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_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仪陇县实验学校
袁绍伟
袁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标,我们仪陇县实验学校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上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健全教研制度
当前,新课程已经进入实际的运作与推广阶段,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各界对师资培训、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作为内因之一的学校教研制度,则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深层因素。因此,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的教科研制度。新的教科研制度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改造传统的备课、说课和评课制度,自觉地体现新的改革取向。
(一)学校教科室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规划,负责选定学校主课题,制定主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项、过程(档案)管理、跟踪指导、阶段小结、测量评估及推广工作。同时要做好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播工作,开好教科研信息交流会,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教导处要搞好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每个学科组都必须围绕学校主课题有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子课题,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教学研究,都必须有小专题研究。
(四)由教科室制定出科(级)组的工作制度,加强科(级)组管理。具体有《计划制度》、《例会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
学校把进行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考核、评职、聘任、评先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并在舆论上、经费上全力支持教研工作。
二、强化师资培训
(一)走出去,请进来。为尽快转变学校教师教学观,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近两年来,我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尤其是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2010至于2011学年度更是把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在这一年中,学校分三批次共组织100多名教师到成都名校(高新区和平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蹲点学习。还选派部分教师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每次外出学习后,教科室及时召开外出听课教师的座谈会,交流感想,并要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写好听课学习体会。在走出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四川省教育会王仕弟、县教师进修校教导主任张涛来我校作研究性学习经验报告;邀请了成都高新区和平学校、南充职教院附中、南充五星小学的教师到我校献课。并与高新区和平学校、南充职教院附中和南充五星小学“联姻”,结成姊妹校。通过这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拓了我校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育人观念。
(二)名师导教。所谓名师导教,就是定期邀请一些在教育教学上有独特建树或已取得较大成绩、在县、市、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专家来我校实地指导教学教研。我们的做法有两点:
1、外聘专家进行名师导教。自05年建校以来,我校已有计划地组织了10次名师导教系列活动,特聘县教科室副主任蔡德国、教研员吴林涛、林首中分别为学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首席指导教师。
2、内挖骨干进行名师导教。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本校教师,所以,我们在外聘专家、名师、领导来校讲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本校的县、市、省级学科带头人、名师等骨干教师上公开课、作科研讲座,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示范,解剖案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公开选拔,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承担名师导教讲学任务,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这些通过层层筛选评比出来的专业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不可低估,他们的引领贴近实际,亲切感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三)抓好读书工程。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阅读使人美丽,阅读使人进步。
我校每期都举办读书节活动,鼓励学生、教师好读书、读好书。并为教师规定了基础篇、拓展篇、实践篇3个板块的100部书目。在读完相关书后,要求教师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一学期还将进行一次书面考试。
三、创新教研模式
(一)问题式教研。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计划——行动——总结”铺设的“问题式”教学研究的旅程。目前,我校问题式校本教研主要采取以下的基本流程。
1、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在每学期开学,我们就将“问题式教研”表格下发到各个学科组,让每一位教师罗列出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然后由学科组长牵头,组织全组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进而聚焦出其不意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炼出有实用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样,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就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并最终形成校本教研的主要研究课题。
2、团队合作,策划预案。问题确定了以后,必须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行动方案。按照学科的不同,学科组长担任问题式教研方案的主创作者。然后由他组成一个核心小组,共同拟出一份问题教研实施方案,提交同组教师讨论。方案的制定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必须服从于“问题的解决”,最终服从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后的研究就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操作。当然,这种行动前的方案设计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行动中还可以作调整。
3、立足课堂,开展行动。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行动必须立足于课堂,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并敏捷地调整教学行为。在实施方案中进行教学展示、评比、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如研讨课,我们采取的步骤有:课后,开课教师谈思路,讲困惑;听课教师找问题,说看法;专家作分析,明思路。然后再根据碰撞与交流中达成的共识,再将这种共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
4、总结评价,提炼成果。一学期教学结束,各学科组必须对问题式教研进行总结与提炼,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们一要整理和描述问题研究的概况,研究者要回顾问题研究的全过程情况,进而进行去粗取精的剪裁,整理成典型案例,要特别重视那些有价值的教学细节。二要在回顾与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设计与行 4
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要从理性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所隐含的理念。揭示带有规律性的教学经验。
整个学校的“问题式”校本研究的过程就在“问题——计划——行动——总结”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二)反思式教研。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我校开展的反思型教研活动是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教学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以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为基本形式。进行教学前反思,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具有前瞻性,使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进行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样使得教学行为具有自控性,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后反思,很多老师自觉地带录音机进课堂。逐渐地使自我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大力提倡教师在阅读后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的每个环节反思,并且提倡教师做“听课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的教育教学札记,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教师将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融合起来,在互补共生中进步,在合作互动中成长。
(三)联动式教研。如何拓宽教师的思路,来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共享优质的资源,来实现校本教研的高位有效运行?如何创新教研的形式,来促进区域内教师的整体发展?我校与区域内的学校在新政督导组的组织下一起开创了联动式教研模式。目前开展教研的学科是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种教研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域内学校所面临的各种 5
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由数校教师组建而成的团队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研究现场的教研实践活动。其特点是强调共性问题的解决、跨校教师间的合作、本土化“专家”的引领、系统化的活动操作。为推动联动教研的有效运行,我们关注支持体系的创建,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队伍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
(四)课题式教研。所谓课题式教研活动,就是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的理论上的探究,或围绕某一教学理论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上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些热点的话题,预示着教育教学的走势,或者显露出教育的潜在危机,这些问题正是人们热切关心的也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攻克的难点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具体的做法是:确定研究的课题——进行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课题前期培训——全面展开研究——申报结题——进行推广。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过程资料要注意保存,可以不必太规范,但要注意真实性、原始性,资料要存档。近年来我校已结题的课题有两项获国家级一等将、两项获市级一等将、三项获县三等奖。
(五)磨课式教研。在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磨课。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和专家的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通过磨课,我校在各级竞教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两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2人获市一等奖,11人获县一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在新课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广阔天地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来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
本文作者:姚淑玉 好范文原创投稿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化学校和落实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重要措施,开展校教研是促进教师......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合集16篇)由网友“Keri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篇1:校本教研促进教师......
锦绣幼儿园夯实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暑假伊始,天气炎热难耐,而锦绣幼儿园的教师们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拉开了暑期校本研修活动的序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校本研修第一阶段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夯实信息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夯实信息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夯实网络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保教质量的提高。为打造一支业务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