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作文训练4及点评正反观点共_高三第四次作文训练题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届高三作文训练4及点评正反观点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第四次作文训练题”。

2017年高考作文训练及点评

高三作文训练4及点评 正反观点共6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 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学习在己,岂能为铜臭缠缚

近日,某校将奖学金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外加一本荣誉证书,并把取消的金额转到了“扶贫助学金”的总额转到账户上。舆论对此褒贬皆具,而我赞成该校的做法,学习在己,岂能为铜臭缠缚。(引述材料+观点)

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将奖学金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可以是学生更专注于学习而非所获奖学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金钱观,从而“完成他的人格”。此举可谓回归了教育的本质,虽说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背景下是一股逆流,但不少学生会为此受益匪浅。(名言引用恰当)

其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还能使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减轻过重的负担,这是校方对寒门子弟的“人文关怀”,这种利人利己的措施,何乐而不为呢?(换角度论证分析)

有的同学认为“奖学金才1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或许他们认为,高额的奖学金会给他们带来动力,使自身更有耐心和毅力刻苦学习。但这样的言论和想法暴露出来的是“拼搏为钱”这样肤浅荒唐的学习目的,周恩来先生在年少时曾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自身的努力,周恩来先生终成一代伟人,“为了发财而读书”、“为了当官而读书”这样的读书目的要远劣于“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祖国的崛起而读书”。而在此背后更深层原因恐怕是正确价值观的缺失和人心的浮躁。要知道,人之所以为人,在与会用大脑思考,对所存在的环境有求知的欲望。但在这个日益浮躁的世风下,连求知的欲望都被功利心所淹灭。(预设反方,分析原因)

作为学生竟大言不惭的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一个读书人的悲哀!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与外界物质条件无关”的观点。对于动力容易丧失的问题,我们不妨用另一种角度看问题,尽一己之力扶贫助学不也一样可以是学习的动力吗?

莱根谭》有言:“世人为荣利所缠缚,动曰尘世苦海……”而学习被铜臭缠缚,则会背离初心,学而无获。学习在己,莫为铜臭所缠缚。(归纳重申论点)

总评

本文可谓是高中作文要求的“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名篇,表达了“学习在己,莫背离初心”的意思。

信手拈来的援引能力,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高妙意境的营造,表现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才情。如此佳作,当与众共享!

(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二:

以利为辅,奋力拼搏 近日,某校将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该事在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对此我想向校长建言,奖学金的取消实为不妥之举,奖学金存在的意义本身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而非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利为辅,奋力拼搏从来都不失为人生道路上一种值得赞赏的学习态度。(材料+立场+论点)

动力与目标,乍一听起来二者似乎并无不同之处,实则不然,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我们尽力之后特别想要实现的愿望,也正因如此,遭受挫败之后我们会沮丧、会悲伤。但奖学金果真是这样的“目标”吗?答案是否定的,包括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对于奖学金并没有极其强烈、非得不可的欲望。我们会因为奖学金的存在而拼搏与奋斗,但我们不会因没能拿到奖学金而感到痛苦或懊悔。而这,才真正体现了设立奖学金的意义所在。(分析有条理)

“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这是该校一名学生的原话。我们固然会抨击他意志薄弱、不思进取,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该名学生一样持相同想法的定然不在少数,这些学生中或许就存在着对学习存抱疑虑,时不时便摆出一副“读书无用论”的反智主义面孔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奖学金的设立恰恰证明了社会大思潮对于学习一门专业知识的重视与推崇。因此,如果奖学金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奖励,可有可无,那么中国高校的学风只怕要在历史的年轮中逐渐崩摧了。(预设反驳,并分析原因一)

或许有人认为,取消奖学金是正确的,因为这可以避免学生“以获得奖学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事实上,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站不住脚的。难道取消了奖学金学生就能心无杂念的好好学习,全然以享受读书的乐趣作为精神食粮?并不见得。相反,失去奖学金的鞭策,或许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将会因此陷入怠惰。趋利避害,人性使然,我们没有必要回避。(再次预设反驳,分析原因二)

进一步说,这些人之所以会支持取消奖学金的决定,更深层的原因,恐怕就在于他们将金钱当作万恶之源,认为受利益驱使的学习是十分荒唐的,于是对其加以贬斥,认为奖学金的存在是不合理的。但实际上,金钱无罪,有罪的从来都是罪恶的人心与肮脏的人性。对金钱本身加以否定,实则却是本末倒置、偷换概念之举了。奖学金亦是如此,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对学习勤奋刻苦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褒奖,在更大的方面,更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与鼓舞。支持取消奖学金决定的一类人,夸大了金钱的危害,却选择性忽视了金钱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揭示深层原因,文章精彩点)

愿校长能够仔细考虑我的建议,对奖学金的规划做出更好的选择。

总评:

本文是一篇精彩、规范的议论文。作者善于有条理地分析归纳,逐层反驳,论证说理如同海浪一般,层层推进,让人无可辩驳。挖掘深刻,有提升文章发展等级的画龙点睛式的提炼语句,更有文学色彩极浓的典雅书面语辅之,怎一个“好”字了得!(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三:

不以金钱论优秀

近日,某校学生在对学校给学生仅发一块钱作为奖金进行吐槽,认为就1元钱,还不如不发呢,而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钱的数量作为学习的目标,对此各有各的看法。我认为只看奖学金而学习并非正确之举,奖学金的数目不应是我们努力学习的判定书。(明确亮出观点)

一块钱的奖金,在学生们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认为这不如不发呢,有的网友认为,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取得优秀成绩后,就应取得一些奖金作为鼓励,而不仅是一块钱,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所在。其一,奖学金重在激励人继续“向上”不在于“奖”,不应让激励被奖励束缚。其二,一块钱的奖学金可以让我们保其本心去学习,而不至于让我们求学之路上布满利益。而现在的我们仍处在青春时代,不应变得唯利是图,奖学金制度有着它悠长的历史,那“一块钱奖学金”的制度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既有了奖励的体现,又能够倡导求思进取的正能量,不禁让我为学校的做法而点赞。(多角度分析)

弗尔尼亚·伍尔芙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不应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而该学校更是懂得了每位学生应是一只在人生路上展翅高飞的雄鹰,不应因外界现象的改变而忘初心。(引用名言论证)

学校给优秀的学生发了1块钱和证书作为鼓励而把余下的钱放在扶贫助学资金上,这种做法不得不让人赞叹此举措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本证书虽只是几张纸却能留下优秀学生的痕迹,为助学金却能够扶持家庭困难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而在我看来,更深层的原因应是该学校不想让学生在学业上受到利益化、商业化的侵染,学生应在自己的必修课上不断的求思进取,不以金钱论优秀。(从奖学金的去处辅助论证)

“一个人不怕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坚定自己求思进取的心勇于攀登,这应是对学生最好的诠释。

不以金牌论英雄,不以数量论优秀,相信自己,不是仅有金钱才能衡量人的进步。(总结收束全文)

总评

这是一篇行文严谨的议论文,作者从“学生在对学校给学生仅发一块钱作为奖金进行吐槽”的话谈起,明确提出了论题。接着分析深意,引人思考。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恰当引用名言,从多角度分析,论述深刻、说服力强。(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四:

治学何必淡泊名利

本校将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此事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对此,我认为:治学不必泊利。(引述简洁,观点鲜明。开端惜墨如金。)

首先,奖学金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学生,是对学生的奋斗与刻苦的学习的认同。因为奖学金的数额可观,所以它不但是对获得者的褒扬,更是未获得者的催化剂,让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起到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营造更浓郁的学习气氛的作用。勿需取消,变为一元的形式。(陈述理由一:设立奖学金目的角度)

其次,学习之事在于个人,奖学金只能作为一种鼓励。通过努力而获得奖学金就将其定义为“唯金”而不“唯学”未免有些牵强与武断。学习的路上充满艰辛与困难,想要学有所成,就需要更加的努力,奖学金作为一股能量与动力,助学子们披荆斩棘又有何不可呢?(陈述理由二:奖学金的作用角度)其三,因学习而获得的奖励应该为人们所认同而不是担忧。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果,不应该被带上“唯金钱”的高帽而被指责。(陈述理由三:旁观者角度)

校方把奖学金改为象征性的一元,是为了学生能好好学习,不以奖学金的多少为目标。其深层原因是受圣人的淡泊名利所局限,认为学者应当淡泊名利,不受其他影响才能功成名就。然而,这种观念只是人们对读书人的主观想法,学者,只要心在学习上,不必淡泊名利也能成功。(挖掘原因,体现思考深度)

《白鹿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其作者陈忠实在被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毋需讳言,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反之,在一定场合中还要鼓励人们积极出名获利”。正如陈忠实认为的那样,学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作赢得报酬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对待学子,一定要求其淡泊名利,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论据恰当,语言犀利,体现出时评文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名利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名利。既不需要躲避,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也不需要以此来要求自己,甚至是要求他人,应大方面对。就像鲁迅,虽然写文章痛骂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但是对于蒋介石政府的津贴却能大方接受,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拿他们的钱就是为了好好活着同他们继续战斗。而谁又能说他“唯金”,否认他的成就呢?

学者,志在学习不必淡泊名利,古今中外的旧观念不应成为学者获得劳动成果的枷锁。大胆追求,有野心 的追求,反而会更容易功成名就。

总评

本篇议论文,闪光之处有三:

一、语言精练、富有极强的逻辑论证力量。

二、事例典型、具有集中的说服力。

三、道理合理,逻辑论证力量强。(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五:

不以金钱论学习

近日,某高校学生因奖学金数额少在网上吐槽。此新闻一发到网上,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一时间网友众说纷纭,有支持,也有反对。我认为,学习不应因为奖学金的多少而改变对它的追求。(观点鲜明)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学富五车,往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可令人叹息的是,有人却说学习应与奖学金挂钩,认为每年奖学金数值甚少还不如放弃拼搏。仅因为奖学金才1元钱就认为其不必发,仅因为数值少就失去拼搏的信念,我实在对这类以“奖学金的多少”作为奋斗目标的人感到可悲。究其本质,我认为对奖学金的吐槽实属因为其价值观中的唯金钱论。不以金钱论目标,我们不应以钱作为衡量学习标准的工具。

据悉,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与被奖赏的人相比,贫困的人更需要这笔钱。该校方的做法体现公平正义,体现了“不以金钱论学习”的希望。(驳立结合)

好一个“不以奖学金的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纵观社会当下,众多学生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多了对奖学金的多少、事业好坏的考量。而该校校长将奖学金改成象征性的1元钱并颁发荣誉证书,不正是想让众多学子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习吗?不以外界因素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当今被唯金钱论笼罩的社会里显得尤其珍贵。(正面立论必要性)

翻开史册,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没有将金钱作为衡量学习的工具。宋濂认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于是,于穷东烈风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他没有将官位的大小、俸禄多少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最后终究学得一身技艺。(材料+分析)

学习不应被金钱束缚,应该脚踏实地,为了学习而学习,少一些对名利的追逐,多一些对知识的思考,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方式。

我选择将这篇文章投稿于“学生心声”中,我想,这不仅是我自己的心声,更是广大学生的心声。不以奖学金的数额定目标,撇弃唯金钱论的思想,这对国人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有着更深的意义。(扣题干要求——投稿而作)

总评

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提出了“学习不应因为奖学金的多少而改变对它的追求” 观点。作者在论述时举实例,讲道理。正反两方面论述不以金钱论学习的观点,特别是作者过渡自然,最后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学习不应被金钱束缚,应该脚踏实地,“撇弃唯金钱论的思想,这对国人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有着更深的意义”。(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六:

朝光方能生长

近日,某校将奖学金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为此,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作为学生的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就如同种子的发芽需要光的刺激才能生长一样,学生学习的更上一层楼也需要以奖学金作为催化剂来催化学习。(用比喻方式提出)

在这“一元钱的奖学金”事件中,或许会有人认为不应将奖学金作为学习目标,使得学习的原本意义变了质,但我认为奖学金是对学生辛苦学习的一种回报与见证。它就像农民含泪播种、辛勤劳作才能获得的丰硕果实一样,而如今学校却毫不留情的将这果实带走,将奖学金拿走,这不正等同于在削减着农民劳作的动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吗?若是没有了丰富的奖学金作为学习目标就等同于处于休眠的种子没有了光的引诱一样,学生们的学习就会茫然无措,毫无方向。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更易理解。)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丰富的奖学金能够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让学生们在枯燥乏味的书本中寻求到了一丝丝慰藉与动力,不至于放弃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动力。相反地,一元钱的奖学金能做什么?这会让学生们直觉感到学校的不重视与知识的贬值。自己终日而思,终夜不寝地学习最终没有得到重视与认可。

如若再以一元钱作为奖学金,那么我想此后奋斗的学生将会失去高飞的动力而坠落于地,从此学习将不再是学生的目标,学生也亦不再以学习为主。(深入挖掘,大胆假设)

最终奖学金的设立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作为学生们辛苦奋斗的回报,学校说不应以奖学金的多少来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动力。若这样说的话,不就等同于将奖学金最初的设立意义更改吗?一元钱的奖学金又和没有奖学金的意义从诚意上看有何分别?结果都是削减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奖学金亦是学生们奋斗的见证,是他们奋斗价值的一种认可。(换角度归纳对方做法的荒谬)

曾有一位名人说过:“种子朝光,在光照的催化下方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学子们学习的进步亦需要这种爱心催化剂来催化。”(借助引用名言结尾)

总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全文以“学生学习的更上一层楼也需要以奖学金作为催化剂来催化学习。”一句统领全文,结构清晰,内容深刻,比喻形象、简洁、有力。丰富的例证手法值得借鉴。(指导教师:鲁东)

高三作文训练及点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 2008 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而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时,毕业照主人公安永睿表示完全是始于初心:“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是想圆而是对古生物学喜爱的梦。”据了解,安永睿已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

对于“一个人的毕业照”及其相关内容,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不忘初心

近日,北大的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而毕业照的主人公安永睿表示选专业是因为始于初心,圆儿时的梦。据了解,安永睿已经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引述材料)在我看来安永睿是令人佩服的,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做到不忘初心,不被世俗影响而坚定自己理想信念的人已经不多了。(态度+观点)

什么是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与信念,做任何事都为了自己最开始订下的目标而努力。安永睿就是因为不忘初心,才选择了北大的冷门专业,就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不忘初心可以让我们 坚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最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安永睿就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才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的古生物学专业。(阐述观点)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不忘初心呢?天下不论是多么富贵的人再向上数三代都是贫困的老百姓。富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曾经是个乞丐,有时甚至连一碗饭都吃不上。他当上皇帝以后,极力为百姓谋福利。因为他知道百姓生活的好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的国家就不能称之为国家,国家就更不可能繁荣昌盛。因为他曾经贫穷过,所以现在富贵的他知道什么最重要。同时也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他的初心。朱元璋的成功,表明了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在他爬上更高的山,走出更远的路之后,他仍然能够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安永睿也因为自己的不忘初心坚持梦想获得了留校的资格并成为了直博生,相信他一定可以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上发光发热,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举例论证,回扣材料。)

那我们如何保持初心呢?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与诱惑,但是梦想就在路的尽头,我们只要努力的向它跑去,最后拥抱它,路上遇到的荆棘能算什么?诱惑又能算什么?为了梦想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再大的诱惑都不及梦想的果实香甜。只要最后尝到了梦想的果实,一切受过的苦难都值得。安永睿在选择专业之前也知道专业冷门,对口工作难找,但那又如何?只要不忘初心完成了梦想,那就足够了。(指出做法)

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定梦想的方向,不忘初心。相信我们也可以像安永睿那样获取属于自己的成功。(卒章显志)

本文总体按引、析、议、结展开。开头简洁地引述材料内容表明态度提出观点。中间依题设问,三个问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线索,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完成整个议论的过程,论述观点集中,论证思路清晰。是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考场作文。

(点评老师:桂月玲)例文二

不忘初心

据报道,北大的古生物学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该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都只有一个毕业生。今年的主人公是安永睿,他表示选择古生物学只因始于初心。(引述材料)好一个始于初心。(态度)如今的世界缤彩万分,充斥着太多的利息纷争。许多人都忘了自己的初衷,每天都在追逐名利的路上奔跑。我们应该停下脚步,想想初衷,我们应该向安永睿学习,始于初心,不忘初心。(观点)

为什么要选择古生物?因为热爱,只想圆梦。短短几字是安永睿选择古生物的原因。北京大学,多少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大学,难道不应选择热门,有前途的专业,毕业后找份高薪职业,然后幸福一生?并没有。安永睿只因始于初心,不忘儿时的梦想,便毅然选择了“六代单传”的冷门专业。可如今的大学生学习专业只为了找工作,盲目放弃,委曲求全,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最初的梦想,最终庸庸碌碌,蹉跎一生。

为什么没有追利而跑?在现代社会,追逐利益仿佛是我们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三鹿奶粉被曝出使用三聚氰胺的消息使多人惶恐不安。无论是三鹿奶粉,还是瘦肉精等诸如此类的事件频发,表明了他们已忘初心,利益至上。而安永睿等人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流,让人们知道,世上原来还有人不忘初心,坚持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唯利是图。安永睿的不忘初心,是我们所缺乏的,应学习的。

为什么可以坚持?即便选择了专业,还是有许多机会可以转专业。一个人的班级,一个人的课堂,很枯燥乏味、很疲惫不堪吧。可安永睿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不忘初心。假设安永睿在别人的目光中投降,随波逐流,那么,古生物学应不复存在了吧。那么,我国的古生物学可能后继无人,无法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因为安永睿不忘初心,坚持了下来,并未随波逐流。

(联系实际,分析现实,这是文章的拓展点,表现出作文的针对性、教育 性、目的性。)

雄鹰之所以可以翱翔高空,是因为不忘初心。

寒梅之所以可以绽放幽香,是因为不忘初心。江流之所以可以奔流不息,是因为不忘初心。

不管你处于什么阶段,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多么困难;不管前方的路多么迷茫,请你记得内心最天真的想法;它可能是你的一个理想,一个热切期盼,不管它距离你有多么遥远,中间有多少的千山万水、艰难险阻,都请你不要放弃,倾听你的内心。因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创造出属于 自己的辉煌。(结尾总结,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总评:本文的特点是就事论事。题目《不忘初心》能够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准确精要,成为点睛之笔。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主体部分紧扣事件具体分析,集中精力论透一点,结合社会现实对比论证,入情入理不偏激。结尾排比增强气势。(点评老师:桂月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甘于平凡

钢琴大师格拉芙曼说:“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是的,中国孩子从识字起便时刻受这种思想熏陶。父母、老师,社会给予孩子们无限的厚望,使孩子们倍感压力!而我觉得人生未必非第一不可,很多时候,我甘于平凡。

中国孩子的童年的确饱受艰辛。从格拉芙曼教琴的感慨可以看出,那些学琴的孩子以第一为目的,为此竭尽全力练习,以此满足被强加的期望。他们有多少是因为兴趣,有多少能从中得到快乐,有多少是为自己而活?屈心而抑志,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让父母高兴。可是,谁又想过他们的难过和辛酸?

2015年,高三的林佳同学在天台把数学作业撕得粉碎,然后纵身跳楼。花一样年纪的女孩说没就没了,其原因也不过学习压力太大,可是压力得多大才会不顾一切选择死亡?我们是拥有高等智慧的人类,何必这么强逼自己,第一,真的那么重要的吗?

我甘于平凡。有时候,静下来看看行人来来往往未尝不美好。格拉芙曼的感慨其实也隐含这一点,她希望弹琴是一种艺术,孩子们可以通过弹琴更加懂得感受生活。东晋陶渊明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野田园,他不与世俗争名抢利,只爱那山花烂漫,他在种豆理荒中找到了自己,哪怕夕露沾衣也不觉可惜,只求一个“愿无违”。正因如此,他的生活过得闲适自在。我甘于平凡,也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淡清幽。

但平凡不是强调不竞争,而是要以兴趣为基础,努力进取。杨丽萍曾说过:“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这世上,就是看一颗树怎么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她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活出了人生的高度。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凭着天赋,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凭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竞争,为的是让孩子们有一颗上进的心,积极生活的热情,而非争第一不可!像杨女士一样顺应自己内心的需求,认真对待生活,未尝不是竞争的完美诠释。

我甘于平凡,努力上进,但我不强求第一。但愿学琴的孩子不再偏执地“被第一”,希望中国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点评: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用散文的语言来行评论之事,不犀利尖锐,却能如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入人心。笔调细腻温柔,透着淡淡的人文主义气息。(指导老师:桂月玲)例文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记者问及格拉芙曼关于中国琴童及其家长的印象时,他的本能回答是竞争观念太强、太过于好胜。而我则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纵观整个生物进化史和发展史,再横看当今世界的纷繁多变,我们不免得出结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格拉芙曼称中国琴童及其家长的竞争观念和好胜性强,可能在他看来这对钢琴的学习无益,也并非钢琴学习的初衷和归宿。那么试问一下钢琴从兴起至今,如果没有竞争,它会有额外的创新吗?如果说人内心的激励是内力,那么竞争的氛围就是一股强劲的外力。因为有竞争,后进者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有竞争,领跑者自发觉得一旦停滞就将被淘汰,故而积极主动地追求更优异、更卓越的境地,以保持领跑的姿态。

竞争不仅让人取得进步、获得发展,更推动竞争关系中事物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琴童及其家长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琴童会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去摸索更深层次的内容,家长们为了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会努力进取,不落人后。那么久而久之,琴童们的技艺更加高超,并由学习层面向创造层面进发,家长也会迎来事业上的成功。在这一层面的竞争关系中,竞争双方获得了双赢。

不仅仅是钢琴领域,我们这个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需要竞争来推动发展。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竞争,我们的社会应该会是什么样?结果不言而喻——工匠精神荡然无存,创新动力缺失,行业发展停滞不前。毋庸置疑,正是因为竞争,我们的商业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马云让电商在中国乃至世界成为一种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传统模式难以实现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正因为竞争,乔布斯让苹果成为最有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的产品,至今在全世界畅销无阻,每一新产品的推出更是让世人充满无限的期待。这都是竞争带来的巨大魅力。适应竞争者将获得生存与发展,不适应竞争者将遭到淘汰,这便是大自然繁衍至今不变的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说中国琴童及其家长的竞争是必要的、值得的。

点评:文章围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从“竞争让人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和“竞争促进双赢”正面论述竞争的意义,再从反面假设不竞争会带来的危害,最后以马云、乔布斯的成功事例强调竞争的重要意义。全文逻辑严密,语言富有张力。是一篇不错的课堂作文。(指导老师:桂月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记者问及格拉芙曼关于中国琴童及其家长的印象时,他的本能回答是竞争观念太强、太过于好胜。而我则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纵观整个生物进化史和发展史,再横看当今世界的纷繁多变,我们不免得出结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格拉芙曼称中国琴童及其家长的竞争观念和好胜性强,可能在他看来这对钢琴的学习无益,也并非钢琴学习的初衷和归宿。那么试问一下钢琴从兴起至今,如果没有竞争,它会有额外的创新吗?如果说人内心的激励是内力,那么竞争的氛围就是一股强劲的外力。因为有竞争,后进者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有竞争,领跑者自发觉得一旦停滞就将被淘汰,故而积极主动地追求更优异、更卓越的境地,以保持领跑的姿态。竞争不仅让人取得进步、获得发展,更推动竞争关系中事物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琴童及其家长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琴童会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去摸索更深层次的内容,家长们为了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会努力进取,不落人后。那么久而久之,琴童们的技艺更加高超,并由学习层面向创造层面进发,家长也会迎来事业上的成功。在这一层面的竞争关系中,竞争双方获得了双赢。

不仅仅是钢琴领域,我们这个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需要竞争来推动发展。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竞争,我们的社会应该会是什么样?结果不言而喻——工匠精神荡然无存,创新动力缺失,行业发展停滞不前。毋庸置疑,正是因为竞争,我们的商业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马云让电商在中国乃至世界成为一种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传统模式难以实现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正因为竞争,乔布斯让苹果成为最有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的产品,至今在全世界畅销无阻,每一新产品的推出更是让世人充满无限的期待。这都是竞争带来的巨大魅力。

适应竞争者将获得生存与发展,不适应竞争者将遭到淘汰,这便是大自然繁衍至今不变的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说中国琴童及其家长的竞争是必要的、值得的。

点评:文章围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从“竞争让人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和“竞争促进双赢”正面论述竞争的意义,再从反面假设不竞争会带来的危害,最后以马云、乔布斯的成功事例强调竞争的重要意义。全文逻辑严密,语言富有张力。是一篇不错的课堂作文。

届高三作文训练

2017届高三作文训练1.【原题回放】李宇春进北大据报道,超女总冠军李宇春,在北大讲堂只唱了一首歌,说了十几句话,就让在场的1500名大学生为之疯狂和尖叫,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此......

关于“开卷有益”正反观点及论句

关于“开卷有益”正反观点及论句正方观点:我方观点就是“开卷有益”。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

届高考作文训练 优秀作文点评

2017届高考作文训练 优秀作文点评5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舆论广泛关......

正反观点对比类英语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正反观点对比类英语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届高三各地模拟试题作文试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2008届高三各地模拟试题作文试题及优秀作文点评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

《届高三作文训练4及点评正反观点共.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届高三作文训练4及点评正反观点共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三第四次作文训练题 正反 观点 点评 高三第四次作文训练题 正反 观点 点评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