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的评价宜粗不宜细(全文)_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宜粗不宜细(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宜粗不宜细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春晖中学原校长潘守理
末位淘汰对老师的伤害很大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让老师更加努力的工作,在评价教师时实行“末位淘汰制”,这一制度引起了很多老师的不满。但是也有管理者认为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潘守理:据我了解,在我们这个地方末位淘汰制最早来源于公安系统,据说是因为老百姓当时对公安系统的意见比较大,所以他们就实行了这么一种制度来整顿公安队伍。
我们学校在七、八年前也实行过两年的“末位淘汰”制。第一年,有一个劳技课的老师的评分比较低,被“淘汰”了。按照我们的制度,淘汰之后的老师就要交流到另外一所相对比较差的学校任教,或者低聘一级。
在之后的一年里,我一直在关注这个老师的生活状况,结果表明,这位老师的家人因为这件事情而表示对这位老师的不满,他自己也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新单位同事们的态度也是可想而知。可以说,被“淘汰”的老师的日子不好过,甚至还可能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而且,我当时也在思考这种“末位淘汰”的科学性。据我了解,他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工作上也比较敬业,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但是因为他教的是劳技课,跟学生接触的比较少,而且因为这个老师性格比较内向,跟同事们交往的也比较少,所以,在评分的时候肯定不沾光,分数比较低。再加上这位老师是中级职称,在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群体中,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学骨干,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也正因为如此,他排名就靠后了。
所以,我们觉得末位淘汰对老师来说太残酷了,对老师的伤害很大,与“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相去甚远。于是我们就开始向上级反映这个事情,结果这个制度只实行了两年在我们这里就被废除了。
中国教师报:听说贵校曾经用“模糊评价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是怎样的一种评价制度?
潘守理:废除“末位淘汰制”之后,我们开始用“马尔柯夫链”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马尔柯夫链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我们利用这一数学工具制作了软件,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其主要特点是根据所教学生该学科方面教学增量的动态积累,具有相对客观科学和被教师接受的特点,但它仅仅考核了教师工作的一个方面。
中国教师报:那么现在我们学校的评价制度又是如何呢?
潘守理:现在实行的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另外加上教育对象或服务对象的评价(也就是学生评教等方法),相对比较全面,我认为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评价方法。
我们现在只是分为优秀和合格两个档次,除了因为违反计划生育、违法乱纪受到处分等“一票否决”的一些员工,一般不评选不合格的教师,优秀率大概占到15%。
“学生评教”在高中阶段是很好的方法
中国教师报:学生评教好像也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您认为学生评教靠得住吗,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对老师做出评价吗?
潘守理:我认为高中生已经具备评价教师的能力。可能初中和小学就要另当别论了。
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高中生评教的结果是比较合乎实际情况的,和学校对老师的测评结果基本上一致。比如,现在有一种新情况,学生给年轻教师的打分比老教师普遍要高一些。虽然在我们看来,那些老教师教学经验更丰富,教学效果更好。但是经过我们分析,这种现象出现是有原因的,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更加平等亲近朋友式的关系,他们喜欢老师跟自己打成一片,情感方面显得很重要。
所以根据学生评价,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得低分的现象,不是因为缺乏判断能力,而是表明学生对老师提出了时代性的要求。
通过学生评教,老师们还可以知道学生有哪些要求,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我认为,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高中阶段是一个比较可取的办法。当然,任何评价制度都会有漏洞。比如说学生评教,当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评价的重要性之后,有些老师就会有意地讨好学生,可能有些行为只是为了讨好学生而对教学是不利的,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也出现过。
校长识人、识才很重要
中国教师报:出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潘守理:这时候就要靠学校领导来争取把握了。
我认为,学校领导一定要具备识别和评价教师的能力,校长识人、识才很重要。
教师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它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一个老师的教学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他自己完全能够左右的,决定成绩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就太多了。譬如与老师所处的团队的整体水平有关,同样一位老师如果处于一个比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之中,可能他就是普通的,如果处于一个水平一般的团队之中,那他以同样的努力就可能是佼佼者。还有,一个学校的生源对学生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升学考试的试题的效度、区分度都会影响选拔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和潜能。有些选拔到高中的高分学生不一定具有高能,这些都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处于变化阶段,分化也很正常。但是这都不是教师所能控制的。我说的这些情况都需要学校的领导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来给教师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这也是一个校领导必须具备的能力。
中国教师报:这样的评价与量化管理相比,岂不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样会不会影响评价的公正性?
潘守理:不。辩证法告诉我们,有时候模糊的评价恰恰是正确的,精细的量化的评价法反而不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对人的评价尤为如此。量化的数字只是为模糊评价提供一种参考的依据。
当然这种评价要比较公正,需要学校领导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领导一定要深入基层,经常和学生接触和老师接触,而不是整天陷于“文山会海”和应酬之中。第二,学校领导不能离开教学第一线,否则就不能及时地了解教学情况。第三,学校领导要有公正、公平之心,要跟所有的教师群体保持同等的距离,而不能亲近某一群体,而疏远另一群体。做到这三点,再加领导的智慧和经验,你所做出的评价才能比较公正。
作为校领导,不但要具备评价教师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有潜力的教师,挖掘教师的潜力,否则,有可能耽误老师的一辈子。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会。
10年前,我们学校分配来一位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学科成绩还不错,由于没有经过教育实习,课堂教学不尽人意,学生、家长意见很大,面临“下课”的危险。后来,我发现他电脑水平很高,当时就请他去课件制作中心开发课件,发挥其特长,同时安排他上少量的课。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熟悉教材和教法,而且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悟出了很多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现在他已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教师了,而很多教师经过他帮忙学会了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当然,教师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在强调教育主体性的今天,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过程的反省、教育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教师的评价不宜过细
中国教师报:你从事学校管理这么多年,对教师评价的探索实践中,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潘守理:我觉得对教师的评价不宜过细。
因为育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教师又是通过团队的集体力量教育人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着思想、情感、价值观和习惯的培养,德育中又有很多知识的东西,特别是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这些都是很难通过考核反映出来。所以,无论再怎么细也不可能对老师做出绝对全面客观的评价。
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宜粗不宜细,过细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比如说在学校里,一般都是由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带”,这样新教师能够比较快速的成长。如果学校过分强调对教师个人的评价,它将使教师队伍之间的友好协作关系遭受打击和破坏,影响老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削弱教师群体的力量,导致学校教育衰退。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对于中高级教师来讲 开展教科研和撰写发表论文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学校评价教师都比较重视教科研和写作,当然,教师职称评定更是少不了论文这一项。您们学校对此有什么规定?您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
潘守理:我觉得,对于中高级教师来讲,开展教科研和撰写教学教育论文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当然它不能代替所有教学能力。
对此我的体会比较深刻。其实老师写的论文大都是一些教学的总结、感悟、体会和反思之类的东西,每个老师几乎都会有些思想的火花。但是想法往往是零碎的、感性的,当你试图把这些想法写成文字的时候,首先就得考虑逻辑性、条理性、可读性等问题了,而且,有些相关的知识和依托的教育理论需要查阅、考证和补充,在此过程中你就得不断地学习。因此我觉得从想法萌芽到写作成文对老师来讲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从写作再到发表又是一道坎。文章要发表,肯定要有亮点和华章,也就是“创新”。当你的文章有创新的时候,老师也就进步了。
我们学校对教师科研比较重视,凡是申请到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奖金最高可以达到1万元。对于发表论文的,凡是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的文章,根据文章得到稿费的多少,我们学校给与相当于稿费两倍的奖励。这个奖励制度已实行五六年了。
学校的各种奖励应该向一线教师倾斜
中国教师报: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来,在多数学校,领导干部往往在评价中能够“近水楼台”,取得好的成绩,不管是职称还是各种荣誉好像都要比普通教师要更容易多一些。对此,您怎么看?
潘守理: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有区别。而且领导处于强势地位,不应与教师去争荣誉,争利益。奖金毫无疑问应该向一线教师倾斜。学校领导的工作应该由全体教职工来评价,由教育主管部门来奖励。譬如课时津贴应按实际上课时间计算,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奖金和教学成果奖直接奖给教师,学校领导从年终评优中退出来,把名额让给一线教师等等
简介
潘守理,1947年出生,浙江上虞人,大学本科毕业。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班主任,绍兴市十佳名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教委实验课题《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春晖中学1.5模式研究》,获全国一等奖。主持浙江省“十五”规划课题《面向21世纪的人格教育探索性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管理类论文60余篇,著作近百万字。1992~2004年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春晖中学校长,现任上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春晖中学正校级协理员。
作文指导宜粗不宜细金龙在作文的准备过程中,有的教师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指导不厌其详。表达什么中心,如何安排结构,怎样确定详略,采用什么方法,甚至使用哪些词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一......
说说“宜疏不宜堵”夏庄镇官庄小学张锐志今年,有人说我是枯枝发新芽,你知为啥?哈哈,原因是学校又给我封了个官:班主任。都知道班主任是教育行业最小的“主任”,是最小的官,既然是......
www.daodoc.com 老人早餐三宜三不宜宜迟不宜早: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绝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休息,但消化系统在夜间仍旧工作繁忙,紧张地消化一天中存留在胃肠道中......
早上起床注意四宜四不宜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要想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必须科学又合理地做好每件事。那么,早晨起来有哪些习惯是不好的,甚至是会危害到人体健康的呢?早......
班级管理的“宜”与“不宜”在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抓好班级管理。虽然当了很多年的班主任,但在班级管理方面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