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论文_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
组织文化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11级《组织文化》期末考核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王朋
摘要:社团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是校园内的一个群体,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性。本次主要是对绍兴文理学院的社团调研,让我们了解社团文化的现状,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调查社团的基本情况、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社团的活动情况三方面来发现社团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以此,使我们对大学生社团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社团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文化;问题;对策
前言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细胞,影响着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变量——社团文化,在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遵循专业性、娱乐性、趣味性等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自发建立起来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它鲜明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知识,渴望理解,完善自我的时代特点。如武才娃支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单靠学校的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要求。高校蓬勃兴起的各类大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1王晓先认为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培养功能、促进功能、社会功能、激励功能、专业文化拓展等功能。彭浪则认为学生社团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子系统,它的凝聚功能、教育引导功能、调节功能、涵化功能对繁荣校园文化有重要意义,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应在分析社团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遵循一定原则,通过增加硬件投入及设计好软件两方面来加以改进。3
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类似的课题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社团文化以讲座、智力开发、学术研讨、社团刊物、社会调查、信息和服务输出等各种活动为媒介,体现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本次我们的研究方向是社团文化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调研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方面、社团基本情况方面及社团活动方面。通过广泛的调查问卷发放与收回,举行访谈和座谈会,从而提出这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与众不同的是我将这三方面互相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社团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选自《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选自《 大学生社团文化传承的探索——以环保社团为例》,《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3选自《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功能浅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1社团的基本情况方面
1.1社团的规模
社团的发展受到了社团内部及其外部的影响,逐渐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社团文化。以下研究是社团本身的建立情况:现阶段社团的规模是以中小型居多,如果规模过大对社团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章程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俗话说规模大了不好管理,这的确是真实的原因;规模太小又不会使社团在一定的方向有所发展。这样的情况下,现存社团多为中小型的社团,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这是对于现阶段社团发展的一个正确的选择。
作为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而自主成立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一直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团队而存在。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中,学生社团在进行教学改革,推广素质教育,实行学分制自主学习模式后日益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大学生活,也成为大学课堂教育的一个良好延伸。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本身是了解社会,参与学校建设的一种途径。无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出发,还是从健全学生人格的角度考察,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总的来说,社团承担着如下几个功能:服务同学生活,陶冶生活情趣;延伸课堂教育,培育学术热情;反映社会实际,激发青年豪气;参与学校管理,履行学生责任。
1.2在社团的经费方面
多数社团靠前期以及中期加入社员的缴纳费用来维持社团的正常运作,有些个别的学校重点社团会采取和学校合作的方式,而这些社团一般是集中在公益团体和服务性团体,这些社团都对学校以及当地的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的经费问题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和担心。而那些主要是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社团就主要抓住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就使得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自主缴费。对于学生自己缴费的这种方式却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因为我们认为缴费过多会引起社员对于社团一种不满的反应,反之缴费过少也会对社团进行活动产生一定的限制性作用,越多的缴费,社员对于社团发展的期望也就要求更高,这种尺度需要一定的研究,要既能保证社团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也能不使社员失去信心。还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良好的策划,自行争取外部赞助,这样可以利用外部的力量来可以使社团的经费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做些良好的活动策划会使得赞助的企业或者个人有一个很好的收获,这样能增加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和方式。
1.3在制度的方面
社团的制度一般反应的是正在完善过程中,所以我们对于社团的内部完善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制度是一个团体可以进行经济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对社团进行整体的治理,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来使社团向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在社团档案建设等方面,我们认为,针对目前大部分社团出现的资料档案丢失、不健全的情况,要建立社团历史档案与会员档案;搞活动、出刊物,材料都要保留;会员在社团内参加的活动也要写入学生档案;做好社团人员换届交接工作的同时注重品牌活动。建议“每一个社团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活动,搞活动时社团间应联合起来,多听听同学们的声音”。在新社团申请方面,要考虑到社团的生命力、发展空间和影响范围等问题。
社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建设,具体来说,要设计长效管理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协调能力,将制度化管理作为社团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致力于为各个社团构架一个公平有序的舞台。同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原有管理规范,强调社团活动以规范为前提的自主和自我协调。
管理人员的负责程度对于一个社团来讲也是很重要的,管理是需要人来进行的,一个良好的管理人员素质加上其自身的道德品质一定会在社团的整体布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管理者的管理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社团必定能向更加积极和美好的方向进发展。对于社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8%同学的认为社团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思路和眼界都不是十分的开放社团的整体态势比较平庸。47%人认为有一定的活力,可以对于社团的创新功能进行开发,使社团朝着健康的水平和态势进行发展,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是消极的表现。任何一个社会或者学校的团体都是有不完善到完善,经验不足到经验老道,所以只要制度逐步完善,管理人员的用心,必定会在社团的建设方面有一个更大突破。其次反映出的一个问题是社团指导老师没有良好的影响力,导致社团的知名度降低,当然知名度不仅仅是依靠这一点。知名度是有以下几点决定的(1)社团活动的良好实施和产生的影响力(2)指导老师的推荐和耐心细致的指导(3)社会的其他帮助
所以要保证社团的良性发展就要的在聘请指导老师上下到功夫,这样可以对提升社团的总体现状和促进社团健康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推进作用。就社团目前的制度情况来看,我们现阶段采用了很多有效的管理方式,比如说对社员实施统一的管理,对社团发放证件,等等。
2学生的个人情况方面
2.1学生参加社团的原因
从总体情况来看,同学们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而且一般都不会参加太多,说明同学们都有理性,有目的,有针对性,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等实际情况来参加。尤其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刚进入大学,学习课程少,课余时间多,压力小,而且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也特别强,而大
二、大三的同学,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对社团活动的热情也就相对的减少了。
2.2学生了解社团的方式
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还处在懵懂期,对于社团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而这时候学长学姐们却在为社团纳新。为了让新生们更好的了解每个社团的情况,找到自己的所好,学长学姐们都为自己的每个社团制作出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海报,而这也成了新生们了解社团的主要途径。其中有46.2%的同学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认识了解社团,进而加入社团的。学姐学长们这时也已经算是“过来人”了,在学弟学妹们面前有了一定的声望,学弟学妹信任你,把你作为榜样,向你请教经验,因此,学长学姐们的介绍,成了新生们加入社团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中有20.5%的同学就是经学长学姐们的介绍加入社团的。其次,同学们加入社团的方式还有受周围同学的影响,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等等。
2.3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根据调查显示,70%的同学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其所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参加社团有65%的同学认为参加社团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开拓眼界,增加课余知识;有62.5%的同学认为参加社团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然而,只有20%同学参加社团是为了学习专业的知识。其余的就是看别人参加,自己也就参加了,这就是所谓的随大流,进来了之后不知道干嘛,还好这毕竟是一小部分的人而已。21世纪的大学生积极乐观,兴趣广泛,办事有主见,学习不拘泥于书本本身,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过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
2.4学生感兴趣社团
调查结果显示,在种类繁多的社团中有37.5%的学生会选择学术科技类的社团,说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有37.5%的学生选择文体艺术类,说明兴趣爱好对口也是很重要的;28.7%的学生会选择公益服务类活动,说明现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感恩是个永恒的话题,奉献永竭不衰,现在的大学生竟还有这么一部分人专门参加社团来奉献爱心,实属不易。16.3%的学生会选择社会实践类的社团,我们不能总是把知识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的知识上,而更应该把它付诸于实践,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举办社会实践类的社团也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学生参加社团的类型还是比较丰富的,这有利于社团文化的多样化,丰富社团文化。学生参加创业实训类的社团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应该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所致,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最主要的,是社团本身的问题,社团管理松散,活动少且活动质量不高,不能真正教会同学们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或不能带动同学们去自主创业。创业可以减轻同学们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因此我认为,学校应该注重这方面社团的发展,加强社团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社团的制度;社团负责人也可以邀请一些创业很成功的学姐学长或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来演讲,讲述自己的创业过程和心得,并且给感兴趣的同学一些意见和建议。
3社团举办活动情况
社团活动是社团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团都是通过一系列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社团活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单独看活动的话,它要有完整的形式,一定的内容,组织人员和参与人员。而现今的社团活动在这些方面的情况并不如人意,以下就是调查的社团活动的情况:
1)社团活动举行的频率:有约68%的受调查者所参与的社团举行活动的频率在每月一次,或者更频繁。剩下约32%的受调查者所参加的社团举行活动的频率为每学期两三次,或者更少,甚至没有。
2)社团活动的参加情况:有45%的受调查者参加社团活动比较积极,去的次数比较多。但有55%的受访者较少或者很少去参加社团活动。
3)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质量评价;有52.5%的受调查者认为所参加社团的活动质量比较好,但其中有46.25%的受调查者认为活动较少,另外有47.5%的受调查者认为所参加社团开展活动的质量较差。
4)学生对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氛围活跃作用的评价:有72.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团活动对活跃校园文化气氛的作用较大,有27.5%的受调查者认为作用并不大,甚至并无作用。
5)学生对于参加的社团的满意程度的调查:有55%的受调查者对自己所参加的社团比较满意,有45%的受调查者不太满意自己所参加的社团。
6)学生认为社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1.25%的受调查者认为问题在于社团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只是一种形式,有27.50%的受调查者认为社团的管理方式有问题,不够正规,有21.2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团内部腐败是最大问题,有21.2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问题。
4社团存在的问题:
4.1社团举行活动的频率不太合适,次数有点偏少。
社团的存在意义就是用活动去影响参加和没参加活动的人,让他们通过活动给与他们的影响或者整个社团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使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举行活动的频率不合适,特别是举行的活动偏少时,就会使这种影响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毫无影响。而此次调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所参加社团举行活动偏少,这说明社团活动已经到了调整社团活动举行频率的时候了。
4.2社团活动举办的实际情况不理想
此次调查中55%的人很少参加自己社团举行的活动,只有小部分的人经常 7 去。社团的活动往往是冷冷清清,参加者寥寥无几,甚至连社团的工作人员都很少参加。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不高已经是现在社团面临的普遍问题。
另外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也普遍反映社团活动的质量不高,只有52.5%的人认为所在社团活动质量比较好。其他则认为社团活动只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最后是参加者对所参加的社团感到不满意,只有55%的参加者满意自己所参加的社团。社团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
4.3社团的本身被不好的风气所笼罩,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超过78%的人认为社团的主要问题有社团管理方式上,活动内容上,内部腐败上。这些问题造成整个社团没有一种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去影响参加者,这也使社团的存在成为摆设,缺乏生存下来的意义。
5解决方案和措施
5.1根据社团自身的特点决定自己举办活动的频率
每个社团都有不同的特点,活动有大有小,所以举办的难度也有强有弱,不能强求每个社团都要一样的经常举办活动,以求长期持续的影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型的活动可以较少的举办,而小型的活动举办应该较频繁些。而且尽量定期举行,这样才能产生效果。
5.2社团的活动进行要认真的安排,充足内容,而非形式。
社团活动内容的决定是社团的关键,对学生的影响也全在活动当中。组织者在选择社团活动的内容时一定要慎重,并且可以做一些调查,看看学生们对什么样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是社团活动充实起来,具有真材实料,并且举办出新意,让学生们积极参加,乐于参加。
5.3对社团文化氛围进行整合“要想影响别人,必须先做好自己。”社团的内部人员,即活动的组织者不仅在活动中影响他人,而且在活动中,在社团这个组织中受到影响。社团内部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因此一定要是社团组织内部具有好的文化氛围。社团内部可以指一些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与感情联系。并且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共同把活动办好,把社团办好。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五号宋体)[2]苏国柱.关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5):34. [3]陈德昆.高校宿舍文化内质性育人功能与作用显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421.
[4]罗兰;;大学宿舍文化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5]王维;高校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周文超;辛崇萍;;浅谈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个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7]张姗姗;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王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王南甫;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朱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1] 陈琳;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2]胡海燕;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3]董丙剑;;浅谈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菏泽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4]陈德昆;;浅析宿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凝练作用[J];华章;2013年07期
[15]许军华;;依托学生公寓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1期
[16]周如东;;高校立德树人运行路径的选择[J];煤炭高等教育;2014年04期
[17] 韩芳丽;周如东;;基于教育根本任务的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年06期
浅议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比较日美成功企业的经验后,提出的经营管理新理论,是指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
论组织文化与组织发展内容摘要: 组织文化就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同类组织的特色,属于亚文化范畴,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同时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 对于任何一个社......
企业文化的观后感09汉本4090714104卢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那就只是一个空壳子,即使......
一、组织文化简介1、概念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
浅谈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广义: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中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两部分 。组织文化狭义: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