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信息整理及中考复习建议_中考复习建议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中考信息整理及中考复习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考复习建议”。

2014年中考命题思路与复习策略研究

------2014中考复习研讨会学习体会

教研室

王玉红

2014年2月27日-3月1日,在太原市晋西宾馆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中考化学命题研讨会,会上听了我省化学教研员范宏俐老师所做的《山西省2014 年化学中考命题思路解读》,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专题讲座,三位优秀教师的复习录像课。通过学习,明确了2014年我省中考化学的命题方向,以便有效指导我市中考化学复习。

一、明确中考命题思路

中考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深化课改,稳中求变的原则

中考命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引导和促进化学教学全面落实《化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既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化学学业水平,也要很好地为高中招生服务。试题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视基础,关注学生基本素养形成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考试内容以学生生存和发展,必需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主。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在运用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减少知识性试题,避免知识点的简单记忆。

3.坚持贴近生活,能力立意的原则

命题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考查学生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简单的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力。

重视科学探究的考查,内容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学生后续学习基础的知识上,重点放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水平的考查上。

试题应充分反应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避免将科学探究生搬硬套。

4.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加强创新意识的考查

命题立意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坚持教育性,注重积极的价值取向,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引导化学教学落实创新意识的培

养。

5.促教导学,关注学习过程的考查

注重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过程、重体验,体现生成性,努力将课堂教学改革与中考试题融为一体。

6.试题素材要体现公平性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地域、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化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校、学生。

试题题型结构与2013年保持一致

2014年中考与2013年尽可能一致,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要求达到总题量的50%。2013年大约达16%。2014年的开放性试题还会加大力度。

二、命题思路对教学的影响

(一)夯实基础知识,关注学生发展

考虑到山西中考两考并一考的情况,基础知识在中考题中达到50%,选择题前7-8个,21题,22题、23题的前几空,实验题的前几空,属于送分题,学生必须拿到分。

溶液题考查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溶液配制(包括操作和误差分析),比较难的是动点分析(一般考虑改变温度以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饱和、不饱和的判断,),学生应该知道曲线中三种点(曲线上方、曲线上、曲线下方)表示的意义。思考溶解度题中如何设计开放性试题,(可以考虑: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饱和、不饱和的转化方法,改变温度后(升高或降低)发生改变的是什么等)。

计算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基础考点,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主,体现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还会考到溶液配制、溶液稀释、化学式的计算,可以考虑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式结合起来考查。表格题、图像题都要求,给出陌生化学方程式计算也要求。

(二)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实验实践能力

中考实验探究题主要在26、27两小题中,涉及到课标中的内容有: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新增)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可溶性杂质只考虑除去一种杂质,多种杂质不要求考虑加入杂质的先后顺序。如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镁、碳酸钠、硫酸钠不要求,但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要求)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不要求学生做实验,但要求知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制取氧气这一化学事实,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材:实验、探究、课外实验、实验活动 目标:不做实验就要丢分

要求:八个学生实验不折不扣的随进度安排学生进实验室。实验前做好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卡片”和“注意”规范学生操作,安全使用药品,特别是由腐蚀性的药品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通过实验学生确实能获取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发挥实验的功能,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发现并能提出问题。

建议:尝试着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做实验,再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强化落实,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发挥学科特点,建立正确世界观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即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按照课标要求准确把握。

强调:要求学生能从微观的视角分析解释宏观现象

1、理解物质结构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如:碳原子排列方式(如金刚石与石墨物质性质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如不同种元素性质不同;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性质不同;同族元素的性质相似);

分子构成(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相同或不同)。

2、从微观角度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有新的粒子生成。)

3、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如用石墨制金刚石);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得分子(如电解水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的反应。);

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如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

离子结合成分子(如中和反应、酸和碳酸盐的反应。离子结合成沉淀的反应不要求。)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

认识化学元素:读懂简单的元素周期表;明确单元格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物质组成的表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求。

(四)引导化学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课标》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考题中推断题就是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

建议:在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每一部分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推断题强化落实。

在完成推断题的基础上,总结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训练各种题型:框图型;语言叙述型;实验型等,以框图型为主。推断题以框图形为主。

(五)设置开放性试题,落实多元评价目标 2013年考到的开放性试题有:

21.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氧气充足和氧气不充足两种情况)反应物的量不确定

2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1、溶或不溶:如氯化钠和碳酸钙;

2、溶解后形成不同颜色的溶液:无水硫酸铜和硫酸钠;

3、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

4、化学反应时的热量变化:氧化钙、氢氧化钙;

5、气体的溶解性:如氧气、二氧化碳。)水有多种性质

性质与结构、用途之间的关系

2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合理即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概括与具体表述不确定

推断题中:

25.B→D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合理即可)(B为铁,D为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考虑铁与盐酸反应或铁与氯化铜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或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需要结合C答案,因为题目要求C与D含有相同的元素。)C、D中所含元素不确定

实验题中

26.制取氧气。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或便于制得较多气体)【或B,装置简单(或节约药品)】 A、B选择不确定

27.为使排放的污水中不含酸或碱,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___(合理即可)。(碳酸钙或铁粉,本题中污水显酸性)结合题目要求考虑选择酸的哪些性质。

开放性试题还可从下列角度考查:

1、设计实验方案,如:设计方案证明某溶液为酸(或碱)性溶液(考虑酸碱的性质,现象明显。);设计实验证明某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等。

2、化学与生活角度设计,如防止空气污染、预防水体污染、酸雨等的措施; 产生“温室效应”、PM2.5等的原因是。

3、溶解度题,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物质提纯的方法;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改变温度后课影响的因素等。

4、物质检验题,如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很多,请你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三种):可

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和溶液的导电性等多个角度思考:(1)蒸发或减少溶剂时食盐能结晶;(2)通电或食盐水能导电;(3)测密度或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4)加AgNO3溶液或食盐水跟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三、中考复习策略

1、问题引领,总结提升

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学生需求的复习内容,以专题形式,由易到难,设计好复习课问题,引导学生在完成复习问题的基础上,自主归纳整理相关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1、先学后讲,注重效果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呈现出学生的平均学习保持率 “听讲”为5%; “阅读” 为10%。“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为20%。

“示范” 的学习方式为30%。“小组讨论”,为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为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为90%。在复习中根据实际情况(学生需求)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复习效果最大化。

3、核心知识,重点复习

近年中考试题100% 覆盖《课标》中的一、二级主题,主干知识重点考查,核心能力全面考查。整理初中化学中的重点知识与核心能力,根据学情,逐一落实。

特别强调:

1、关注课标中改变的内容。中考必考。

2、理清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关系。

3、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4、八个学生实验复习到位。

5、关注QQ群动态。

中考复习建议

2014年中考复习建议(一)紧扣依据,把握方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有关中考的指导文件(中考说明),仔细分析每年试题的特点,做到备考过程有的放矢.1.命题依据①课程标准......

中考复习建议

2013年初中毕业年级复习指导意见2013.4.9为确保实现2012—2013学年度教学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根据教育局抓质量、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特制订2013年初中毕业年级......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针对学生)现在离最后的中考仅有1个多月的时间,针对前阶段学习和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下阶段同学们的复习效果,我给同学们提以下几点建议:1.首先要注意休息,现代......

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2014年中考复习教学建议九年级生物教学已经进入了2014年生物中考复习备考阶段,课时少,内容多,如何搞好复习备考,提以下建议。1.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组织复习教学。九年级......

英语中考复习建议

英语中考复习建议Lina一、焦虑心态的调整:第一个问题是对提前填报志愿以及中考不确定性的担忧。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对现实帮助不大。中考志愿选择众多,保底总是没问......

《中考信息整理及中考复习建议.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考信息整理及中考复习建议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考复习建议 中考 建议 信息 中考复习建议 中考 建议 信息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