家的政策以及自身发展等的思考;机遇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 做好定位,把我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模式变革的契机,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医学人。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机遇;就业 1.当前医疗现状及就业现状 1.1医疗现状
我国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我国看病难的症结,不是大医院不够,而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太弱。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然而,农村卫生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农民不断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之问的矛盾还很突出.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使得我国约7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低,区域分布严重失衡,城乡、区域差距明显,基层卫生人员学历低、技术职称低、专业素质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而且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1.2基本原因
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而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的根源。而国家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公益性质淡化;药品虚高定价,审批、生产、流通、购销混乱;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已参保病人自费比例过高,是造成“看病贵”的关键。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偏远农村地区看病难现象凸显。1.3就业现状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医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沿海与内地之间差距很大,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医学毕业生过度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在城市中就业难的问题异常突出,而另一方面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人才相对匮乏也异常突出。加剧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据统计,医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综合和专科三级以上医院就业9.45%,综合和专科二级以上医院就业42.55%” [2]。许多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为了留在大城市而考研考博,于是读研成了最主要的就业途径之一。2.了解新医改政策及其成果 2.1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据政府报告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普遍流向县市一级医院,市级以上医院所占比例减少。各级医院门诊就诊率普遍增加,广大名群众能够就诊。
2.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同时还强调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3.新医改中寻定位
当前医学生就业取向考虑的因素,“薪酬问题77.68%,地理因素42.15%,行业前景51.65%,个人发展问题53.31%,选择稳定的保障48.84%。大多数(约占90.o3%)的学生就业取向是综合二级以上医院和专科二级以上医院,愿意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就业的人数却寥寥无几。64.30%的学生主要考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是其主要原因[2]”。
然而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政府“必须做到工作重心下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3]。政府的财政向基层倾斜,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及技术完善,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待遇大幅提高,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已全面铺开,基层医院就诊率增加。据调查了解,基层医院的住院率同比以前高了3倍,初步改变了普通群众“小病拖大病,大病看不起”的局面。因此,在当前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在基层单位会迎来广阔的就业前景,新医改为面向基层医学生带来的许多机遇,特别是在县一级的医院,待遇有保障,发展空间很大,可以说是广大本科毕业生较理想的定位。
同时,新医改强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以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科技的创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其培养需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实践,必需的支撑条件:科研条件,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设施设备、科研经费等;导师队伍。在目前以上培养条件基本集中在省会一级的大城市,而且东西部、沿海与内地,各地培养条件差异较大,基层工作者要从事科研研究工作难度很大。因此,有志于从事科研研究工作的最好选择有科研能力的医院,最好是医科院校附属医院。4.完善自我与把握机遇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要迎接好新医改的挑战,把握住当前广阔的就业机遇,把自己培养成符合新医改需要的技能过硬的全科医师或者是研究型人才,关键在自己的努力。当前医学毕业生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薄弱 ,概念模糊;临床思维不够科学 ,易受表面现象制约或干扰;不善于和病人沟通,临床操作技能不够扎实而且实践不足等。据调查“毕业生对自己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表现在:病史问诊均选择熟练掌握或基本掌握;体格检查、内科操作、外科操作、实验室检查分析大多选择基本掌握,外科操作选择熟练掌握的相对较多;急救、影像诊断、心电图读图选择
[4]没有掌握的高达四分之一,以影像为甚”。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表明,截止2010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4.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3.9%。我国注册全科医生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而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5]。
因此,一方面,医学生要有强烈的把握好学习机会的主观意识。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主动性,是把这些宝贵学习机会转化为实质能力的必要条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研究型人才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好的记忆力、高度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这些能力之上形成的个人创造力,具备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研究型医生,还应该具备必要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好奇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必须勤奋好学,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不畏艰险,追求真理;具备深厚和宽泛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宽广的科学视野。另一方面,医学生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职业精神结合起来,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较高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于海泉,张炎冰,王淑慧.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卫生管理,2012,19(7):140 [2] 车忠强,李淼晶,刘兰涛.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取向相关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50-51.[3] 李克强,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J].求是,2011,(22):3—10.
[4] 傅晓敏.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践技能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79 [5] 叶利军.新医改视野下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8):85 [6] 张俊义.从新医改中看面向基层医学生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73—674.
中国医改计划的出台会为我们实现保民生这个目标提供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做工作,必须逐步地进行更多制度的改革,能够在近期内完成......
医改要咬定公益不放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改始终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医疗卫生是公益事业还是产业?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在哪里?能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对新医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大学生在新医改方面的了解程度,我们对其作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对新医改......
有关新医改的几点思考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
浅析新医改政策一、“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降低虚高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