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_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
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
案一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体会文中的忧患意识,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魏徵,字玄成,__________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___________”。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大勇。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是也。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以铜为镜,__________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唐代 诤臣 谏太宗十思疏 可以正衣冠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2、文体知识: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________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等。汉定礼仪,有四品:一曰章,以________;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____________;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帝王 谢恩 陈情
4、字音字形:(提示:给加点字注音)浚其泉源(jùn)戒奢以俭(shē)殷忧(yīn)载舟覆舟(zài)虑壅蔽(yōng)黜恶(chù)谬赏(miù)宏兹九德(zī)阅读第一段:
1、解释加点词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翻译重点语句: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后,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段大意: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正面论证: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思国安→积德义;反面论证:根不固→求木长→源不深→望流远→德不厚→思国安;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根本、泉源)→伐根 求木茂
塞源 欲流长(国之安、国之治)(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阅读第二段:
1、解释加点词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翻译重点语句:
(1)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段大意:(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四、断句练习:(用竖线断开)
征 状 貌不 逾 中 人 而 有 胆 略 善 回 人 主 意 每 犯 颜 苦 谏 或 逢 上 怒 甚
征 神 色 不 移 上 亦 为 霁 威 尝 谒 告 上 冢 还 言 于 上 曰 人 言 陛 下 欲 幸 南 山 外 皆 严 装 已 毕 而 竟 不 行 何 也 上 笑 曰 初 实 有 此 心 畏 卿 嗔 故 中 辍 耳 上 尝 得 佳 鹞 自 臂 之 望 见 征 来 匿 怀 中 征 奏 事 固 久 不 已 鹞 竟 死 怀 中。(选自《资治通鉴》)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巩固所学知识一、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貌恭而不心服解释:___......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3.领悟“居安思危”、......
第四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理得好,太平)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处于) .C......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一、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二、古今异义词1、必固其根本 2.、纵情以傲物3、傲物则骨肉......
《谏太宗十思疏》自主学习方案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