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_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我校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具体操作: 一.预习

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预习课,解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预习的时间根据文章篇幅的长短而定; 预习的步骤:

1.出示预习目标,明确预习方法;

目标:教师板示或口述提出,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提出;

如果适合分到学习小组,可进行分配任务,好处:提高预习的效率;

2.预习课的主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小组的成员组成均衡搭配,实现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兵练兵的目的; 预习的方式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作用:资源共享,疑难内化; 教师的作用:在小组内巡视,做好预习指导;

3.疑难反馈:筛选有价值问题,班内共同解决;

4.成果记录:利用预习笔记(双色笔记),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预习的保障措施可以通过建立预习笔记来解决,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或提出的有价值问题认真仔细的整理在预习笔记上,学习组长做好督查,教师做好抽查,并提倡用双色笔做好标记,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形成知识网络、复习归纳都有一定的好处。

教师是以一名平等的和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小组预习之中,预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预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参与其中,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内发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诸多形式,师生交流学习体会,生生参与问题评说,重在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 二.展示

展示是课堂的灵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律动的过程;

展示的步骤:

1.回顾检测,明确本节目标;

利用侧黑板,检测AB组,了解预习效果; 展示目标由学生提出,教师补充;

展示内容中的有价值信息板示于前后黑板,同步进行;

2.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通过学生预习时的收获,结合语句、语段、主旨等,各自谈出自己的理解; 单个朗读、多人配合读、辩论等,注重结论得出的过程;

3.对文本的提升; 结合文本的小写作;

唱、演、画、舞等多种艺术化手段形式的介入;

4.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当堂反思,掌握知识; 互相提问或“专家组”出题,实现语文课堂“人人参与,人人精彩,人人达标”的目的;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勇于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只要敢想就要敢说,也只有敢说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敢为,努力去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强者”。三.反馈

现代文以单元为单位,文言文两课一反馈;

反馈目的:实现弱生的保底,优生的拔高;或者说解决“弱生吃饱,优生吃好”的问题;

反馈作用:构建单元网络,实现知识查缺补漏,达到能力的提升;

反馈形式:自我反馈;利用小组长检查;科代表检测;教师抽测;更多的是利用各班的帮扶对子,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 反馈课特别突出了待转化生同学(学校将各班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为各教师考核分量的百分之六十)

反馈课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实现“语文无弱生”“人人过关”

心得:

1、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要有目标和针对性,多问多想为什么设置这一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清晰,准确地表达,才能精确地指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各个环节间的串联语或过度语,教师的要求,提问,引导,点拨,表扬,总结等方面)。

3、语文教学的目标始终要围绕培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认定,教学的环节设计始终以达成目标为第一目的。

4、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学会为目的,教师的教只是达成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比老师教什么更重要。(突出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

5、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再文本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走出去,走进来。(从文本出发——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回到文本)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经验模式

(2011-03-14 22:41:56)转载▼

标签: 教育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6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坏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44分钟左右),下面介绍各个环节的一般操作要领:

一、板书课题

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前,提示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

操作要领:

1)揭示目标的方式: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小学低年级可为教师口述,确保每个小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2)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5)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认真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6)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碗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

揭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常用屏幕出示,小学低年级可教师口述。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操作要领:

1)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3)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中学尤其是高中,学生看书时间可长一些,小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看书时间要短些,因为小学低年级教材内容少、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不强。

4)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5)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四、先学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一)“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1.看书。

“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操作要领:

1)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促使其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看书的时间也可以变动,如内容多学生没看完,时间可延长些;如学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结束。

2.检测(检查读书的效果)o 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刁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要领:

1)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

2)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 次备课。4)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二)“先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

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五、后教

“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

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足“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一)“后教”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数学课上学生板演后,就进行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1.更正。更正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

操作要领:

1)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这样既可以促使全体同学认真找出错误,还可以了解学情。

2)在举手的学生中,要请后进生先更正。

3)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更正。后进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较好的学生、好学生更正,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都紧张地思维;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后进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4)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2.讨论。

操作要领:

1)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教师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2)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3)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4)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做到3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这样教师几乎成了哑巴,讲的内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明确讲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明确讲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二)有时后教不分“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也就是将“更正”与“讨论”穿插进行,或者边更正边讨论,如语文、外语课上常通过提问帮助纠正并说出理由。

六、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足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堂训练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达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操作要领: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 5分钟。

2)练习的内容是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注意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交作业本。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4)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5)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不讨论,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教师如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要随时指出,要留到课外辅导。

学生课堂作业时,如少数学生做得快,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先给他批改,还可以让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以上6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学”、“后教”,节约了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了能力,才能做到“当堂训练”,只有“当堂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在“先学后教”时学得紧张、高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6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捏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

中学生己基本解决识字问题,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一般课文都能读,大致意思也能理解,他们也能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必定会受到学生欢迎,效果也会很明显。

不过,语文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与数学等学科不同:数学常常是一次性的“先学后教”,最后当堂完成作业,程序简单,就那么几步;语文教学因为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既有会读课文的要求,又有对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理解、运用等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中一般不能搞一次性的“先学后教”,常常要反复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学生读书(自读或导读)开始,教师做到“四不”: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学过了历史,待学生读懂课文后,启发学生联系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讨论主题);不介绍作者;不解题(待学生读懂课文后,启发学生自己解题);不范读课文(把教师范读课文,改为让学生自己读,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培养学生能力)。不过,课型不同,应用还要有所变动。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文言文”教学

一般采取三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1.板书课题 教师三言两语(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可配有陪衬的画面,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必配音乐);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什么方式好,就用什么方式。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

教学文言文导人新课时,一般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己学过历史。2..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技影(或小黑板或口述)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提高学习效率。操作要领:

①为了让学生看清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②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需要理解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的内容。③学习目标要准确。目标不能偏、错,如学习说明文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像在常识课上那样理解什么常识,而是要求理解并运用抓住什么特征,按照什么说明顺序,用什么方法说明的等知识。教学议论文,目标不能定为政治、历史、地理课上的目标,否则将会盲目地提问、讨论,达不到语文教学目标(即阅读、写作方面的要求),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史、地课。目标要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来定,既不能降低一一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该“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运用”。④学习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⑤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教学目标一闪而过,使学生看不清楚。

⑤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3.自学指导 4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其目的是让学生达到4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操作要领: ①语文课上的“自学指导”与理、数、化、政、史、地课不同:政、史、地课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搞一次“自学指导”(不包括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以后学生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完成作业,语文课要搞几次“先学后教”,因此,“自学指导”不是集中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而是分散在几次“先学”之前。每次“自学指导”时间要短,要简明扼要,针对性要强。②自学指导的内容应是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重点看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③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一般采用课文后面的问题,也可补充?但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节课两三题),多了就成“满堂问”;思考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④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⑤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求实效。⑥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但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不能出现,一定要在看书结束后出示,否则会影响学生专心看书)。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时能够紧张地思考。

⑦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切不可随便讲一句废话),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4.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先学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尽可能让后进生读,让多数学生都有 读的机会,每人读一点。这是“先学”。(2)后教

①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教师仅仅帮助板书正音。如学生读错了,其他学生都不能纠正,教师才帮助正音。这是“后教”。

②在第一次“先学后教”中,“先学”与“后教”穿插进行,紧密结合,.读一点,有错就纠,即边“学”,边“教”。

③轮读课文结束后,齐读难以读准的字词或听朗读课文的录音。5.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

可屏幕显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内容为要求e学生看书的范围(从哪里到哪里)、方法(边默读课文边运用课文上的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以及激励的话(几分钟之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2)学生看课文,准备译讲 操作要领:

学生看书时J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考。教师不宜过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抄题,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不能辅导学生。教师对认真自学的同学流露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但不宜过多,切不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边检测(指名译讲),边“后教“” ①出示译讲方法。

②指名学生译讲课文,尽量让后进生译讲,让多数同学有译讲的机会,每人译一点,这属于先学。

③纠正译讲中的错误。引导其他同学认真昕,及时指出并更正译讲中的错误,教师仅仅帮助板书关键词。如学生译讲错了,其他学生都不能纠正,教师才讲。这是后教。

④指名译讲(先学)与纠正译讲中的错误(后教)紧密结合,译讲一点,有错就纠,.边学边教。⑤指名译讲结束后,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全文,质疑问难。6.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写作方法)(1)出示自学指导。

要求学生看书,联系时代背景等,思考课文后的习题或作者的观点,文章的中心、写作特色等。'(2)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3)学生讨论。

①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光巡视每个学生,不要盯住课本,不要只看少数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同学思考,个个准备回答,然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xx组同学),再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袖手旁观;要问”会的请举手“,然后教师先让举手的学生中最差的学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齐声回答(因为齐答会使学生不动脑?谁会谁不会搞不清楚)。要让较多的同学畅所欲言,切不可在一人回答之后,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绝地讲,使得学生讨论流于形式。.②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讨论时,教师不可信口问这问那?东拉西扯,搞”满堂问“。

③讨论的顺序。后进生先回答,优生补充,归纳,教师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讨论密切结合,学生讨论哪一点,说对了老师板书这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老师再板书另一要点。切不可等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再边讲边板书,这样重复、费时,理论与实际脱离,影响学习效果。

④教师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好。教师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同学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讲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

⑤教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坚决不教;若部分学生做错了的,让优生帮助更正,能正确讲出”为什么“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教;切不可学生讲一句,教师重复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复一遍。对极少数学生知识较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不教(待课外个别辅导)。

⑥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驾驭好课堂。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确保学生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教师要用好教棒,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考,解决疑难问题。7.当堂训练。(1)背诵课文。

①让学生明确读书,准备背诵的时间、方法等。②学生读书、准备背诵,教师巡视。③背涌。引导学生自己背、齐背、指名背。(2)书面练习。

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三次”先学后教“的程序。可一课时完成。如果课文较长,那么第一课时可以搞三次”先学后教“,即第一次”先学后教“,能准确地读全文。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或者第一段或

一、二段。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一、二段。第二课时继续译讲、背诵或讨论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如课文特别长,还可以在第二课时只继续译讲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课时讨论主题和写作方法等问题。总之,不管用几课时教完,每一个环节都是让学生”先学“(发现问题),再”后教“(”兵教兵“,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反复进行,最后当堂训练,完成作业。

(二)记叙文、小说教学 教这类体裁的课文,也像教文言文那样,常用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不过,体裁不同,须稍作变动。1.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3.自学指导

4.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5: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分段,写出大意,几分钟之后比谁的正确。(2)学生读书,分段写大意(先学)(3)讨论(后教)。讨论顺序为: ①分段对不对?如有几种分法,则请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为什么“。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注意某一节或几节该属上一段还是下一段,大意归纳得”对不对“。

②全文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理清写作顺序(文章的线索),并举一反三,说说我们阅读和写作时该如何应用。

③说说段意概括得是否准确、简洁。

6.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心或人物描写或 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写作特色)(1)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后面的习题或教师出的思考。(2)学生读书,思考。(3)学生回答问题。(4)讨论。7.当堂训练

(三)说明文教学 1.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3.自学指导

4.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5.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抓住什么特征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几分钟之后比谁能够正确分段,写出大。(2)学生读书,分段写大意(先学)。(3)讨论(后教)。

讨论顺序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①分段对不对?如有几种分法,则请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为什么“。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注意某一节或几节该属上一段还是下一段,大意归纳”对不对“。②全文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说我们阅读和写作时该如何应用。

③说说段意概括得是否准确、简洁。

6.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解说明的方法等)(1)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后面的习题或教师出 的思考题。

(2)学生读书,思考。(3)学生回答问题。(4)讨论。7.当堂训练

(四)议论文教学 1.板书课题 z.出示目标 3.自学指导

4.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5.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找中心论点,划分段落,弄清论证的层次)6.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解论证的方法等)(1)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后面的习题或教师出的思考题。(2)学生读书,思考。(3)学生回答问题。(4)讨论。7.当堂训练

(五)诗歌教学

1、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3.自学指导

4.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5.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放录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1)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练习读,几分钟之后比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先学)。(3)讨论: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6.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背诵)。

7.第四次”先学后教“(诗歌表达的情感、写作特色)。

(1)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后面的习题或教师出的思考题。(2)学生读书,思考,准备。(3)学生回答问题。(4)讨论。8.当堂训练

总之,教不同体裁的课文,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一般都要搞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程序基本一样。不过,体裁不同,教学时每一步该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该怎么引导,怎么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应有所不同。根据课文,教学时间可以为一课时,或两课时,或三课时。每课时均搞几次”先学后教“,直到教完达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努力达标。

(六)”综合复习型“课教学

在期末复习时,可按单兀分突,一次复习一个或两个单元;或者按体裁分类,一类一类复习;或者按阅读写作分类,一类一类复习。这样的复习一般采用大”先学后教“的方式,一次大”先学后教“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检测(先学)目的:摸清学生对本专题有哪些掌握了,还有哪些没掌握。操作要领:

1、让学生做精选的检测题。检测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本专题的主干知识命题,要有代表性。

2、教师要巡视,确保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检测练习,要纠正学生做题时的不良习惯。第二课时:纠正检测中的错误(后教)目的是引导学生纠错,更正一题,学会一类,吸取教训,避免下次重复出现类似错误。步骤: ①学生对照答案互改。②学生自己更正检测中的错题。

③出示典型的错误解法。请学生指出错误并说明原因,然后更正。④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讨论注意点。操作要领: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更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老师只讲大家都不会的。⑤不能就题讲题,要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第三课时:针对实际,综合练习(当堂训练)目的: 在前两节课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综合训练,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操作要领:

1、让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拓展练习题;

2、教师巡视,摸清有哪些倾向性的问题;

3、课后及时批改并引导学生更正。这类课型也可4课时一循环:即第一课时前加一节课,让学生读书、背书,质疑问难,以后一课时检测,一课时纠错,还有一课时拓展练习;也可以2课时一循环,也可一课时一循环。不论几课时一循环,都要”先考“,发现问题,再”后教“(纠错);不能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更不能使复习课变成老师重讲一遍课本。

(七)作文指导课 1.板书文题 2.出示写作要求

3.先学:学生自定中心、自选材料、自编提纲

4.后教:学生交流提纲,”兵教兵“,教师点拨:纠正定中心选材、构思方面的倾向问题 5.当堂训练(学生写草稿、誉写作文)(八)作文评讲课 1.导人、点明评讲中心

2.出示典型(特别好的、特别差的)习作片段或全文 3.先学(学生看,思考、准备)4.后教(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归纳)5.教师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 6.完成作文后的作业

例案

初一语文《猫》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正确划分文章段落。[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猫》(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正确划分文章段落。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2.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学生齐读生字两遍o可能读错的字有: 铎(duó)怂(sǒng)恿(yǒng)诅(zǔ)怅(chàng)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划分段落)(一)先学。

师: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继续自学,请看技影(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字。时间: 8分钟。

指名两个学生板演(师事先画好板演位置,指导学生如何板演。字不要太大,不要超出老师规定的范围),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写大意。师巡视,注意学生中有几种分法,思考如何后教。(二)后教。

1.师:请大家仔细看黑板上的分段、段意对不对?如认为不对,请举手帮助他们更正。指名学生上台更正,用红色粉笔改。2.讨论:(1)第一部分(1至2自然段)。①提问:第一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1自然段分成第一部分,则问我因为第一只猫的死而难过,该不该属第一部分? 若学生第一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1自然段写第一只猫的死,第2自然段写家人对猫的感情,对!②提问:第一部分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一部分段意概括为”第一只猫死了“。则问:他概括得准确吗?应该是第一只猫死了,家人很难过。

若学生第一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2)第二部分(3至14自然段)。

①提问:两个同学分的第二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3-11自然段分成第二部分,则问学生第3-1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第12-14自然段是写第二只猫丢失,家人对猫的感情。该属第二部分。

若学生第二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3-11自然段写第二只猫的丢失,第12-14自然段写家人对第二只猫的感情。②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二部分段意概括为”第二只猫丢失了“或”第二只猫丢失了,我很难过。“则问:他概括的准确吗?应该是家人很难过。若学生第二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3)第三部分(15至34自然段)。

①提问:第三部分两个同学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15-28自然段分成第三部分,则问学生哪一段写 第三只猫死的,第32自然段。若学生把第15-32自然段分成第三部分,则问学生第33、34自然段写的内容,我对第三只猫的死而内疚。和第15-32自然段的内容不能分开。

若学生第三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15-32自然段写第三只猫含冤而死,第33、34自然段写我因为无法弥补我对第三只猫的死而内疚。②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三部分段意概括为”第三只猫死了“则问:他概括的准确吗?应该是第三只猫死了,我很内疚。

若学生第三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4)提问:这三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尽量找大多数学生回答)

五、当堂训练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3分钟后默写。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学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默写。

杜郎口教学模式

大冶市育才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学习资料杜郎口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基本内容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

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特点1、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特点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

杜郎口教学模式

生物教学中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对于生物课堂教学,老师一方面要做到活跃而有情趣,富于激情,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同时也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为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

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模式,是一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面对质量并不高的师资力量所采取的一种好的策略。首先,对于应试而言,这种模式有好处,学生主导学习,能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但是,坏处也是有的......

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模式一、简介山东杜郎口中学始建于1956年,占地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9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83人,教职工83人,学历达标率100%。杜郎口教学模式(Teaching Dulangkou;Du Langko......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口中 语文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口中 语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