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与《氧化还原反应》案例_五步教学法案例
五步教学法与《氧化还原反应》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步教学法案例”。
五步教学法与《氧化还原反应》案例
肖营子高级中学
佟春新
【析】
有效分析教材:明确学习目标,多角度解读化学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的课题。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合符合学生学习情况和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人类只有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之后,才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造福。
结合人教版教材,学会分析教学目标,落实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1、知识技能目标: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认知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适应三维目标与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学情,建构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程序: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学生的经验是有限的。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笼统不系统的;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肤浅,知识获得方式被动,参与方式一般。本案例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浅入
深地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对氧化还原反应已有了初步的学习认识;知道氢气、碳、一氧化碳是常见的还原剂。活动对策: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有效链接,补充一些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建构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素质。通过初高中知识的积淀,奠基探究学习的基础。
使能目标分析:从狭义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和实验结果得出广义的定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活动对策:掌握探究化学概念的一般方法,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规律。
重点目标分析:从微观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活动对策: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解读氧化还原反应,得出六字口诀以及相应规律。
教学流程分析:
1、如何导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通过图表判断一些化学反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由学生思考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然后展示两个不属于这些反应类型的反应,设置疑问进入新课题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2、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设疑: Fe2O3+3CO
2Fe+3CO2、CH4+2O2 CO2+2H2O(投影)
两个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2)反思: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标准不能囊括所有的化学反应。3)讨论:用物质跟氧反应和物质具有还原性的角度分析。
4)认识:有物质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得氧和失氧是同时发生的。
3、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1)写一写: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涉及到物质得氧和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2)想一想: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以下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投影)
CO+CuO Cu+CO
2H2+CuO Cu+H2O C+H2O CO+H2↑ 3)引一引:有物质得氧和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4)讲一讲: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元素化合价有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断依据。
5)练一练: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投影)a)、CaCOCaO + CO2↑
b)、2KClO3 2KCl + 3O2 ↑
c)、C+ OCO2
d)、CaO + H2O = Ca(OH)2 e)、Zn + H2SO4 = ZnSO4 +H2↑
f)、Fe + 2HCl = FeCl2+H2↑
g)、BaCl2+CuSO4 = CuCl2+BaSO4↓
h)、NaCl+AgNO3=AgCl↓+NaNO
36)评一评: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中分组讨论,小组发言阐述观点
7)试一试:学生从列举的反应中是否能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能否用图表集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8)问一问:引起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设置疑问,过渡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1)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启发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2)模拟Na、H2跟Cl2反应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价升降是由于电子的得
失和偏移引起,从而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3)讲授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规范双线桥的表示方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数目
5、归纳小结:倡导学生归纳总结,综合概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梯度的思考题以及一些综合性强的应用题(投影)
【讲】
【导入设计】: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CO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
书]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一:
(1)、请回答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分别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 例
表示式
反应
C + O2
COA+B = AB
反应
CaCOCaO + CO2↑
AB = A+B
反应 C+ 2CuO
2Cu+CO2↑
A+BC = AC+B
反应 CaCO3+ 2HCl = CaCl2+H2O+CO2↑ AB+CD = AD+BC [教师活动] 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数来区分。[设
疑]Fe2O3+3CO
2Fe+3CO2、CH4+2O2 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
思]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
渡]
那么Fe2O3+3CO 2Fe+3CO2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初中所学过的氧化反应和CO的还原性切入)【设计意图】提供情景素材,组织学生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链接教材的能力,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板
书]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举
例]
C+2CuO
2Cu+CO2↑ [板
书]
2.、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
概念:有氧得失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特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两者对立统一,不能截然分开。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二
CO+CuO
Cu+CO
2H2+CuO
Cu+H2O
C+H2O
CO+H2
[教师活动:动画]得氧失氧反应的模拟动画图片展示 [学生活动:探讨]上述反应的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得失氧和化合价的变化 【总结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看,“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得氧、失氧”的反应。
【设计意图】能够从得失氧的角度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激发探究兴趣。[板
书]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多媒体课件】
C+2CuO 2Cu+CO2↑
Fe+2HCl= FeCl2+H2↑ 分析化合价升降 [讲
解]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判断依据)【师生互动活动三】:练一练: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a)、CaCO
3CaO + CO2↑
b)、2KClO3 2KCl + 3O2 ↑
c)、C+ O2
CO2
d)、CaO + H2O = Ca(OH)2
e)、Zn + H2SO4 = ZnSO4 +H2↑
f)、Fe + 2HCl = FeCl2+H2↑
g)、BaCl2+CuSO4 = CuCl2+BaSO4↓
h)、NaCl+AgNO3=AgCl↓+NaNO3 学生活动【总结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看,“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设计意图 】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激活探究思维。[板书]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展示]
用图表集合表示 [归纳设疑]:强调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呢?引起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
书]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投
影]
模拟NaCl 和HCl 形成的动画示意图
[板
书]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师生互动活动四】:请对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情况?
a)Cu + Cl2
CuCl2
b)2Fe +3Cl2
2FeCl3 c)Zn + H2SO4 = ZnSO4+H2↑
d)C+ 2CuO
2Cu+CO2↑ 学生活动【总结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看,“氧化反应”指的是“失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指的是“得电子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①、六字口诀:“升失氧,降得还”;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且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等于电子转移的总数。
【设计意图】能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解读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归纳与建构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分别从得氧失氧、元素化合价升降和电子的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联系,掌握了氧化还原的特征(判断依据)和实质意义,初步学会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过程。
[课堂练习]
1、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课后作业]:
1、常见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⑴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⑵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⑶其他因素:浓度、温度、酸碱性。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三条规律模型?
⑴反应先后规律的思维模型 ⑵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 ⑶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化学反应类型(导入)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4、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5、归纳小结
6、课堂练习
7、课后作业
【评】
佟春新老师:今天教研组的活动,大家听了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公开课。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且比较抽象,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下面请同志们点评这节课。
肖利民校长:佟春新老师这节课基本上贯彻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且还使用学案引导学生独立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实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板书清晰合理。在实施新课程理念中,还需要进一步启发学生,例如,在本节课的课堂总结时,启发学生自己来归纳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更系统化,在教材处理中,对双线桥的表示方法一定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在关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总数的特点要适当展开分析,同时可以起到分散后续学习的难点,衔接知识的作用。
杨丽梅老师:佟老师这节课的优点刚才校长已经做了点评,我主要想就这节课有个别细节值得商榷,比如让学生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KClO3制取O2 这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老师是不是可以先不解释和纠正,让学生发表她的意见,让她自己发现出错的原因,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样对学生来说,形成的知识可能就会在脑海中的印象更深刻,教学效果可能相对来说就会好些,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知识点的引入,例如,在讲NaCl的形成时,可以考虑将这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展现,然后再模拟电子的得失情况,这样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整体上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孙志刚老师:佟老师的板书非常工整,教态自然且和蔼可亲,细节处理到位。比如在板书方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强调一些重点和难点部分,课件做得非常好,能用一些动画来模拟物质的得氧失氧和电子的转移,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只是有个问题如电子对的偏移,涉及到共价化合物,而共价化合物是高中二年级所学知识,是不是难度有点大。
张凤梅老师: 我认为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Fe + CuSO4= FeSO4+Cu的反应,有学生回答有得氧和失氧,如果考虑换成Fe + 2HCl = FeCl2+H2↑这个
反应可能就好些,还有一个是要让学生要体会得氧失氧和电子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表现和本质。
【测】
一、基础练习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氧元素的得失
B、氢元素的得失 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CO3+CaCl2 = CaCO3↓+2NaCl
B、Fe+CuSO4 = Cu+FeSO
4C、2NaHCO3 = Na2CO3+CO2↑+H2O
D、CaO+H2O = Ca(OH)2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话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 H2SO4+2HCl
B.SO2+H2S = 2H2O+3S C.SO2+2NaOH = Na2SO3+H2O
D.SO2+Na2CO3 = Na2SO3+CO2↑
二、讲练互动
5、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a)、CaCO
3CaO + CO2↑
b)、2KClO3 2KCl + 3O2 ↑
c)、C+ O2
COd)、CaO + H2O = Ca(OH)2
e)、Zn + H2SO4 = ZnSO4 +H2↑
f)、Fe + 2HCl = FeCl2+H2↑
g)、BaCl2+CuSO4 = CuCl2+BaSO4↓ h)、NaCl+AgNO3=AgCl↓+NaNO3
三、能力提升
6、请对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情况
a)
Cu + Cl
2CuCl2
b)2Fe +3Cl2
2FeCl3
c)Zn + H2SO4 = ZnSO4+H2↑
d)C+ 2CuO
2Cu+CO2↑
四、体验探究,让化学走进生活:
7、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体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思】
教学反思:
曲曲交响话课堂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采用灌输式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结合我校我班学情分析,在确定教学方法时,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使这个案例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积淀。
一、成功的交响曲
1、“问题情境”的建构与探究:精心设问,层层设疑,激活思维。首先在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背景下,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然后设置CO跟Fe2O3的反应,让学生思考这种分类依据是否可以囊括所有的化学反应。通过以“问题“为主线,适时引入氧化还原反应这个
概念,适度从物质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当学生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实例,如C、CO、H2和CuO的反应,然后让学生挖掘这几个反应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很多思考和发现的空间,适时地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被动接受”为“探究生成”,得出结论必将又会生成一个新的问题的探究,顺势诱导学生思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升降,从而进一步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活动环节”的设计与开展:有效组织,师生互动,发展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跨度深,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重难点之处有效组织学生相互启发、点拨和弥补,形成立体思维网络,来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和发展交流合作的能力。讨论贵在话题的切入,例如在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习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后,进一步组织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何用图表集合的形式更加直观的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引导、点拨学生交流怎样用图示表示电子转移情况,互动生成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用“升失氧,降得还”理清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倡导学生回顾、总结和反思,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
3、充分利用课件,由表及里,加深学生的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模拟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过程,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内容顺利突破。在分析Na和Cl2反应时,可通过动画处理:画面上先有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 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 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 同时显示出负电性, 此时, 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 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 同时显示出正电性, 在静电作用下, 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通过动态模拟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再配合简要的文字说明,学生印象深刻,直观明显,可以较好地理解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4、精选精炼习题,适时反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能照顾全体学生学情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和设问新颖、形式灵活和综合性强的应用题。例如: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何通过电子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程度。同时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看自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实质是否有新的体会,对电子的得失和偏移是否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二、失误的变奏曲
本案例是依据新理念三维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反思,在自主,交流和合作中理解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适时练习反馈,化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思考,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知识结构合理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学设计那样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环节的衔接不能达到预想的层层跌进,精心设计的问题和预期的生成衔接不顺畅。例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升降?电子转移的数目与化合价升降数目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会使学生陷入疑惑的困境,但是学生不能立刻生成预期的知识和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后面教学时间有点紧凑,从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二、课堂教学难做到有效参与合作、交流和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交流探讨的途径也只是思维上的想象,而化学理论上的问题思考起来很难有较大的思维跃迁,也就不容易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合作交流的想象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不利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和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
其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课堂的多变性往往也是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应时,学生仍然用物质得氧失氧角度判断,认为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分析C+ O2 CO2 反应中 O2被还原时,学生疑惑氧气被还原会生成什么呢?;有一位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升降认为2KClO3 2KCl + 3O2 ↑这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系列学生的疑惑和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知识点没有适当去拓展,更没有进一步去启发学生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三、改进的协奏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准备在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首先,注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问题的设置要兼顾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知识储备。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重新建构认识,由表及里,掌握化学概念。比如,在讲解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电子的得失与阴阳离子的形成,从离子带电数目与化合价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其次,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要留有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并且尽可能开发课外资源来激活课堂中的探究氛围。最后,在工作中认真细致钻研教参和教材,虚心向专家和老教师学习,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建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地实施高中新课程。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一、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设立和教材的变革,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它突出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摆脱了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从......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路客”为你整理了“氧化还原反应”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科学性理解的研究 辛永平(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034100)[摘要] 依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氧化还原反应所做的规定要求,本文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原......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抛锚式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1)分析初中化学学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2)分析下列3个氧化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 ①高温条件下,氧化铜与......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化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