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_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

蔡行勇

张丽梅

欧阳淑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有义务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我们应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只有加强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诵读古典诗文

拓展古典诗文

学习成语典故、民间文化

在社会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然而近年来,由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盛行,现在的少年儿童对米老鼠、奥特曼耳熟能详,对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他们屡屡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等劣习;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差,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日益加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有义务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一、诵读古典诗文,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古典诗文是典型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优秀的古典诗文不但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传统的古典诗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很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古典诗文的学习,让诗歌陪伴学生的成长,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那么古典诗文教学如何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呢?

首先要让学生读通读懂。如一年级的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村,八九十枝花”这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传统古诗文化对学生的想像能力,数字概念是一个多么大的帮助,同时这首古诗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语言,细嚼慢咽。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入手品读赏析。如李白的《赠汪伦》,我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分析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别离之情的?再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夸张,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效果?学生讨论后说:“桃花潭水深千尺”,本来就够深了,但还是比不上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借此来说明他们的情谊很深。再如教学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诗,只有让学生反复品读,才能领会到诗人亲人的关爱之情。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再次开展古典诗文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从古典诗歌中挖掘民俗、探究历史、领略风光。如从《敕勒歌》中引出对草原过去与现在的探究,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从曹植的《七步诗》引出对三国历史的专题研究。还有,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名人,研究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等。这种专题的研究学习,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此外,应通过不定期开展“赛诗会”、“小诗人”等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还可教会学生对诗文进行分类整理,为运用诗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锻炼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拓展古典诗文,让传统文化与学生同行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看了多少书,看了什么书和怎样看书,取决于他们写了多少文章、写了什么文章和怎样写文章;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些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世代相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多散布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典篇目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古代经典的诵读,让他们在这些充满智慧的传统文化读物中,向千古圣贤讨教,这也是必要的立身之本。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在传统文化中发现美的素养,不但能够把古代文化中美的东西讲出来,而且要开掘其美质,把美的东西传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语文教学中,要多给孩子挖掘一些文化中的闪光点。比如讲到有关《离骚》中的句子时,就可讲讲屈原,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聊聊端午节的故事,夸夸屈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的潜移默化中养成醇厚的道德人格,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学习成语典故、民间文化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精彩故事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语文教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课本内的成语之外,更要延伸学生课外成语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成语时,就可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在学习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成语时,就可借机鼓励学生去读四大名著。这样因势利导,对学生才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自觉去积累,积极开展一些诸如“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累影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它们不但传承在各类的文化书籍中,更与民间文化相伴相息。像春节时张贴的春联,日常生活中的顺口溜、歇后语、俗语等都各有特点,都是我们一笔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挖掘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比如可让学生在春节时搜集积累春联,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自然地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让他们知道传统文化就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四、读写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不少都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学生阅读最好的材料之一。我们要鼓励学生理解记诵名段名句,并在习作中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引导鼓励学生阅读《新城资兴》、《绚丽东江》、《兜率岩神话传说》、《资兴革命故事选》等有关家乡的乡土教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特有的东江湖文化、资兴风俗礼仪、资兴红色文化等,使学生从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习作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共成长。读完古典名作后,鼓励学生写心得体会,孩子们总会有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论断,以他们独特的思维赋予古典文学新的光辉;每年国庆节前夕,我们要求学生写赞美祖国、赞美家乡的作文,加上平时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了解,孩子们总能发自内心表达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爱;在开展《发掘东江湖文化资源,增进德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资兴旅游资源讲座、家乡特产新闻发布会、东江湖环境调查、撰写“家乡巨变”调查报告、采访家乡种养能手、举行革命烈士故事会、举行以“绚丽资兴,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征文比赛等。这样,既加深对东江湖文化的了解,又对学生适时进行环保教育,热爱家乡的教育;每当传统佳节或地方传统节日时,我们都会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用自己喜欢的习作方式表达独特的感受,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只有加强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出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接班人,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 教育 ,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网络 道德与高度的 社会 责任感,是每一......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孟祥成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材料)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陈连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课内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目前,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大国地位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渴望了解中国,他们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来到我......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内容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我见 语文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我见 语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