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领域_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领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平定县网络教研现场会交流材料
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领域
岔口联校
岔口联校地处平定县北端,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处。目前,我们联校下属六个中心小学,服务半径达到26公里。面对这样的布局和所处的位置,我们组织较为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许多老师们感叹说:晋冀边缘,不见平川,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口不多,居住分散,教学研究,时空局限,教育教学,属于单干。
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新的教学研究模式如何开展、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如何引领全体教师打破时空限制参与教学研究,是拓展学校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很多学科都是一位老师任教,或者一位教师兼教多个年级的课程,这样的状况不容易组织更有效的教研活动,加之,由于远离城市和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很少有能参加市级以上的交流、学习与研讨的机会,“校本教研”和“师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给学校教研开辟了新领域,特别是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获取知识、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网络教研内涵功能
1、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学研究形式。它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共同体之间互动、交流、研讨的新型平台。网络教研具有快速通畅、经济节约、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参与面广、受益面大的诸多优点,对学校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教研的功能
网络教研可以使基础教育教研信息有效整合,是学校传统教研模式的拓展和创新。网络教研可以使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系统化,可提高教教师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教研可以汇集多渠道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它已日益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鲜活动力。
二、网络教研建设
1、开展网络教研的背景:岔口乡总人口约2万,辖区内共有46个行政村,导致学校布局分散,校点多。2006年岔口联校共设八个中心小学,在校学生1678人,八个中心小学共管理18个教学点。这样的布局下,教学点的老师们到中心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本身就很不方便,(例如:教学点秋林距中心校红育口8公里,老师们步行需一个半小时)如果到联校参加规模较大的教研活动就更加困难。面对这样的现实,联校领导多次召开校长会,研究如何消除老师们舟车劳顿的困惑,来有效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最终校长决定,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2、硬件建设,网络教研的基础和条件是硬件建设,2006年上学期,只有三所小学:岔口示范小学、理家庄小学、马上固小学配备了电脑,并接入了宽带。这个陌生而新鲜的事物,为我们开展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同时我们也尝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收获。尝到了甜头,就会畅想奔头,我们领导喜在心头,愁在眉头,为了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联校校长提出压缩一切开支,抓硬件建设。2006年下学期开学后,联校召开校长会,研究如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建设,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第一、联校自筹一部分;第二、中心校长与服务村筹集一部分;第三、与本地个体户、以及知名人士沟通捐一部分。通过多方努力,共投资3万多元,给其余的五个中心学校各配备了组装电脑一台,同时全部接入了宽带网,此举为学校开展有效教学和教研打开了崭新局面。随后又投资7万多元给乡镇示范小学和一所中心小学建起了微机室,这样,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到2007年农远工程实施到位后,我们的网络装备提高了档次,三所中心小学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其余的中心小学建起了简易多媒体教室,中心学校全部接入阳泉教育城域网,所有教学点全部配备了简易多媒体光盘播放教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教研管理提供了更充盈的物质条件。2009年,在联校、学校和马上固村的共同努力下,经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0万余元,马上固小学首先实现了班班通,随后,岔口、理家庄、黄统岭小学共投资40余万元实现了班班通,现在,六所中心小学除5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了班班通。目前,我们的网络装备已形成电子办公、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网络教研五大中心版块,为学校全面开展教学工作和网络教研提供了物质条件。
3、软件管理
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教育局电教中心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的网络教研能够有序实施和不断完善。同时在软件建设上我们丝毫没有懈怠。
(1)、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的使用率,充分激发教师的热情,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了首要位置。在培训内容上,首先进行基本应用理念的校本培训,张孔亮校长利用周六研训对中心校长进行“洗脑”,他从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资源应用等方面做讲座、定方案、提要求;随后,各学校校长结合自身实际,对教师通过校长讲座进行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充分认识到远教资源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联校副校长又进行了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教师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维护和应用。同时,联校教研室对教师加强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联校除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外,还采取“嫁接”培训。集中培训除参加进修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联校根据实际区域组织,通过上机学习操作、查阅资料、观看名师讲课等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技能。分散培训由中心学校组织,通过经验交流、课堂观摩、教学探讨、资源应用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推动网络教研落到实处。“嫁接”培训分两块,其一,请进来,我们与阳泉市桥头小学、刘家垴小学建立手拉手合作伙伴关系,请他们学校的骨干教师给我们的教师做培训讲座,教学观摩。其二,走出去,联校派校长、教学骨干到市、县参加远教资源应用培训,同时各学校组织教师到手拉手学校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多层面推进,教师的网络应用专业技能和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马上固学校有位老教师叫王永斌,参加工作近30年一直坚持在单人校工作,培训前,他对电脑、网络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参加多次培训后,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应用,从中尝到了甜头,曾感叹说:资源应用、网络教研最能彰显事半功倍。
(2)、制度建设。网络教研的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根据实际活动不断完善。联校首先成立了网络教研领导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网络教研工作。联校根据各学校网络教研开展情况,因地制宜制订了具体的制度,在每学年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远程教育、网络技术和网络教研等方面的要求,(如:教师每周必须上一节多媒体课,学校每月要在本区域开展一次在线教研,每学期要跨区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等)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推进网络教研的实效,联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制度》《网络教研活动考核评价细则》,将学校和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纳入评估考核内容。
三、网络教研具体实施
2006年9月以来,岔口联校以网络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以网络教研为推手,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以网络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充分利用网络,先后开通了岔口联校教研信息通道、建立了网站及友情链接、联校、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师建立博客、加入教育论坛、组建QQ群等,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概括地讲,岔口联校的网络教研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个个能畅通,校校有网站,人人有博客,班班通媒体,周周搞教研,时时进论坛,处处享资源,堂堂效益显。
个个能畅通
最初,尝试网络教研,我们是被“逼”出来的。2006年,课改进入关键时期,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参与范围小、研究交流合作的时间少,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我们联校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一次研讨交流会,最远的红育口小学距岔口将近20公里,老师们早上5点起床,步行2公里才能搭上农村客运车,赶到岔口,已是上午过半,活动完后,当天回不去,还得住下,来回耽误两天时间。老师们非常辛苦。面对这样的现实,网络正好能弥补这个缺口。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联校和所属的八个中心小学申请了电子邮箱,建立了岔口联校教研网络。电子邮箱联校统一管理,各学校自主经营,登录名和密码全校公开,为教学研究打开了信息通道。我们以教研信息和科研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联校发布研讨话题或交流主题,号召全体教师参与网络教研。首先,联校和各学校把最新的教研信息发布在邮箱、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发布在邮箱,全体教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学习和交流。其次,各学校将最新的教学论文、教研成果等发布在邮箱,全体教师可以下载后学习和交流,最后再把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反馈在邮箱,大家共同发表建议和意见。最后,联校将邮箱内的所有信息,分类整理,建立了联校网络教研资源库。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大家感到这样的教研、学习很实惠,研究效果较过去好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课堂上的方法活了、策略多了,教育教学质量高了。地处偏远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道出了心声:“不走出家门就能听到同仁的观点和建议,不舟车劳顿就能进行交互式的教学研究,我想这只有依仗网络,这样的网络教研足以带给我们便利,它让我们享受到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享受到了网络教研的快乐。”
校校有网站
2008年3月,教育局开通了电子政务,并建立了教育信息网站,我们利用此平台,建立了岔口联校网站。随后,联校和各中心学校利用中国教育空间网的平台,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联校网站版块及特点
A、学校公告:及时发布联校和学校的教育动态,教育新闻,校园信息。B、学校概况:介绍各学校的基本情况、校长寄语等。C、教育科研:及时发布教师了论文,课题研究,教研成果。D、德育之窗:传达德育、安全方面的相关信息。E、教师园地:发表教师的教学感悟、教学心得等信息。F、学生园地:上传学生作品、学生成果。
G、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发布。(这是我们用作做好的一个版块,教师提前一周发布自己下周德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供同科目的教师共同切磋教学技艺。
H、体艺普教:发布相关体卫艺的通知、活动剪影。I、评估考核:发布最新的对学校各方面考核的积分情况。J、教师论坛:教师随时交流研讨的平台,主题发帖,及时回复。
K、教师博客:教师研讨交流学习的大家园,有讨论区,精品日志以及博客的相互浏览。各学校网站
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版块内容,上传相关内容,供大家分享。除此之外,每个网站都建立超链接,第一宣传自己,第二学习他人。
各学校网站板块分别有“关注本校”、“校内信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校园文化”、“网上图书”、“学校论坛”、“ 学校博客”和“友情链接”等,各个板块下又设置了许多内容,教研组可以定期公布研讨主题、提供学习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抽空学习。如果白天有时间,可以抓紧白天的时间上网学习,并及时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白天没有时间,教师还可以晚上回家后慢慢学习、细细品味、有感而“发”。今天有空,今天上;今天没空,明天也不迟。只要有适当的时机,哪怕是“茶余饭后”的时间,教师也可以见缝插针。同时,网上互动中,经过缜密思考的书面语言,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方式也会委婉多了,较好地解决了害怕开口、害怕说错、被动发言、粉饰问题、蜻蜓点水式的研究规习,教师每个人都可以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如果有时觉得自己说得不够完整或者不过“瘾”,过后还可以继续修正补充,尽情表达,完全没有时空限制。
根据重点话题,精选优秀案例 网络教研活动仅仅提出研讨的话题是远远不够的,联校教研室还经常寻求个性化的、活生生的教学案例,来吸引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学实践中的细节更能引发教师研究的兴趣。根据前面探讨的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或教改中的难点,我们将有针对性的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提供给教师,让教师自行观看。这些案例绝大多数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不求完美,但强调突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教师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外,案例最好是能集中反应教师普遍存在的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发教师共同的思索。通过此举,把网络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通过网上教研,教研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通过交流,大家对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得到深入探讨,其相关知识也得到扩充,知识点更加明晰和准确。
人人有博客
进入信息化时代,在网上很流行的交流做法就是建立博客主页,盘活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在博客上建立自己的“博客”主页,它在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由奇特的功能,首先它是教师个人名片,通过这张网络名片,教师展现自我、联络信息、交流感想等都十分方便。其次,它是个人的出版社,教师在教学实践、自学研究,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师心语等,借助这个平台,供大家分享。同时邀请同行和博友参与研究讨论,促进了教师对热点话题的更深理解,在学习借鉴中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为了进一步开放博客教研平台,建立了我们建立了岔口联校教研博客,为教师开展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教师鼠标一点,激活交流世界,键盘一击,击出创新思维,链接展开,沟通无限信息。在网上学习和教研,可与大师对话,可与专家交流,可与同行切磋,逐步形成了教学—教研—实践—学习—提高的循环链。目前,联校教研博客共有圈友94人,教研日志117篇,讨论主题361个。
通过实践,网络教研已受到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关注,学校的QQ群组开展即时性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是网络教研工作的又一亮点。现在我们建立的QQ群组,已交付老师们自己盘活,通过“Q研”教师们网络教研的空间进一步拓宽。
实施网络教研以来,全体老师都能上Internet网络、浏览下载有关信息、应用网络教育及远教资源、在博客上发布日志和信息参、参与网上讨论,通过教育论坛开展网上交流等。随后。我们召开了岔口联校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场会,强化了教师的网络教研意识,提高了教师资源应用、教学技能、网络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信心。
班班通媒体
现在,岔口联校多媒体教学蔚然成风,我们高兴的看到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转型。
语文学习不再是背背写写,课文教学听着配乐朗诵,看着灵动的画面,在情境中去感受,去理解。(插入课堂教学)
数学课不再是枯燥的讲解,从直观演示到情景图的扩展,学生获取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构建合理的思路,探讨多样的解题思路。
科学课不再为抽象的知识所困扰,鼠标一点,科学在线尽收眼底,键盘一击,科学原理历历在目。
虽然岔口联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但是老师们应用的积极性很高像王永斌、王长为等老师都在50岁以上,但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他们毫不退缩。在资源下载、网络学习、课件制作等方面不耻下问,孜孜以求。年轻教师更是你追我赶,互帮互学。
起初,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是有要求的,现在多媒体课的尝试、应用、实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虽然我们深居大山,但我们的孩子们同样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是网络教研缩短了城乡差距,是网络教研开阔了教师视野,是网络教研,让我们山区的教育不再落后。
时时进论坛
为了凸现网络教研的时效性,我们开辟了岔口联校教师论坛。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毫无顾及地将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及时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阅读版主、同行的文章,从中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教研的新成果。
当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发帖到论坛时,全联校教师积极响应,阅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观点、提出见解、策划方法、然后回复。
论坛上的探讨,改变了以往交流的方式,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到目前,论坛共有会员164人,教师发表的主题1445个,发表和回复的帖子3496个,最高日发贴量达到345个。
去年12月份,联校通过网络教研、教育论坛测评,对在网络教研工作中表现优秀的35名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
周周搞教研
2008年,县教育局开通视频会议系统,并给联校配置了视频会议室,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我们立即建立了在线视频教研会议室,组织教师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教研大讲堂,通过联校视频会议系统,以学校为主体,促进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结合,将学校纳入研究共同体,全方位推进校本教研的发展,特别是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均衡成为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开通在线视频教研会议室后,我们立即出台网络视频教研相关制度方案,每周三下午的视频教研雷打不动)
视频教研,直观、方便,实用性强,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教师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参与全联校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视频系统,(视频教研)开展“小课题”研究、教研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名师课堂赏析、教师网络说课大赛等,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教师受益匪浅,感叹很多,下面摘录了两位教师的博文:
(一)沐网络春风,浴研修春雨
多想走进春天,感受雨季,我走在漫天沙尘的屋外,不止一次的幻想;多想走进春天,沐浴温暖和煦的阳光,我在春寒料峭的三月不停地哆嗦着我的发抖的双唇......我想走进春天,走进希望的田野;我想走进春天,走进播种的季节......打开电脑,春天已经来了。登陆远程网络培训平台,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她的气息铺面而来,布满了我每一个神经。就像春雨,轻轻的打在我的脸上,如同阳光,暖暖的照在我身上。
参加网络研修的老师,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突然遇到了同行的旅伴,又像一个饥渴的行者,一下品到了可口的佳肴,久久不愿离去......春天已经来了,所有感受和体验网络研修的老师,都在这个平台嗅到了清新的气息,感受到了它独特的内涵。它的力量,它的美,不久便会被新颖的教法书写、被灵动的思维传唱、被求知的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如沐春风,我们在网络研修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进;如淋春雨,我们在网络研修的平台上点击天下......(二)
网络教研真方便,跨越时限和空间; 节省开支和时间; 降低成本效率现,方便快捷享资源,交流困惑和经验; 缩短距离和界限,互动交流提见解,拓宽教研新视野,均衡发展早实现。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琐的收获,省、市、县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1年3月1日,市教育局肖有世局长到岔口联校对网络教研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3月10日县教育局郝局长深入岔口小学调研,在肯定我们网络教研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月11日,省教育厅张卓玉厅长来到岔口联校,亲自走进我们的视频教研活动现场,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同时对我们的网络教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网络教研工作中,我们只是起步,在此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将网络教研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设备的更新、教师的培训、管理制度的健全等,最终要达到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及时、有效地参与到网络教研中。
网络教研是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的有效途径,针对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可行性办法,让网络教研更好的发挥作用,让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网络教研,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也走进了校园,使得我们的教师能跨越区域、跨越时间、空间进行交流、研讨,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加速了学校教师整体教研能力的......
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XXX学区中心校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成绩。但是,由于我镇小学各校分布较广,学......
文 章 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w w w.unjs.com xiexiebang.com积极跟进网络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南湖小学2009年电教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电教工作在区教研室电教中心......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
加强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沁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陈翠平在“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研作为发展中的新事物,给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之间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