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_浅谈农村学生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农村学生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学段实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一、研究内容的简析: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各位课研员通过精心地策划、整理、分析,找出了许多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表现的形式,也对这些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寻求了大量的对策。根据课题组的分工,本学段组研究的内容是: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和农村小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段组全体研究员从2009年9月份开始全面进入了实验阶段的研究,下面就本组研究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思想情绪上对师长教导、要求和行为准则反感、不服气,在言行上采取对立、抵触、反抗,是一种具有反向性、偏执性、极端性甚至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焦虑心理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为普遍的消极情绪反应,大致包括惧怕家长或老师的否定评价,对考试的担心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退缩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分析,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大,这种生理、心理和知识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和谐。在思想上的表现是片面、偏执、有时是错误的;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不稳定、易冲动、多变化、走极端。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开始试探着与师长、权威的行为准则搞对立,当受到师长的批评和遏制时,表面退却,但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便产生了。
从客观上来说,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教育不当造成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不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公平公正 ,或教育方法武断粗暴,动辄指责批评、讽刺挖苦 ,或唠唠叨叨地说教等等,使被教育者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而无助,便破罐子破摔,形成了对立的态度或焦虑的情绪,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通过我们课研员的研究分析发现:逆反心理是小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别阶段,是一种不和谐发展;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因为它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缘于对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 ,既要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逆反心理,又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其积极因素是以消极方式表现出来的),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及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学生的焦虑心理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焦虑心理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遭到困难就会放弃,而且焦虑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心理的形成;我们对学习压力的调查发现,26个学生中有84%的学生感觉学习有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其中41%的学生在老师向全班提问时会感到不安;70%的学生一听说“要考试”心里会紧张;64%的学生一遇到考试,就会担心考坏。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学习焦虑情况相当严重,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故此,我们学段组全体研究员在前期的调查、分析、寻求对策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中逆反心理问题和焦虑心理问题进行了为
期近一年的研究实验。
二、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经验。我们的课研员都是通过翻阅资料和上网查阅资料,参照别人的成功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
2、实验法。我们在本阶段研究中首先确定实验个体,采取的方法有:问卷调查、个案跟踪、家庭调查(家访)、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主题队会、专题教学研讨、六一艺术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清明扫墓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对实验个体进行跟踪辅导,预防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
理。
3、总结法。根据《调查报告》拟定的相关对策,通过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跟踪辅导、进行反思、撰写专题论文等一列的实验方法,逐步总结出如何预防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4、交流讨论法。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与所取得的突破,经常性地与其他学段组进行交流、探究、修改与完善,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高学段组全体研究员采用了一些有效的研
究策略。
1、尊重学生。
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平等因素而导致了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因此我们的研究员一致认为,要消除和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育者中有的固守师道尊严、家长威严、高高在上 ,无视学生的情感 ,低估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时时处处以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管理学生、约束学生、塑造学生,结果是,你越居高临下 ,学生越不买账。所以 ,教育者应转变观念 ,重视人性 ,弘扬个性 ,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学问 ,互相学习 ,质疑论辩 ,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做学生的朋友 ,减轻学生压力 ,增强学生自信与自尊,变怕老师为爱老师 ,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就会自然减轻或消除。
2、关爱学生。
现在确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冷漠鄙视,动辄批评、挖苦和惩罚,这必然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产生。许多家长不是不关爱孩子,而是溺爱,这本身就是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根源,比起教师来,家长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是无能为力。教师职业道德和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起信任、友好、亲近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逆反心理就会大减轻,并且便于疏导了。故此我们教育者要关爱学生。
3、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偏爱”是教育的大敌。有些教师为追求统考的好成绩和高升学率,把功夫都下在所谓“尖子生”身上,给他们以种种照顾,教育教学的种种措施、各种教育资源,多是为“尖子生”服务的。而中下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班里如同“陪读”,备受冷落,自尊心大受伤害。须知他(她)们往往是很敏感的,他(她)们看到了某些为人师者的自私和狭隘,无法改变老师,只有采取“逆反”态度。公平和公正是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身正为范”,不公平不公正,如何做学生的师表?
4、要多多了解和理解学生。
有些教师光顾教书,只盯住学生的成绩,无视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有些教师和家长不但不了解、更不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某些心理和言行,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定的多、肯定的少,缺乏对学生的宽容与赞赏,缺乏共同语言。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隔膜状况,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焦虑的心理。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研究他们的心理,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关爱学生。对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教育者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同时也能从学生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中找出自己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不当之处,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
三、研究的效果:
在我们高学段科研员的努力下,在实验阶段中,通过近一年是实验,收到了如下良好的教育效果。
1、通过实验,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为所有学生提供需要得到满足的机会。
2、帮助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心理机能,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原未发挥的心理潜能,全面提高了学
生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参加乡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并且学生间差异明
显小于对照班。
(2)、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程度上消除了逆反心理,了解了自我心理保健知识,缓解了心理压力,提高了人际交往水平。(3)、总结了一套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学习逆反心理的对策理论,提高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与教育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有效预防和消除小学生学习
心理方面问题的经验:
1、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对家长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要努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让这支队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领好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3、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要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学生每时每刻都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注视着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情绪、情感、待人处世、教态、心态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影响所不能替代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能促进学生心理、生理、行为、品德协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2)、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平时,除个别谈话外,还可以通过周记、日记、设咨询信箱等形式进行心理辅导。对有些共同性的问题可采取《心理咨询专栏》等方式解答,属个别问题可通过周记、个别谈话方式进行解决。
(3)、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选派校医或心理教育的骨干老师接受专业岗位培训,并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培训,组织教师对教材分析改编,并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学术沙龙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辅导能力。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活动。如开展“太好了!”、“我能行?”、“你需要帮助吗?”等专题活动,评选各种单项标兵,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培养其自信心、自强心和自律习惯。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只会掌握教材里的知识,理解它、记住它,并通过现成的方法反复做习题而熟悉它。不会抓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更不具备打破旧概念、原理、经验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才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使他们懂得用何种工具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即不仅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尽管各任课老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教授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但仍有不少学生一时难以人门。
(2)、改变考试方法和严格控制作业量。频繁的考试、竞赛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逆反等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应严格考试次数,并不得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次或考评教师的工作。考试方法也应改革,增加口试、操作的形式,增大平时学习的考评分量。学生作业量过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构成了严重的摧残。为此学校应严格控制对学生的作业量,不准超过各年级规定的作业量。
(3)、增加社会实践课的比例,丰富课余生活。学校应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锻炼其意志,培养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设立校园文化、读书节等等,以此改变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使学生真正做到紧张活泼。
6、构建“三结合”教育辅导体系。
(1)、应普遍开设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应当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娇惯顺宠的教育方式,变专制的教育为民主式的教育。要教家长学习一些家教技术,使他们遇到问题知道怎样办。应教给家长一些青少年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的有关知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治方法。
(2)、邀请社会心理健康机构和卫生机构的专家来校对教师和学生做心理辅导讲座;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力。
社会发展的趋势、时代的潮流,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现代观念和意识、广博的知识、特殊的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瞬息变化的客观环境。特别是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要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核心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来抓,在工作中我们更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出心理合格、健康的有用人才。
四、反思:
1、在实验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包含诸多方面,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些心理问题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习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实验未能全面考虑与其它心理问题的联系,所以我们的实验只是片面的,这与我们分学段组、分研究的内容有着相互的矛盾和抵触。
(2)、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学段学生。往往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是从小就基本形成了,如果只是片面地从高学段来认识它、预防它、消除它,这显然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做法。
(3)、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彻底消除某种心理问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养,期望通过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容易导向形式主义。所以,经过实验,学生逆反心理有所改善,但离最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反馈矫正。
2、下步研究的思路。
(1)、针对实验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要经常性地在学
段组之间进行交流和改进。
(2)、经常性地撰写研究心得体会,把每位科研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撰写成专题论文,为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基
础。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 期 成 果 总 结 报 告为普遍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形成一套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一、小......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江陈宝,朱胜甲)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来自外部,有的却是自己的就业心态、就业能力问题。......
2015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月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李云重庆市......
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关键词]中职生 学习心理问题 对策[论文摘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