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
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
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意义 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籍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同时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必须抓紧这一“黄金时段”,促进幼儿的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对应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而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习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渠道,那么提高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背景。
鉴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负效”、“无效”“、低效”、“高效”几种情况,我们悉心分析研究了我园近年来语言教学状况,发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明显存在着造成教学低效性的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们缺乏对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特点的研究与掌握,表现为所有语言教学活动呈现一种模式的现象,譬如将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混为一谈。二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中,忽略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了设计的环节,缺失了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师大都将语言活动教学与幼儿认读汉字割裂开来。四是教师不注重幼儿对语言和语法的敏感性。五是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大而笼统,缺乏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幼儿能力发展目标。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时间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与优化提高达到的程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从幼儿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幼儿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三、本课题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家十五课题,中小学开展得比较好。但在幼儿园可以说是一个空缺,针对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还并不多见,尚未见成熟的见解,而这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四)袁 坤.培养反思力。
(五)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3.教学活动策略的有效性; 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5.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6.语言活动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7.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8.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9.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10.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在实践中探究、反思、总结有效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策略和解决途径,积累有效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实践及各学科领域教学活动实践提供一些可供学习研究和参考的教学案例、课例与模式。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实验观察方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设计 在现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下设2个子课题,它们分别是: 1.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2.语言教学活动反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二)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一是走进班级听课,进行观察与调研,对我园常态语言教学活动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二是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行动研究阶段。一是根据前期对语言教学活动的调研与分析,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确立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提高语言教学活动效益的主打做法(优化策略);二是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分年段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行动研究;三是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提问进行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做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四是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
八、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有了提高。明确了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教师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识及语言教学活动反思的分析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技能的提高;促使教师学会了积累,养成了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习惯;促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支持教师学会主动地发现和解决自身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一线幼儿教师驾驭教材及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们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有了提高。1.教师们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有了提高
(1)设计文本中有利于幼儿联想、想象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中班的尚老师,在语言教学活动《春天的电话》中,向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春天的一个夜晚,突然想起了雷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听见了,会反生什么事情呢?”
(2)设计开放式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如,大班田老师在《梨子小提琴》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幼儿:“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等判断分析性问题;中班尚老师提出的“如果你是小蛇会说什么,你会用什么办法?”等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形成。
(3)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中班梁老师在语言童话《想飞的小象》教学活动中,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预设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4)设计具有双向性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朱老师在童话故事《小小设计师》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示了两张名片,让幼儿观察,鼓励引导提问:“看到这两张名片,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幼儿说:“我想知道名片上都有什么?他们是怎样设计的?颜色可不可以不用白色,设计成多彩的?是不是什么形状都可以?人和人见面时为什么要互送名片?老师你有名片吗?我为什么没有?”等等。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教促思”,让幼儿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而且授以“渔”。
(5)设计程序性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将“故事中都有谁?”“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改为“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加深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6)设计整体性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教师巧用破题法,提出“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故事里都讲了什么?狐狸和狮子没听音乐前他们在干什么?小动物听到了这么美妙的音乐,它们又有什么想法?音乐把森林变成了什么样的森林?从自己喜欢的颜色中挑出一种能和音乐相匹配的颜色,为什么?”等问题,积极鼓励幼儿去联想,去想象,力求做到文内文外融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幼儿自然运用语言去表达真实思想的效果。
(7)设计幼儿质疑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田老师在执教童话故事时,让幼儿自主阅读、生发问题。幼儿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在田老师的鼓励下,提出了他们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故事的名字为什么要叫《梨子小提琴》呢?”“为什么狐狸听了音乐后,不去抓小鸡了?狮子不去抓小兔子了?它们为什么要去听音乐呢?”(8)设计面向全体幼儿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董老师执教的散文《春雨的色彩》语言教学活动中,采用“八面骚扰法”从教学目标出发,问幼儿“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董老师追问:“想一想、说一说春雨还会落在哪里,引起什么变化? ”老师接着又问:“春雨的声音好听,本领也不小,那谁能说说春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什么?”
2.教师语言教学活动反思的技能有了提高
(1)反思语言教学活动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过去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目标。现在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学习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采取了布卢姆ABCD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编写了认知目标:学习“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五颜六色”等词汇,认识汉字︰果山、树林、花园、田野;技能目标:会用恰当的词汇,连贯的语言描述秋天颜色;情感目标:理解文本,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
(2)反思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例如,我园中班刘老师在教诗歌《家》时,注重了情感目标的达成:一是在导入时采用了谈话的方法,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幼儿想学诗歌的欲望。二是在学习诗歌时,采用了观察发现法,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片教具。如: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以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等图片,启发幼儿匹配图片,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三是关注每一个幼儿,追求提问的有效性,为每个幼儿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刘老师问幼儿:“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孩子们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3)反思语言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如一位老师在反思语言教学阅读活动—— 俄罗斯童话故事《拔萝卜》时写到:一是活动方案语言学习的设计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二是语言阅读活动教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三是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是永恒的追求。①导入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激趣、迁移法,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能说的语言环境。②幼儿自己初步整体感知、识别图片,理解故事内容的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感知发现法,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讲述、去想象、去感悟。③图文对照,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讲述,引进新的阅读经验的环节,运用了图文对照法,提示幼儿发现季节有什么变化?人物有什么变化?谁是你最先看到的人物?谁是你最后看到的人物?请你给他们排个顺序,以理清文本的脉络,积累、学习新的阅读经验。④重点阅读,开展活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环节的设计,运用了突出重点法和朗读体验法、分组讨论法、排图阅读法、幼儿自主阅读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化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使活动达到了高潮。⑤结束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朗读法,让全班幼儿齐诵《团结力量大》这支童谣,再次升华了文本情感。总之,这次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脉络清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是全新教学理念的架构和体现。
(4)反思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学活动流畅、有效。如大班刘老师设计的看图讲述活动《贝贝的一天》的教学环节新颖,有创意。第一个环节听音乐,提要求;“把自己一天最想做的事画出来”。第二个环节老师让幼儿感知讲述对象时,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且太阳的形状、光芒、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四个时间词和四幅图片的巧妙结合,充分显现出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讲述的兴趣,也符合幼儿认识汉字的特点。接下来让幼儿将8幅图片按出示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并用句式“因为„„所以„„”讲出自己的理由,幼儿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流畅而连贯。这个环节是开放的、自主的,摆法不一,但都合情合理,孩子们都能自圆其说,充分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第三个环节是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老师示范性地讲述了一段话,并将承接词及承接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引进了讲述活动,使幼儿讲的言之有序,且避免了语病的出现。第四个环节是扮角色迁移环节。幼儿们有的扮警察,有的扮厨师,还有的„„幼儿们不仅装扮成他们的模样,还用新的讲述经验讲述他们一天的工作、生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廖绿叶
2012.6.18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三星口乡总校 杨佳颖一、研究背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有效的语......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的课堂活跃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初中语文......
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西旸幼儿园吴三琴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区域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发挥区域活动在对幼儿个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摘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