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远苗族小学生的习作教学_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
浅谈开远苗族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2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开远苗族小学生的习作教学
院 - 系: 人文学院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 级: 2010级 学生姓名: 胡 波 学 号: 20100102004 导师及职称: 邹 丹(副教授)
2012年7月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引言
1页
一、苗族地区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页
(一)、环境因素—母语对习作的制约 1页
(二)、缺乏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 2页
(三)、师生因素 2页
1、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
22、教师引导不恰当
33、学生对待习作的态度
3(四)、学生成长环境因素
31、知识的更新缓慢
42、家庭因素的影响
4二、方法与措施
4(一)、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
41、鼓励有创意,有进步的学生
42、挖掘学生的自信心
53、克服害羞心理
5(二)、鼓励大胆表白,写我心、书我情
51、从基础开始,写我心 62、创新习作模式 63、鼓励多读、精读、选读课外书,厚积薄发 6
(三)、未雨绸缪,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触摸学生的心灵感受 6
(四)、返璞归真,回归孩子的天性—放飞想象的翅膀 7
(五)、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81、多读、多背,丰富语言知识 82、写心得体会 9
四、结论 9致谢 10参考书目 11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谈开远苗族小学生的习作教学
摘 要:从民族地区习作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在民族地区习作教学中的各种利弊因素和改进措施。从苗族地区学生学习认知、成长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各方面分析了当前苗族地区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新苗族地区的习作教学模式和不断改变以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被动局面,真正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享受习作所带来的快乐,及时抒发出内心的感受,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和扎实有效的写作基本功。
关键词:开远苗族;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语文教学
一、引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苗族小学生习作教学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但其中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符合苗族地区的习作教学脉络,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习作教学敞开一条新的生命之路。
二、苗族地区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因素—母语对习作的制约
居住在民族地区的学生大多会使用本民族语言,他们平常都是使用母语来交流。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刚踏入校园,只能用母语和汉语进行相互教学,学生才能明白意思,只有循循善诱,经过相当的一段时间后,学生才会转变。但是会出现动宾倒置的现象,如“吃饭”会说成“饭吃”等类似情况。这无疑给习作教学增加了一定困难。民族地区学生在规范使用汉语方面,需要教师在语言的训练上下更大功夫,因为大部分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说不清楚,更无从下手了。即使是勉强写出来,也会词不搭语、文不对题,语句上会出现大量病句。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二)、缺乏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
身处在民族地区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私底下都在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中大部分不会使用普通话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普通话和方言共用现象,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常会让学生口述,这样一来学生总会感到力不从心、语无伦次,他们心里有想法、有话要说,但不知从何说起,从而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出现“冷场”。教师和学生都会进入尴尬场面,这无疑给习作教学带来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环境和各方面的影响,都不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交流,即使学校一再强调小学生在校园里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但表面上学生看到老师或有老师在的情况下才使用普通话交流,但教师一离开或学生在私底下还是使用他们的民族语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但不会提高,而且在使用普通话时也掺杂了一些本民族语,加大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困难。
(三)、师生因素
1、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做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眼中,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的能力因素和业务水平决定了学生习作的好坏。农村语文教师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着观念老化、“跟不上”的问题。一方面,他们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另一方面,他们受传统教育习惯影响,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方法不认同。一位优秀的教师应“一花引自百花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当的不仅是一位传授知识者,更是一位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往往有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是“授之以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挥,与其“授之以鱼”何不“授之以渔”呢?教会学生方法,这其中,教师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他们的榜样,只有教师不段扩充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教会学生从会写到乐意写、乐意表达。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达到一个质的变化,在民族地区,这点尤其突出,以往大部分教师在传授习作时,为了教学成绩,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或盲目照搬。这一来,成绩虽上去了,但是思维却受到了局限。虽然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模仿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借鉴,但真正属于自己的是那些呕心沥血的创作。教师的写作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更是学生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而在民族地区,学生的知识点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加以运用,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2、教师引导不恰当
对于工作在山村的教师,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在学生作文的指导和帮扶中。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在考核教师时还在用成绩来评估衡量,大部分教师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突显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那些民族地区的学生,如不会说普通话或写作时特别困难的,往往叫他们去抄袭作文,然后为了应付考试,把它死记硬背下来。一段时间以来,在错误的写作观念和现实应试需求等多方面影响下,写作教学渐渐远离现实生活,这种“形式训练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没有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丢失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丧失了自我的想象、创造”。[1] 学生从中学到的是别人的东西,至于他们有没有从中获益,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观点思维,那更是无从得知了。再说,这样一来对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发展极为不利。
3、学生对待习作的态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待习作大都属于应付型,往往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了事,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思想来写作的。从而写出的也是朴实平淡,缺乏感情。而对于居住在民族地区的孩子,因为受到家庭条件影响,往往回家后还要做许多家务,加之小学阶段学生好玩,往往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很少也无心去完成。这和他们对待学习的心态、学习动机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一但离开了老师的监督,他们就寥寥几笔,或蒙混过关。即使家长问起时,学生也冠冕堂皇地说完成了,因为学生父母中大部分不识字,或忙于农活无暇顾及,随之学生就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小世界。这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在无人监督情况下,自制力差。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也无心去完成一篇作文。总而言之,学生对待习作的态度,决定了一篇习作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四)、学生成长环境因素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知识的更新缓慢
身处于民族地区的学生,他们多数居住在山村或是偏远农村,往往所处的环境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学生的知识更新缓慢,新事物的认知接触少,大部分要靠教师传授,唯一学到新知识的途径就是学校。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更新头脑中的知识,不断积累新的词汇,从而达到厚积薄发。虽然学生身边有很多写作素材,有许多城里孩子感受不到的事物,学生心里想写,想表达,实践起来发现不是出现错字别字乱用就是语顺颠倒,意思表达不清。这与学生平常的良好的语文基础和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各方面,大都来自于后天的教育。而在民族地区本身就身处偏远落后地区,他们中大部分家长文化修养各方面素质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监督和教育,家长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作文的教学上,学生回家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家长也在忙碌,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少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与学校教师缺少沟通,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缺乏配合。至于在作文上的指导,那更无从下手了,只有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下功夫多耐心的帮扶,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获得乐趣,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方法与措施
(一)、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
1、鼓励有创意,有进步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往往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内心动力和外部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面对的是没自信,淳朴的孩子。他们往往在面对教师时产生害羞心理,不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教师要不断在鼓励、加油声中让学生明白,其实老师是很关心、爱护他们的,从心灵中除去对老师的畏惧,心对心交流,手把手教起。对班级中有创意,有进步的写作拿来在课堂教学中和全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班一起分享、交流体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也能够写好,更为更多的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从身边发现自己学习的目标。最大限度激发内心的学习动力。其次对写作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如春天般温暖,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更要洞察学生内部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促使学生在习作上跨越一个新台阶。努力使这些地区的学生乐于习作,乐于表达,从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挖掘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事情成功与否,有一半取决于信心”。一个学生在作文上是否可以突破,是否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很大部分来自于自信。居住在民族地区的学生总认为自己不行,比不了城里的孩子。这一想事情没开始,气就先泄了一半。鉴与此,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应该不断让学生加强自信心,让学生心里有“我能行”的毅力和念头,而学生的自信心又来源于教师的相机提点或是一个鼓励的话语,而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应观察全局,关注每个学生的反映及变化,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从而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克服害羞心理
民族地区的学生大多数会对陌生人或老师产生腼腆,尤其在教学习作中,学生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有话说,但由于害羞而不敢举手发言,从而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程。曾有人形象地将学生作文时的窘态描写为“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顿足咬笔头。”[2]针对班级中不同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可在教学之余去和学生沟通,但往往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和老师讲太多,因为每当学生面对老师时,总是不敢抬头或是语气吞吞吐吐。当发生这种情形时,教师可让学生每周或不定时写篇日记,把自己想说的平时说不出口的以书面形式写给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反应的情况对症下药,不断了解学生,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长此以往,当教师真正体会学生内心想法时,也就是学生乐于选择老师老师倾诉的一个转变。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就不会有后顾之忧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让写作课程有序进行。
(二)、鼓励大胆表白,写我心、书我情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从基础开始,写我心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指导孩子写作文也是一样,得有个先后顺序。所谓先,就是要帮助孩子打好写作文的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就很难写好作文。这就像盖房子必须得先打好地基一样,没有牢固地基的房子,就是空中楼阁,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即便勉强盖起,也是摇摇欲坠,作文的基础就是作文的基本功。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用词、造句,也包括构段、谋篇,还包括提炼主题、叙事表达等。首先突出一个“勤”字,即勤动脑、勤动笔、勤阅读,长此以往就能提高作文水平。小学阶段作文要体现孩子的童趣,让他们大胆表白心思,把自己心里想的、想要说的尽情写出来,逐步提高习作的兴趣。从而指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布局谋篇,形成自己作文上的技巧。
2、创新习作模式
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去体验,而教师则在学生整个习作中充当学生的倾听者,从课堂作文教学中不断让学生自己修改、反复去读,然后同桌互评,在文章的最终成品提交之前,必定要经历一个修改与重写阶段。当前写作教学过程明显存在着忽视修改环节的倾向,而在写作修改的要求上,又往往过于强调语言技术层面上的指标。写作理论和有关写作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修改过程在学生作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 通过反复修改、删剪,最后形成一篇通顺的作文。
3、鼓励多读、精读、选读课外书,厚积薄发
良好的习作习惯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积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去阅读,并从中有所收获,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文章阅读对儿童写作具有迁移作用。[4]在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条件影响,知识量和词语积累量相对缺乏,大多数学到的也就是在课堂上老师灌输给他们的,在习作中往往会出现穷词现象,或者用词单一等都与学生的阅读量和词语积累密切相关。只有厚积方能薄发。鼓励学生去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做到学以致用,让好词佳句点缀自己的作文。
(三)、未雨绸缪,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触摸学生的心灵感受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对于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淳朴的,他们写的东西也是清纯的。班级中的学生作文认知水平和能力各不一样,但总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在写自己的心。针对这,就更要要求老师不但要注重学生习作的培养,也要去挖掘、去发现学生心中的想法,及时给予相应的评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用心,体会到老师还是关心、在乎他们。
(四)、返璞归真,回归孩子的天性—放飞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加上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看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其天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的题材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演变成教师写作模式下的工具。这样的写作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的教学方法乏味枯燥,学生如何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如何妙笔生花?精妙的作文教学,应该是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是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的不同。但是,语文作文教学,从写人到记事,从游览到抒情,无非是那么几种格式,几个题目,有些题目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都是一个格式,用来用去都是那些词语。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学生厌了,连批阅的老师也麻木了。近年来,在语文的各类检测中都会发现,同一班级的学生写同一题材的文章,会出现选材、结构、用词非常相像的情况。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我手写我心”,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脑子里想象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可说、不可写的。窦桂梅老师的作文讲座里就曾经提到,要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引生活水,灌作文园”。[5]对啊,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块明镜,映照着喜怒哀乐,只要他们把这块镜子摆出来,就是一篇绝佳的文章。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五)、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真正体验到写作的乐趣。[6]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小学阶段正值学生习作的启蒙阶段,所以习作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虽然要求教师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但教科书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尤其在民族地区,用好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地利用课本资源,能够非常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习作。通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摸索,不断促进民族地区习作教学的稳步进行。
1、多读、多背,丰富语言知识
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良文佳作,文质优美,是我们语言积累的最好来源,在记忆中积累大量好词佳句,坚持不懈,博闻强记,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语言知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书籍激发的思想,有如一块精耕的土地,知识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获得丰收。[7]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品词赏句,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说,把语言记忆在自己脑海中,语言自然就会丰富,习作时才能妙语连珠。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上我们要结合文本,抓住契机,给学生想像的空间,学生的想像力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语文课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在课本中,很多文章有优美的字词,作者用准确、生动的文字再现了语言的美。但如果学生不能真正走进文字中去感受它的美,再出色的描写也只是一堆抽象的文字,并无实际意义。只有当文字被激活,这些描写变成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完整的画面时,作者笔下的美才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在课堂上,有关景物描写段落的学习,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在朗读中、在老师的语言中、在想像的世界中翱翔、体验。如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想像,多体验白天的热闹和夜晚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再让学生联系课文动手写写家乡的美,把家乡的美在自己的笔中展现出来。课文学完后,应强调对应的精彩片段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些语言文字的美,才能让学生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对所学的文本感兴趣,从而慢慢积淀成自己的语言,在习作时才会有话可说,从而树立习作的信心,培养习作的兴趣。
2、写心得体会
即结合课文或其中某一部分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表达方法等,写出自己读后的收获与感受。景山学校认为“读”是基础,“读”带动“写”;写是灵活运用,既巩固“读”,又进一步促进“读”。读和写的结合,实际上是“学”和“用”的结合,是“吸收”和“表达”的结合。[8]如学完《金色的鱼钩》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学生能够展开想像,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情怀,从而不但增加了对文本的了解,也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的功底,在动手、动笔、动脑中增强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结论
以全面提高苗族地区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苗族地区习作教学的新思路。创新习作教学理念,丰富习作教学手段是习作教学在苗族地区实施成功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实践,从发展的角度去制定适合苗族地区习作教学的方法,定能提高苗族地区学生的习作水平新台阶,促进该地区孩子写作能力的发展。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致谢
首先,我得感谢红河学院,感谢红河学院的所有教职工,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有机会来到贵校继续学习。感谢你们给我们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平台。其次,感谢所有为我们上课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朱志霞老师,你们辛苦了。我很荣幸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感谢我得职业,因为它我才能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打交道,也因此才有了写作的素材。同时也得感谢这一群群孩子,给了我写作的灵感,没有他们的存在,我就是纸上谈兵。还有,我得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你们的帮助与支持也使我更加顺畅的完成了此次论文。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不是单独的个性,我们需要更多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服务社会。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可短暂的时间我们学习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今后,我会把教师的路走得更好,更充实。
最后我要向我们的任课老师也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邹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2]徐向顺:《探究写作障碍心理
科学选用矫治方法》,《教育探索》[J],2002年第6期。[3]孙建龙:《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4]刘淼:《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董慧:《引生活水 灌作文园》,《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C],2004年第10期,引用时有删改。[6]陶本一:《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J],2005年第1期。[7]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五卷631页。
[8]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0页。
开远简介1.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辖区、面积开远市隶属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州中东部,距省会昆明公路距离248公里,铁路距离267公里,距个......
浅议小学生习作教学【内容摘要】常言道:“学无定法,教无定规。”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来说,只要教师掌握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法是灵活多样的。根据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
小学生作文:采访苗族踏上苗族人居住的土地,那里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你仿佛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苗族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色彩,充满了美的生机,今天我——牛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小学生作文:采访苗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小学生习作,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