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学 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3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8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第16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部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和风险;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关市场的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部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4-5学时)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一词的起源、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稀缺、选择、资源配置、三种经济制度、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形成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若干基本假定经济人假定、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假定、产权明晰假定
二、宏观经济学内容及基本假定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三、经济模型与经济量
四、静态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
供求理论(6学时)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四、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的概念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三、需求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四、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三、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四、供求理论
五、政府政策:价格控制、限制价格、支持价格、最低工资、政府税收对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概念与分类:需求价格弹性、含义、弧弹性、点弹性
二、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三、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四、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几何推导、供给弹性的因素
五、其他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六、弹性理论的应用;蛛网理论与期货市场(略讲)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6学时)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
一、效用概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四、单个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三、商品边际替代率
四、预算线与预算空间
五、消费者均衡
六、需求曲线
七、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商品
第四章
生产理论(5-6学时)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Q=F(L,K,N,E)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五、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生产的经济区域
五、等成本线
六、最优生产要素投入组合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七、扩展线
八、规模经济适度规模
1、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
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第五章
成本理论(5学时)
第一节
成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四、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五、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会计利润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STC,SAC,SMC
二、各种成本变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成本:LTC,LAC,LMC
二、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因素
三、成本函数的应用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12+2学时)
第一节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一、市场、行业与市场类型二、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
三、厂商的收益和利润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二、不同情况下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特点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价格歧视
第六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
寡头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二、古诺模型
三、斯威齐模型*
四、卡特尔模型*
*第八节
博弈论初步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二、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4-5学时)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略)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概述
1、效用最大化和供给
2、影响供给的因素
3、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三节
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原则:MRP=MFC
第四节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一、工资理论:工资的性质和种类;劳动市场的均衡;不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的决定
二、利息理论:利息的决定;来源;作用
三、地租理论: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
四、利润理论:含义,种类,来源
五、洛伦滋曲线与基尼系数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自学略)
第一节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分析二、一般均衡分析
三、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
1、交易的一般均衡
2、生产的一般均衡
3、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福利经济理论
第三节
福利经济政策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学时)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造成低效率
二、寻租理论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管制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
四、反托拉斯法
第二节
外部影响
一、定义与分类
二、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三、外部性的特点、对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外部性的特例)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
二、分类: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消费倾向
四、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介入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
三、对策---加强信息信号的传递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4学时)
第一节
国内生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二、GDP的核算方法
㈠支出法(或产品支付法或最终产品法)
㈡收入法(要素支付或要素收入法)
㈢生产法(部门法或增加值法)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㈠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㈡国内生产净值(N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㈢国民收入(NI)
㈣个人收入(PI)
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二、实际GDP(GNP)、名义GDP(GNP)潜在GDP(GNP)
三、人均GDP(GNP)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学时)
第一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总需求的构成二、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三、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理论:乘数的含义、乘数的计算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
二、AD-AS模型
课时有限时以下部分以讲座形式开设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讲:4学时)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类型: 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
二、失业的影响与治理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主义观点: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
二、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交替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第二讲:2学时)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活动水平(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的波动。经济周期也叫做商业循环。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苏] 康德拉耶夫周期(1926年);
(2)[法] 朱格拉周期(1860年);
(3)[美] 基钦周期;
(4)[美]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
(5)[奥] 熊彼特周期(1939年)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理论分类
(1)分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2)分为: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四、乘数 — 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讲:2学时)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概念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二节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和理论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四讲:2学时)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二、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需求管理(2)供给管理(3)国际经济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二、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的逆向调节;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2)计价单位;(3)贮藏手段。
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货币政策基础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供给管理政策:(1)收入政策(2)指数化政策(3)人力资源政策(4)经济增长政策
二、宏观政策的运用
总复习(2学时)
参考书目:
1、[美]曼昆《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4、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5、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
6、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007-3-15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们电大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专科学生应该学习的一门基础课,4学分,《西方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
12421782.doc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教育目标: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地位在于: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与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801)考试大纲微观经济学部分一、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定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供给、供......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考核方式】【开课单位】【授课对象】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一)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