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年级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精)_多媒体环境下语文教学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年级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多媒体环境下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年级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

纪岚

***

【关键词】信息技术;拼音教学;识字教学;

随着学校申报的省“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研究进程的深入,随着自己再次沉浸在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实践探究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语文教学的震撼力,这种力量促使我们在教学的理念、方式上都要进行变革,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收获快乐;让家长们意识到对于孩子而言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是多么重要,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理解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并与教师达成一定的共识,让孩子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正如市课题研究管理组的朱华瑞老师在我们做培训的时候提到的“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声、文、像、图一体的优势,让多元的信息与语文学科进行对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一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生动起来。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拼音教学与孩子的互动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初涉语文学习就要面临的一个难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尝试着让孩子参与到拼音学习的过程中,与拼音朋友进行“亲密接触”:

(一)读复韵母与拼读训练中,强调示范,感受规则:

在学习单韵母的时候,学生在学前已有的基础上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候,多媒体辅助主要体现在带调读的巩固练习中。而进入复韵母的学习,依靠信息技术力量,老师设计了动感的课件来帮助孩子感受复韵母的读法。在《字与拼音

(四)“ai”》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设计了“妈妈挨着丁丁坐的画面”,让孩子看图说“挨着坐”——“挨”后,老师出示复韵母“ai”请孩子试读。然后,请孩子再看图感受“妈妈慢慢走向丁丁挨着丁丁坐下。”这一过程后,再次练读“ai”。接着,图片的内容变为单韵母“a”向“i”慢慢滑动并列为“ai”,此时,示范读音“ai”响起,让学生们一起跟读。在不断得到确认的发音训练中,学生们自然而深刻地感受到了复韵母的“滑读”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轻松有趣的基础。不仅如此,在音节的拼读练习中,老师利用图像变化与同步发音的结合而制作的教学课件,帮助孩子们在两拼音节“两音相连猛一碰”和三拼音节“声轻介快韵母响”的拼读中,能较快地感受规则,掌握要领,在反复强化练习中获得独立拼读的成就感,逐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

(二)拼音复习中,自主挑战,感受成功:

每一个拼音学习的阶段结束后都会有一定的复习设计,而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枯燥的拼音学习不再乏味,而成为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在第一册拼音总复习里《拼一拼,认一认》的练习。这是一个自己拼读动物名称的练习。

在原有的配套光碟的基础上,老师做了改进:当学生自己选择音节拼读正确后,不仅出现了相应的动物,还响起了动物的叫声或者动物奔跑声或者活动的声音,以此作为鼓励。同时,老师适时让孩子就这个动物说一句话。这样,每个音节词不仅有声音、有图像、还有具体的涵义,令孩子感受到拼音的学习很有意思也很重要,自己能学得很棒。

当然,拼音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运用信息技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我们的实践中体会到,适当、巧妙的运用会令孩子对拼音的学习少些畏难情绪,多点自信,能早点闯过拼音这一难关。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多样的识字教学情景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闯拼音关,又要过生字关,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很有压力的。如何帮助这些刚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走好学习生字的第一步,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同步思考并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一)图画与识字结合,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北师大课本里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这一理念的体现。大量的生字学习都放在系统的、以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单元里了。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车的世界》单元。单元主旨在于: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常见车的具体用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还在此基础上认识并积累汉字。

老师借助网络找来丰富的素材并进行加工:给课文中部分车名配上图像与声音;制作出关于车的演变资料片并配上注音词语;家用轿车简图配上注音的部件名称……

这样,走进车的世界的孩子们,也就走进了语言文字的世界,也走进了巩固拼音识记汉字的世界。直观的图像与声音刺激令孩子在识记生字时,联想到了具体的、熟悉的事物,生字也就同时留下独特的印记。

当然,孩子们年龄小,需要反复才能留下痕迹,因此,及时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二)画面与词意结合,美:正如前文提到的,音节词有具体涵义,而这些涵义可以图像化。同样,生字组成的词语也有具体涵义,并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让词语的意思更加直观明白。例如:一年级上册的《早操》一文的教学中,老师为这个词语“滚来滚去”制作了极具动感的课件。当孩子读通语句后,老师需要引导感情读的时候,就出现了图片:在绿油油的叶片上闪着亮光的露珠,有的位置高些,有的位置低些,有的已经滑到了叶尖上正要滴落下来……在观察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说出着眼前的情景。然后,老师请孩子们在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描写作者眼中的小露珠——“滚来滚去”……理解了“滚来滚去”,小露珠可爱、活泼、快乐的形象就建立在孩子的头脑里了。这样再读书,情感就通过文字传达了出来,孩子们也就能读出感情了。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学生的阅读与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由于信息技术的参与,令学生对需要阅读的文字便于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想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视听与文字携手,让孩子快乐阅读:

这是基于我们教学实践的深刻认知:对于课本内的阅读材料,一定要用好配套光碟,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重组,以形成自己需要的课件辅助阅读理解。对于课外阅读的拓展,尤其是诗歌的拓展阅读,就要借助网络的海量信息,整理出适合孩子们欣赏的诗歌(古代、现代)配上音乐与图像,帮助孩子们阅读积累。

例如:一年级两册书中语文天地里出现的古诗,除了观察配套的单幅图进行理解,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关于诗歌背景故事的图画,给诗歌配上音乐朗读,制成PPT系列片,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于优美的儿歌、童话、故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声像优势,引导孩子进行片段欣赏,或是表演,或是分角色朗读,都会令孩子的读书过程轻松而快乐。

(二)从简单到复杂,让孩子有话可说:

一年级上册的口语训练安排从最初的听故事到看图讲故事,注意了照顾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刚入学的孩子正在逐步学习规范的说话,起步要求不能太高。用普通话说完整的句子,是第一学期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说话要求,就连回答问题也是如此要求。

当孩子们渐渐有强烈个性表达意愿时,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从简单句过度到复杂句的表达,从一句话到几句话的描述。例如:《妈妈,你看》这篇多幅图的看图说话材料的教学设计。

1、用好单幅图。这里的“单幅图”已经不是课本上的那一张图片了,而是一段动画表现这幅图的内容而已。借助动画,孩子们能在原来一句话:“妈妈,你看!我能跳过小河了。”的基础上,加上小猴子动作的描述:“小猴子摆动手臂,用力一跳……”这样,孩子们可以看到的图像拓展了可以表达的内容,让他们的说话更准确、更丰富。

2、对比多幅图。把不同的画面在同一张PPT上展示出来,孩子们很清楚地看出来它们不同的差异:地点变化了。“不同的地点,谁,做什么?”既是这次观察的重点,也是此次说话训练的要点。孩子们在对比的同时,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再一次让孩子锻炼规范说话。

3、强调标点。故事的结尾很有味道,只是一个惊叹的“!”带着一个字“啊”。课件的图画下面,这个标点的后面增加了一条线,让孩子们看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的表达方式补充出“!”会引出什么话?不同的句子,表露出孩子们多样的理解,丰富了感叹号“!”的内容,也丰富了故事的涵义,更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一次多幅图的观察训练,也是一次口语表达的训练,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信息技术的客观帮助下,发挥自己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学会说话,愿意说话,最终达到说“精彩的话”。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让孩子扎实而快乐地“闯关”

从事低段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年级的教学具有以下“特色”压力:时间太紧、任务太重、学生太小。我们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让游戏与练习携手,引导孩子快乐“闯关”。

巧设单元“闯关”:作为单元检测的参考成绩,让那些聪明却不够踏实的孩子找到得分点。

归类设计“闯关”:把搜集资料、书写、朗读、摘抄等学习能力分类设计为挑战关卡,做到任何一项也能获得半期检测的相应得分点。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收获。

挑战自己也“闯关”:当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带领孩子盘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参考语文书上的阶段回顾),只要自己后半期比前半期有进步,也算成功“闯关”,也能获得得分点。

这样,同样做练习,调整一定的“度”,让孩子们扎实而快乐地掌握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对语文的学习就充满着探究的兴趣,无疑是一切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

作为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改变一种方式,变换一种策略,都是有趣又有益的尝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以不同的尝试来诠释着自己对孩子的爱,对自己价值的追求。

【参考文献】

陈至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料

朱华瑞《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学科整合》讲座资料

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与后进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

信息化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究

信息化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究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爆炸时期,作为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教授的执行者,首先应该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时代提供......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完成那些在接受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为实现这个教育目的,就要不断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即有效教学。有效教......

信息技术环境下西藏教育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西藏教育教学设计探究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信息技术环境下西藏教育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西藏教育教学设计探究论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对教育传播与学习活动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并依据其他相关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系统的方......

《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年级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年级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多媒体环境下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下一 教学方式 多媒体环境下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下一 教学方式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