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的教学风格谈_名师于永正的教学风格
于永正的教学风格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名师于永正的教学风格”。
谈于永正的教学风格
汶罗小学:余小玲
于老师总结自己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五重教学法”。今研读于老师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和小学语文专家的评点,一个个艺术特色跃然纸上,浮出纸面,我把它冠以“五重”艺术特色,以飨读者。
一、重情境创设
进行言语交际训练必先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为交际说话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克服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没有目的、对象的弊端。如何创设课堂情境,使训练具有实践意义,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而于老师的创设情境之巧却常常让人拍手叫好。于老师常常采用“表演”的形式,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住生活提供的机会、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等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种在一定环境中的说写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大激发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正如杨再隋老师所说:“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兴致所至,妙语连珠,情之所生,妙笔生花。”
案例一:
在《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黑板上挂着“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横幅会标。同学们好奇地看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看看是哪两个队参赛的,各有几名队员参加,裁判员是谁,比赛结果如何。
(3名戴兔子头饰,3名戴猴子头饰和1名戴大象头饰的同学上场。大象为裁判。两队将进行比赛。)
师:谁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生:今天参加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是兔子队和猴子队,每队有三名队员,裁判员是大象。比赛结果,兔子队获胜。
师:说得不错——我来介绍一下„„同学们,刚才是练习,不是正式比赛。告诉大家,正式比赛的时候,动物王国小蜜蜂电视台现场直播,但是缺一名解说员,想请我们来担任„„
然后引导解说员介绍双方队员,介绍比赛情况„„
案例二:
这是于老师创设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交际情境:
(上课铃响,于老师没有来。一位陌生的年轻的女教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女:小朋友,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小朋友,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事。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两点,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等于老师来了,请小朋友告诉他,好吗?
生:(高兴地)好!
女:谢谢小朋友。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说完,走出了教室。)
(于老师走进教室,小朋友纷纷举手。)
二、重随机批改
听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课,读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于老师堂堂使用随机面批的方式评点学生的说话和习作。
学生说得好,用词用得准,于老师就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好在哪里;学生用词不当,于老师就随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学生选用准
确的词语。更让人佩服的是:“用词贵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过了头也不行;话怎么说才得体,词怎么用才准确,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于老师对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的语言现象都能准确无误地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遣词造句。我想: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学生当众读,教师随时改,收益面大,见效益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认真推敲用词的良好习惯。
常常感叹于老师捕捉学生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那么强,暗暗佩服于老师扎扎实实的语言基本功。每每听到此,仿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但也并不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勤学苦练,不断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随机面批水平。
案例一:
师:还有人这样写字。(老师的眼睛离本子很近很近。)生:这位小朋友离本子太近了。
生:这位小朋友写字的时候,眼睛离本子很近。师:近到什么程度?谁来形容一下?
生:这位小朋友写字的时候,眼睛都快碰到本子上去了。师:“碰”字用得好,很形象。生:眼睛都快跟本子亲嘴了。师:你说得真有意思。
三、重生活应用
有人说:目前作文教学最大的毛病就是交际没有对象,表达不问交际者双方的实际需要。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写好后给谁看,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这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一个特点就是写文章有特定的目的,写了以后有用处。
于永正老师的每一堂言语交际课一切都从交际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向生活回归,全力体现说写训练的工具价值,造成作文教学“实用”的气氛,让学生深深地感到学了以后要派用场,是生活必需,工作必需,甚至是“非写不可,非问不可”。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写的时候,就会出现少见的认真和起劲,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需要和兴趣,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四、重多方训练
“交际性”是言语交际训练的重点之一。对象不同,内容不同,采用的交际手段也应该不同。于老师深谙此道,每一节言语交际训练课都不是单纯的某一项训练,而是采用多种交际手段。如:打电话、转述通知、口述消息,当导游、解说员,写说明书、保证书、广播稿、表扬稿,甚至写倡议书、备课等等。形式各样的交际手段应用其中,孩子们喜闻乐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交际兴趣。
交际作文创设的课堂情景,做到“一景多用”“一题多练”可以提高训练效率。而于老师的每一堂言语交际课无一不是“一题多做”“一材多用”,他常常针对某一交际训练活动,从多角度、多侧面设计丰富多彩的系列教学活动,组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教学体系,体现最优化的教学结构。这是于老师的拿手好戏,也是于老师的聪明之处。
五、重全体参与
在不少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不少老师对“课堂明星”的关注,认为只有他们才能“配合”好老师,而其他的同学只能做“陪听”的人。
于老师不这样。在言语交际课上,他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益。他常采取的方式有:一是越不爱发言的学生,越是要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不光给优秀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而且还兼顾到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其实后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而于老师不仅没有遗忘他们,还常常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允许插话,都要参与。课堂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允许插话,都要参与”。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让一个同学说的时候,允许其他同学随时补充,补他人未说,补他人未想,从而出现较好地处理了点与面的关系。
于永正的教学风格: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情是什么?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风格08脚本四班 50号 郑小叶第一次接触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在不久前,看着他的教学视频,我感觉在看一部教育电影,不论是设计还是随即性的教学过程都有美的感受,只......
名师于永正的教学风格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 耿秀萍于永正 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计划”推出的......
于永正谈”文本细读”一、多读 文本细读是个很好的理念,细读的前提是多读。教材必须反复读,只读一遍两遍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初读《圆明园的毁灭》,觉得课文不怎么样,读着读着......
听于永正老师的《朗读和朗读教学》讲座 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 ——徐世荣于永正老师分别从朗读的意义、怎样朗读和朗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生动地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