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1_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岱山县五校协作体英语教研组

2009年3月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岱山县五校协作体英语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英语教学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始终有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学生经过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学习,识记了上万个单词,但仍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造成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既有重视语法,词汇教学,忽视听说训练的偏差,也有教学内容狭窄,教学方法单一,脱离语言环境,不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既能理解、掌握知识,又要让他们会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故事教学有助于学生达到这两个目标。学习故事包含了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故事内容,必须运用所学词汇和语言结构,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语言水平。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因孩子的注意力;儿童故事里的童话世界令孩子充满了向往,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得到感悟和引发思考,最后使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运用故事型教学途径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故事的情境当中去,让他们积极地思考,愉悦地表达。

创设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能为学生提供宽大的实践空间的,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教学途径,即故事型教学途径。这就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故事法教学”改变了常规的英语教学方法。它以教材为蓝本,却不照本宣科。它脱离了就词汇教词汇、就句型教句型的目标设定与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创编成了小学生喜闻乐见、喜读乐演的趣味故事。它简单得能让小学生在一节课里充分掌握,它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一笑之后又能领悟到其中的教育意义,它的故事语言使新授内容更加突出。在教师方面,它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大目标的定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兴趣、情感、语言能力、多元智能),而非仅局限于一节课的小目标(词汇和句型);给教师处理教材指出了一种优良的方法;在学生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运用的激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多元智能。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新课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故事教学法”正是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形式来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二级目标。

2、整体式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学习者能在“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据此建构意义。

3、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故事特别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听故事时,学生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同时故事是来源于生活,是对人们生活的记叙和描述,趣味性和生活相关联的故事能为孩子们学习和运用语言创设情景,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习得语言,因此故事教学符合有效输入语言的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的内容:

1、选择故事教学的策略研究

故事教学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提高学生兴趣,选择一个好的故事将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兴奋点。

就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在选择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1)故事的可读(听)性: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语言水平之内,同时又要考虑里面是否包含新的语言知识。在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内的故事材料才能真正起到教学校过,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认真选择。否则,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2)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效。为此,教师应该优选学生喜爱的故事题材,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兴趣来激发他们讲故事的积极性。什么样的故事题材是孩子喜闻乐说的呢?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主题之一。

(3)有关文化意识方面的差异问题。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存在,因此,如何运用故事教学渗透文化方面的知识,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

(4)选择故事时,教师需考虑故事的内容是否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毅力,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5)故事的主题是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因此,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故事来进行教学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

2、故事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如何实施故事教学)

(1)准备活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所要教学的内容(单词或对话),有针对性地创设比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英语的字、词、句。

(2)设计各类帮助学生理解的活动:听力是学生英语能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故事教学不能离开这一项技能的训练。在小学阶段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自己讲述或把故事制作成录音材料等方式整体呈现故事,但要注意速度。所以,教师讲故事的方式也不必千篇1律地用口头叙述。有时可以放故事录音,有时甚至可以让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领讲,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同时为故事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让他们戴上相应的头饰,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就更能渲染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扩大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理解能力。

而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大概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等简单的问题,教师在从中引入故事的具体内容与细节,以强化学生听力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可理解度。

(3)设计表达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设计各类表达活动。整体感知故事后,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是学生深入理解并细化学习的过程,阅读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勾画的内容进行提问。同时教师要整理出故事的线索,在图片或关键词、句的提示下,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何操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掌握语言。学生初学英语时一般都以词汇和句型的积累为主。如果要组织一段话,并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样对刚刚接触英语不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把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

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③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 ④学有余力的学生

以上四类学生能够有这样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样需要研究。预期目标:

英语故事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扩大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喜爱故事的心理需要,重视以故事为载体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乐趣中,他们便将步入英语学习的“自由世界”,在其中更自由地翱翔了。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以及语言背后的含义(如文化意义等)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故事内容,较为细腻地刻画人物,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

对于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或表演故事,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学过的知识去改编故事。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以各种形式记录下自己所做的努力,成为成长记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研究对象:

以五校协作体中、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建立初步的课题研究框架,待取得成果后,再延伸到其他年级。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行动研究法

组织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3、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交流和分析,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7.12—2008.4)

1、收集有关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整理我校已有的故事法教学资料,进行分析。

2、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

3、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与故事法教学相结合,确定故事法教学的模式,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实施阶段(2008.5—2008.12)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对故事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研究不同素材采用何种教学途径能形成一种基本模式以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实验教师编写故事教学设计、完成个案分析、撰写相关论文三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一份。

总结阶段(2008.12—2009.2)

1、整理汇总实践材料和各项内容的研究工作;

2、撰写研究论文,对本次研究的成败进行论述并提出建议和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策略

故事教学具备了许多优点。但是,运用英语讲故事毕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和语言活动,那如何在英语课堂里开展故事教学呢?如何让学生接受和悦纳这种故事形式的第二语言的输入输出活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故事教学法可以运用于教学中的不同环节。

1、新授阶段,用故事来呈现新单词,新句型。(1)通过故事来呈现新单词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用的生词呈现形式是“图片呈现”和“实物呈现”。这种方法虽说直观形象,但比较单调机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仅仅停留于单词的表层意思。而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呈现新的单词,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会单词的深意。同时因为故事都具有趣味性,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PEP Book2 Unit6的这节课中共有四个词汇:long, short, big, small。为能更好地呈现这四个单词,创编了学生的小故事,从中又增加了生词 shirt,学生在故事环节中感受并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

故事人物:Bird Bird Dog Zip Zoom(故事前教师戴几个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头饰)

Bird:(教师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There is a new shirt.It's nice.Whose shirt is it?(教师作飞行的样子)到 Pig 身边

Bird:(尖尖地、柔柔的声音)Hi!Brother Pig.Is this your shirt? Pig:(粗粗的声音)Sorry, My shirt is long.Bird:(表现出很失望)Mr Dog!Is this your shirt? Dog:(摇摇头)Oh, My shirt is long.Zoom:(摆摆手)I'm Sorry, My shirt is big.Zip:(表现出非常高兴,原地跳起舞来)Yes.My shirt is small.It fits me.三年级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小动物特感兴趣,故事是学生喜爱的形式,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态,模仿各种动物声音的不同语气和动作为学生创编一个故事,充分利用使他们更好掌握故事中情节的语言点,既愉悦学生身心,又学习相关的语言点。

比如,在上PEP, Book1.Unit4中关于动物的单词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小兔子拔萝卜”故事。这个故事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早已鲜为人知,但其中的小动物可以改为本课要学的小动物名字。故事讲述的是小兔子拔萝卜,可是萝卜太大了它拔不动,后来它的动物朋友们都来帮忙拔萝卜,最后萝卜终于被拔出来了。教学时可这样进行设计:

T:Look, there is a rabbit.Wow, it’s so big.(课件出示一个大萝卜)Now, who is coming to pull the carrot?(出示兔子来拔萝卜,并教学单词rabbit)T:The rabbit pulls and pulls, but he can’t pull it out.(教师边讲述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Look, his friends are coming to help him..But do you know who are they?(课件出示duck, dog, monkey等所要教学的小动物的显著特征,让学生进行猜,并逐个进行单词教学。)

在教学完单词后,教师可利用动物头饰,让学生表演这个故事。

Rabbit(动作:拔啊拔,拔不出来),这时候猫来帮忙了,小兔子赶紧喊它来帮忙:Cat ,cat come here!于是小猫便过来帮忙了。这样依次把小动物们喊过来帮忙。

在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中,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具有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即“拔萝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巩固了本课的单词。这样一来,学生学得开心,掌握得也牢固了!

将枯燥的单词教学精心地设计于故事中,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自然地习得了语言。

(2)用故事来呈现新句型

如何对一个句型进行有效地呈现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通常会直白地进行教学,有些甚至是直接翻译成中文进行解释,而通过故事来呈现新句型可以突破这一难点,能够让学生在预设的故事情节中感知呈现的句型所要表达的含义,更可以通过故事这个情境了解句子所能应用的语境。

例如,在教学PEP 3 Unit 3 My friends 中的新句型 He/ She /xx has big eyes, long hair… 时我们就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故事 Little tadpole looking for mummy,首先通过观看故事的flash动画,进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同时感知重点句型“your mummy has big eyes;your mummy has four legs.”再把故事的全部内容编成一个熟悉的 chant,指导学生用绘声绘色的语调进行chant,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言。

“Are you our mummy?” Mummy duck,“No, no, your mummy has big eyes.” “Are you our mummy?” Mummy fish,“No, no, your mummy has four legs.” “Are you our mummy?” Mummy tortoise,“No, no, your mummy has green coat.”

“Are you our mummy?” Little tadpole,“Yes, yes, I'm your mummy.最后再看一遍动画,看完动画后老师扮成小蝌蚪寻找妈妈:“Are you my mummy?”扮演鸭子的小朋友就会是着说“Your mummy has big eyes.”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容易明白Your mummy has big eyes, your mummy has four legs, your mummy has green coat.句子的含义。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变高,这样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在新授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听和看来感受语言,听故事学英语完全是声音的学习,模仿地道、准确、流利、优美、抑扬顿挫的英语发音,以形成正确的听觉表象,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语言声音(包括重音、语调、连读等)的识别、分辨,准确地把握故事中信息。教师通过手势等其他强调做到音、调、意并行,给学生建立一个定向反射的新异刺激物的整体概念,不断增强语感的训练。

2、操练阶段,用故事来学习和操练单词句型。(1)通过故事操练单词,体会单词运用的语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完生词和新句型后通常要进行一定的巩固练习。教师常用的生词新句型的巩固形式主要是“Read after the tape/teacher”、“Read and spell”、“Read and memorize”等。这些巩固的练习形式便于教师操作,巩固的效果也比较容易达成。但这些巩固练习比较关注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忽视了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故事教学法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它通过在故事中有意识地重复语言点,使得学生学过的东西得以巩固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故事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表情, 身体语言,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片课件引导学生一起复述故事,整体呈现语言学习内容,学生有目的地听看故事动画,在电脑中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面,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和理解所学习的语言内容,将单词和句型融在故事中进行教学,在讲故事中复述单词与句型,通过提问题重现故事中的单词与句型, 使对单词的初步感知上升到另一个台阶。学生还可以将学到的英语知识通过理解后,创造性地运用。可以是利用编一些小故事,也可以是描述身边的事或物品,更可以是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自己的英语小漫画等等,达到真正地理解、运用单词。

在教学PEP 3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A Let’s talk中为了巩固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时,便利用和改编了本单元Story Time 中的故事,Zip 邀请她的好朋友们到饭店吃饭: Waiter(W): Welcome!W: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Dog: I’d like some beef and noodles.W: Beef and noodles.What would you like? Cat: I’d like some fish and rice.W: Fish and rice.What would you like? Pig: I’d like 2 hamburgers and some chicken.W: 2 hamburgers and some chicken.What would you like? Rabbit: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and noodles.W: Everything’s ready.(等小动物们都吃完了)W: Here’s your bill.(正当Zip看着账单发愁的时候,一只小鸟飞来把账单给叼走了)W:You……!!在这个故事中,What would you like? 这一句型重复出现,旨在巩固这一句型。在具体的教学中,呈现完整个故事后教师先和学生一起随着图片复述这个故事,同时可以加入动作,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语气,使学生在愉快地心情下潜移默化地巩固What would you like? 这一句型,而且对食物的单词也做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给予学生自由操练的时间,再进行故事的表演。通过这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使学生在故事的情节中明白这一句型应用的语境,在实践的演练中真正掌握了这一交际用语。

(2)通过故事来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英语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

朗读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基调决定的。通过朗读的语言艺术,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撞击中与故事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从而对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

英语教材中本身也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的故事,它们多以生活中的故事为情景,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便利。如在教学故事Are you my mother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体会小猫在寻找妈妈时的心理状态,指导他们读出小猫询问小兔,小狗和小老鼠:“Hello.Are you my mother?”时语气的变化,时而满怀期待,时而悲伤落寞,时而焦急万分。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情绪体验,从而更深刻地感受语言。

再如,在教学故事《Little Red Riding Hood》 时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不同人物角色在不同的场合说话时所带的不同语气。如“狼”和奶奶的对话时,狼是狡猾和阴险的;在假伴奶奶和小红帽对话时,是虚伪和凶恶的。实践证明,学生很乐于参与这样的朗读训练,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而通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我们也可以检测出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语言掌握情况。

3、巩固运用阶段,用故事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1)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来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完故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提升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

如,学完故事后,我结合课后问题Where are Supergirl and Superdog? What does Supergirl and Superdog like? 让学生尝试用第三人称复述故事内容:

This is ______.That is_______.They are in their______.They are going to the______.Now, they are on the _______.They can see some ________and some________ there.There is a _________on the moon.They go into it, and see a robot waiter.They ask for two__________.Supergirl likes the _______.Superdog likes the _________.而演故事是对学生学习故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后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学生运用新语言进行流利表达及表演才能的展示。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什么都想体验、实践。学生表演的故事越多,词汇和句子的表达也就越丰富,语感越好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角色扮演,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2)在创编故事中让学生发挥想象

《新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地使用已学语言。教师在故事表演后针对程度一般的学生,给他们提供较简单的故事或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改编故事;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故事,创编新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

如在学完Are you my mother故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件中提示的小老虎找妈妈(小老虎找不到妈妈了,他去问猴子,大象,牛)的故事图片,尝试编一个新的故事,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综合运用“My ears are….My tail is….”句型。

4、在拓展阶段,通过故事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儿童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也喜欢读故事。利用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可行的。学生为了获知故事内容,他们会集中精力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会尽力去推断和猜测,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而当他通过自己的阅读看懂了这个故事,并发出会心的一笑时,他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喜悦感,这样的良好的情绪体验也会反过来促进他的学习。

实践证明,儿童学习外语有一条良性循环的基本轨迹:越是有成功的体验,就越愿意继续尝试;越愿意尝试,就越熟练,就越能够解决问题,也就越有成功感。学生阅读故事还有利于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如“bell the cat”意思是“给猫的脖子上挂铃”。它来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中的《老鼠会议》(The Mice in Council)这篇寓言讲的是:一群老鼠在鼠洞里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对付凶狠的猫。白胡须老鼠提出:“我有个方法,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这样,猫一走动铃就响,我们就可以闻铃声而逃避了”,群鼠一致同意这个建议,欢呼:“That's a capital idea.We will bell the cat!No more fear of the cat!”但是,谁去给猫挂铃铛呢?没有一只老鼠敢去,一个个都溜掉了。老鼠会议毫无结果,它们不安全的境况当然也无法改善。寓言所寄托的意思很明白: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候,既需要有出谋献策的人,更需要有挺身而出的实干家。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如《英文小读者》、《双语学习》、《牛津故事乐园》)等媒体来扩展阅读途径,构建开放式阅读模式。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有:Snow White、The Emperor’s New Clothes、Cinderella、Thumb girl、The wolf and the sheep、Three little pigs、Crow and Fox、The little girl selling matches、The tortoise and the rabbit等等。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1、课题研究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教育科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长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课题的研究使实验教师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师转为具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的科研型教师。让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大的飞跃。具体表现如下:

(1)理论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作用就是督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各种与故事教学有关的资料和书籍。实验教师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本校的实验相结合,边实验边总结,总结完后再实验。这种螺旋式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新的技能。(2)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各个优秀成熟的故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习理论知识,把这些知识和本校的实验情况,教师的自身素质结合起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故事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课题组的老师运用故事教学法在各类优质课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邱艳老师在省新生代英语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傅芸老师在县陶研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邱艳、傅芸、龚汉燕三位老师在县新生代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邱艳老师获省新生代优质课比赛一等奖。(3)科研能力的初步形成实验教师依据科学理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研究教学规律,科学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课题研究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计划,设计教学方案有了一定的科研组织实施能力。善于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写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论文,并在市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放飞球老师的《故事教学》获市二等奖。蒋苏苏老师的《让“草根教研”也出彩》获市二等奖。傅芸老师的《融情景其境 赏其魅力》获市二等奖

2、故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故事教学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以故事教学为手段的英语课堂,创造了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仅仅是兴趣的激发还不够,到了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他们迫切希望有一种形式能够综合运用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若再是简单的情景教学或幼稚的游戏,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就会丧失,再加上冗长的阅读材料对他们来说又稍显枯燥乏味。若是采用故事材料,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那就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乐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随之保持。

(2)故事教学有利于克服遗忘。

学习一门语言,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操练虽然可以达到巩固所学语言知识的目的,但最终能否熟练地运用,还在于对词汇、词组、句型等语言材料的记忆。小学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着一个遗忘率高的问题。克服高遗忘率,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无意记忆优于抽象记忆的记忆特点,把语言材料编成生动的有趣的故事,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来可以利用童话里的各种形象、情情节帮助学生记忆语言材料。比如在教“There’s a…in/ on/ near/ beside/ behind…?”的句型时,学生虽然可以记住几个方位词的发音,但对各方位词的意思往往互相混淆。在教学中就可以把几个方位词编入“狼来了”的故事里,让那个小孩在第一次欺骗大人时说:“There is a wolf in the cave.”第二次说:“There is a wolf behind the tree.”….学生便可利用脑海里同时出现的图象来记忆这几个方位词,减少遗忘率。

另外,由于学生喜欢表演,在教了这个童话故事之后,我们可以布置让学生回去练习表演,以准备下节课进行小组竞赛。这个作业远比单纯布置听读练习更受欢迎, 学生们大多会积极地利用课后时间去找同伴练习,而小伙伴也能起到相互督促提醒的作用。因此,故事表演对降低小学英语遗忘率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3)故事教学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一般采用直接法来进行呈现。如教“cake”一词,教师可以拿出一幅蛋糕的图片;教“hello”时,教师辅以打招呼的手势,小学生即可明白。可是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一看手势、图片就明白,中间缺少思考过程。虽然理解了,但对英语语音不能保持注意力。如果教师能把语言材料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在讲述时再配以简单的手势、图片的提示,就能在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同时,利用童话的故事情节所制造的悬念,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注意力,最终使学生深刻地感知材料。

(4)故事教学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学习英语时,性格活泼、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学得快、学得好。在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绝大部分学生属于这种性格类型,但随着英语难度的加深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的约束,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这种可贵的品性往往为自信心不足、拘束所替代。要保持儿童活泼自信的品格,就要改变一些不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及观念,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故事教学需要孩子耳、口、手、脚参与,穿插跳、唱、说等多种样式,非常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心理。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大声地“叫”英语或小声地说英语,没有太多的规矩局限。

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英语比母语更为困难。这部分学生往往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这部分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也由于太紧张而无法开口。而故事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会在不同程度上舒缓了他们的紧张感,使他们觉得“只是玩玩,听听学学故事”而有所松弛,再加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故事角色进行选择,当故事表演时身边又有小伙伴共同合作而减少孤立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发挥良好水平。

(5)故事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发展。

根据故事教学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声音、图片、动作的媒介下,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全面感知,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这样故事教学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通过实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学英语基础教学阶段实施故事教学是科学的、也是可行、易操作的,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较好把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实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故事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保持语言的地道性。为了丰富故事的来源,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我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改编或撰写故事,注意此时语言的地道性就很重要,一定要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2)小学阶段英语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设计或采用故事教学的时候,不能摒弃其他的教学方式,要结合多种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3)故事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之外,可考虑如何挖掘更多资源,例如让学生去阅读英语报,搜集网上的故事资源等等,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说多听多阅读。

(4)故事教学也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站在交际教学的高度处理教材,设计活动,特别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情景中新旧融合,逐渐综合,螺旋上升。还要精心挑选语言材料并进行增删,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为难度恰当、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及时整理、反思。

运用故事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低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

运用故事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低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织里实验小学蒋芳芳本学期实施计划:一、开展课题实践研究。1、研究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主题选择,从故事的可读性入手,查......

656《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新课标小学英语》要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摘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始终难以突破一个瓶颈:不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笔者认为,以故事为载体的......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

推荐]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日期:2008-11-11]来源:笕川小学 作者:陈炜敏[字体:大 中 小]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报告(2006年12月~2007年12月)笕川小学......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1.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实践研究1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教学活动 小学英语 效果 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教学活动 小学英语 效果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