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_学校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校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北蔡镇中心小学
一、背景现状: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背景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态度、政策转变,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期间经历了“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的过程。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2006年3月28日,在经历了一年多调研基础上,中央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明确提出“两为主”的原则,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全日制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04年2月转发市教委等七部门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学校对就学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要一视同仁,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等方面,应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2008年—2010年上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各区县根据文件要求,已2008启动了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规划,据统计,截止2008年12月,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总数为401747人,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5.91%,其中农民工同住子女为343231人,占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85.43%。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学校背景现状: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本校农民工子女比例为35%以上,其中一至三年级的比例分别为:57%、52%、48%。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具有吃苦耐劳、质朴坚毅等特点和优势,但同时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因素影响,在文明礼仪、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意识和水平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异,如何让这些农民工子女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教育环境,已成为学校热切关注的新课题。
二、结论观点:
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定群体。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必将会极大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推动城
乡共同繁荣。同时,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人的现代化、全民现代化才能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学校应从全局和长远方面认识新上海人中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努力为他们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关孩子一辈子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 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对其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落实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培养,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对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改进工作:
(一)改进目标:
学校将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由党支部连同德育室共同以课题研究方式入手,进一步调查研究并分析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好习惯养成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切实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我校自1996年以来连续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农民工子女与原住民子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因此原住民子女养成教育方面形成的原有经验、方法和途径不适应直接引用于农民工子女,他们与原住民子女文明习惯相比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学校将通过同伴互助、师生共进、家校互动等策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形成优势互补。
(二)具体措施
1、循序渐进策略。根据新农民工子女不同年龄特征,制定由低到高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2、情感渗透策略。依据不同对象,为他们创设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并将情感艺术性地渗透在其中,以期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3、自主磨炼策略。积极引导农民工子女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4、知行一致策略。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更富有理性,更容易取得成功。积极为农民工子女搭建交流、合作、实践、展示的平台,在获得丰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巩固、优化自身行为习惯。
5、师生共进策略。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教育合力;通过班主任专题培训,提高育德能力;通过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学科教师育德意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师资,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同伴互助策略。教育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更要发挥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作用,形成悦纳、友爱、共进的良好成长氛围,体现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精神。
7、家校互动策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现实中农民工往往忙于生计而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或是缺少教育的方法。因此,学校将通过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加强对于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校教育热线、家长沙龙等方式增强家校互动和沟通。
做题方法: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一)家庭情况及打工情况1您现在的居住地:_2家庭人数:人3孩子数:人 4您的学历:A本科及以上 B专科 C高中 D初中 E小学及以下5您现在从事:A建筑行......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在武汉市汉阳汉兴街新松里社区一栋五层的民房里,有一所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凌智小学。这所小学创办于1999年,目前有200多个学生在此就读。办学10年来,......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阡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一跃成为许多打工者梦寐以求的拾金宝地。县里外来人也逐渐增多。这样的现象无疑大大促进了石阡......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问卷说明:本问卷是为了了解现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不影响个人声誉,希望您能帮助我们完成以下问卷。对于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表示衷心感谢。本......
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受伤花蕾多些阳光雨露【在线投稿】【关闭窗口】2012年02月16日 07:20:55 来源:山西日报近些年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离婚式的单亲家庭也日......
